诗的前两句,作者先交待了牧童到远处放牛的原因。“绕村四面禾黍稠”,村子周围都是庄稼地,禾苗长势正好,为了避免牛群祸害庄稼,牧童只好到远处放牛,这两句在逻辑上采用了倒置的手法,先写果后写因,突出了“远牧牛”这个结果,后文也正是围绕牧牛展开。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牧童把牛赶到了水草丰美的河边陂岸,本来是想让牛专心吃草,不用担心它们会糟蹋庄稼,这样他就能和伙伴们一起嬉戏玩耍了。结果,陂中有很多饥饿的水鸟,它们不停地落在牛背上啄食虫虱,牧童不得不留下来看顾牛群,不停地驱赶鸟雀,其郁闷的心情可想而知。这两句写出了牧童抱怨的情绪。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因为陂中“草多”,所以牛群时常走散,在芦苇丛中的白色牛犊还不时地抬头朝空中长鸣。这说明牧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儿童眼里,这艰苦的劳动里倒也有不少乐趣。正因为牛群走散,牧童们必须分开寻牛。为了彼此联络,告知对方自己所在的位置,他们“隔堤吹叶应同伴”;为了管束牛群,牧童还要不时地“还鼓长鞭三三四声”。这两句把寻牛、赶牛的过程写得生动有趣,富有立体感与生活感。
诗到这里,还只是单纯的叙事写景,除了生活情趣的盎然和儿童的天真娇憨之态令人印象深刻,似乎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张籍的乐府诗往往会在有限的篇幅中叙写情事,只在篇尾以二句话作结,正符合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对新乐府诗歌的创作要求:“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牧童一边挥鞭,一边警告牛群:“你们不要再继续打斗了,否则一旦被官府发现,就会有官兵来截断你们头上的角。”以官兵来恐吓牛群,足见牧童心性的天真、单纯。
梦断高阳旧酒徒,坐惊神语落虚无。若教对饮应差胜,纵使微醺不用扶。
往事分明对一笑,远情珍重得双壶。次公亦是酲狂客,幸未粗豪比灌夫。
别离在万里,依依梦故乡。道路阻且艰,引领遥相望。
音尘久断绝,寤言领忧伤。蟾蜍领故土,騊駼思旧疆。
欢爱人自好,忧思人自老。少壮能几时,相须苦不早。
思君会无期,焉得不枯槁。勖哉崇明德,令名以终保。
民社关身地,淹留廊庙心。能将制锦意,和曲比心琴。
鸾凤有文翮,低回枳棘林。食我中园竹,贻我希世音。
览德起翱翔,来归阿阁深。春光照城郭,桃李成繁阴。
雨馀清树枝,团团明月岑。怀君妙生殖,古道重相寻。
岭南海国荔枝洲,日暮归渔聚上头。玉笛横吹千里月,歌声杂答百家秋。
风来水面龙鳞细,星打波心象眼流。几欲寻幽耽野兴,谩携尊酒亦同游。
去去来来年复年,中天玉兔又重圆。寒潭秋水浑如旧,对户青山不似前。
筇杖扶僧从顶下,游船载酒放歌还。相逢莫问沧桑事,两度登临岁月迁。
枯莽委岩趾,槁箨陨林梢。高下虽殊科,零落固同朝。
念我非金石,胡为长郁陶。人生本物旅,大化谁能超。
以此慰我怀,援笔成长谣。耀灵驰西陆,少昊司秋节。
翩翩野藿飞,澄澄寒潭洁。我生多艰虞,览物难为悦。
时往若驰波,一逝不可辍。来忧如循环,百转还相结。
御风伤绤絺,卒岁无衣褐。徘徊终何之,对影惟明月。
将军胆气万人豪,百战功成建节旄。心壮铁衣层马革,符分玉帐展龙韬。
南飞剑戟星河动,北望风云嶂塞高。一自登坛消拊髀,边愁无使至尊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