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垄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村外草地去放牛,我看见村庄四面庄稼绿油油。
山坡上乌鸦饥饿啄牛背,害得我不敢游戏和翻跟头。
山坡上草多牛儿不抬头,白牛犊儿向着芦苇丛中叫个不停。
吹一声芦叶回应堤那边的同伴,甩几下长鞭浑身乐悠悠。
牛啊牛,你只管吃草可千万不要斗,你头上的角啊,皇帝有用要征收。
注释
牧童词:犹牧童歌。
稠:茂盛。
陂(bēi):池泽边的坡岸。
啄牛背:牛背上寄生有虮虱,鸟落在牛背上啄食之。
戏:玩耍。
垄(lǒng)头:田埂。
犊:小牛。
吹叶:用叶子自制的小哨,吹以取乐。
应同伴:和其他牧童遥相呼应。
鼓:甩响鞭。
触:抵触,两牛抵角争斗。
截:截割。

赏析

  诗的前两句,作者先交待了牧童到远处放牛的原因。“绕村四面禾黍稠”,村子周围都是庄稼地,禾苗长势正好,为了避免牛群祸害庄稼,牧童只好到远处放牛,这两句在逻辑上采用了倒置的手法,先写果后写因,突出了“远牧牛”这个结果,后文也正是围绕牧牛展开。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牧童把牛赶到了水草丰美的河边陂岸,本来是想让牛专心吃草,不用担心它们会糟蹋庄稼,这样他就能和伙伴们一起嬉戏玩耍了。结果,陂中有很多饥饿的水鸟,它们不停地落在牛背上啄食虫虱,牧童不得不留下来看顾牛群,不停地驱赶鸟雀,其郁闷的心情可想而知。这两句写出了牧童抱怨的情绪。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因为陂中“草多”,所以牛群时常走散,在芦苇丛中的白色牛犊还不时地抬头朝空中长鸣。这说明牧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儿童眼里,这艰苦的劳动里倒也有不少乐趣。正因为牛群走散,牧童们必须分开寻牛。为了彼此联络,告知对方自己所在的位置,他们“隔堤吹叶应同伴”;为了管束牛群,牧童还要不时地“还鼓长鞭三三四声”。这两句把寻牛、赶牛的过程写得生动有趣,富有立体感与生活感。

  诗到这里,还只是单纯的叙事写景,除了生活情趣的盎然和儿童的天真娇憨之态令人印象深刻,似乎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张籍的乐府诗往往会在有限的篇幅中叙写情事,只在篇尾以二句话作结,正符合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对新乐府诗歌的创作要求:“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牧童一边挥鞭,一边警告牛群:“你们不要再继续打斗了,否则一旦被官府发现,就会有官兵来截断你们头上的角。”以官兵来恐吓牛群,足见牧童心性的天真、单纯。

  全诗自然清新,构思新颖,以儿童天真的口吻揭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达到了更强烈的讽刺效果。

创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时代,唐朝已经由兴盛逐渐走向衰落。中原广大地区内战频繁,人畜都要担负空前沉重的徭役负担;送粮运草,长途跋涉,牛瘦人饥,再加上官家逼催紧迫,许多瘦牛都会磨得领背出血、化脓。乌鸦喜欢啄食腥秽的腐肉,嗅味而来,所以才会有“饥乌啄牛背”的情况发生。作者为反映这一现实状况,巧妙地借助孩提未尽的牧童说出,作下了该诗。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猜你喜欢
杖藜时复过荒郊,来到君家不忍抛。每见苦心修好事,
未尝开口怨平交。一溪寒色渔收网,半树斜阳鸟傍巢。
必若天工主人事,肯交吾子委衡茅。

霜风捲雾散,天日增光明。警跸转前路,百鸟相和鸣。

边尘暗长淮,今岁幸西城。野店翠华过,纵观满檐楹。

丰年高廪多,薄饭犹香粳。衰钝犹何者,厚颜羞大烹。

盐梅乏滋味,终恐伤和羹。干戈几时休,忧国心如酲。

归欤魏阙念,老矣沧洲情。勉力谓诸将,为时请长缨。

手染橙芗,杯摇烛影,夜阑人意醺酣。故人惜别,却酒更清谈。只合相从老矣,知何事、还着征衫。流年晚,长途匹马,奔走亦何堪。
江潭。摇落后,云嘘绝壁,雪舞空岩。念行人归鬓,今已毵毵。往事真成梦里,十年恨、江北江南。休凝伫,霜风卷地,寒日又西衔。

炎海冥冥瘴未收,赤嵌城畔又经秋。闺人梦去飘罗刹,野鬼魂归哭髑髅。

百道舳舻催转粟,连营刁斗警传筹。排灯閒看平台记,七日功成想故侯。

三茅峰下华阳洞,鹤怨猿惊失隐君。载酒无人问奇字,招魂有客赋骚文。

尘埃长锁杨雄宅,车马频寻白傅坟。曾记题诗咏高致,不堪哀讣此时闻。

君有新诗题我石,我因吟赏每登亭。
塞门雁到云边失,海口山来树里青。
几度寄书亲入郭,有谁载酒更过汀。
欲知生事全无长,买纸闲传相鹤经。

微云不碍月,木落小庭宽。老去余残兴,朋来免独看。

鹊飞愁到晓,牛喘不知寒。莫问悲秋意,关山行路难。

年来懒向红尘地,喜与冯君结社游。数片寒云迷野屐,几条秋水挂高楼。

分为池沼摇明月,获却鱼苗打白鸥。闻道十洲元不远,要通一派接扁舟。

如知九九妙中谈。明月分明照碧潭。会得双关真个理,前三三与后三三。

楮衾重盖得春多,贵羽都忘纨与罗。
一枕雷声齁鼻息,想应梦不到妖娥。

尧舜之道载方策,人存政举又何疑?肃容敛手惭色者,知是当年封德彝。

叠嶂层峦紫翠中,旧知雷雨起蛟龙。只今磴道千盘折,天末何年一夜风。

日夕凉风起,山河四望阴。孤云低鸟路,一叶下枫林。

流水悲终古,秋花系隐心。故原依旧在,归计独沈吟。

天竺应须老辨才,罗浮那得染尘埃。
试看出日朱明观,便是中天积翠台。
起废合归良匠手,安禅好住白云堆。
寄声旧日黄居士,九锁丹函请一开。
凄凉绣岭,宫殿倚山阿。明皇帝。曾游地。锁烟萝。郁嵯峨。忆昔真妃子。艳倾国,方姝丽。朝复暮。嫔嫱妒。宠偏颇。三尺玉泉新浴,莲羞吐、红浸秋波。听花奴,敲羯鼓,酣奏鸣龟。体不胜罗。舞婆娑。正霓裳曳。惊烽燧。千万骑。拥雕戈。情宛转。魂空乱。蹙双蛾。奈兵何。痛惜三春暮,委妖丽,马嵬坡。平寇乱。回宸辇。忍重过。香痉紫囊犹有,鸿都客、钿合应讹。使行人到此,千古只伤歌。事往愁多。

太平溪上客舟过,坐听沧浪醉里歌。无数落花随水去,前山风雨夜来多。

瀰瀰一溪水,滔滔终古清。晃漾吸初日,风静波不生。

冲烟出孤棹,微闻欸乃声。寄言彼渔父,吾欲濯吾缨。

薜荔生空山,幽姿媚苔壁。根封石燕泥,花似乳窦滴。

灵均没已久,荣落谁人惜。

一阳生也,树头惊起双双鱼,
石上迸出长长笋。即日伏惟两序,
高人现前清众。履兹长至,
倍膺戬谷。喝一喝,
俗气未除。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