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舟忆永和兄弟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一只小船挂起了征帆,直下吴中,不知走了多远。只记得,几回回停舟,几回回解缆。
冬日的阳光迷漾清寒,云彩仿佛被冻住了。空阔的江面上没有刮风,浪也翻卷。
故乡的青山常常在眼前浮现;深秋的大雁啼鸣声声,牵动着我的思乡之情。
船工突然捉住了一条从南方故乡来的鲤鱼;赶快杀掉它吧,也许鱼腹中装着家书。
注释
永和:地名,今吉安县永和镇。
吴帆:指舟行的目的地。
系缆(lǎn):系住缆绳,指停船。
家山:家乡之山。
常在眼:谓家山虽从视线中消失,但仍时时浮现在眼前。
寒雁:深秋之雁。
关情:南飞之雁鸣,牵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长年:古代对船工的称呼。
南来鲤:从南方故乡来的鲤鱼。

赏析

  这首诗首联记事,写诗人在征途上不知道走了多久、多远;领联写景,天寒风浪,突出了旅途上的艰辛;颈联开始抒发无时不在的思乡之情;尾联写行舟途中得鲤鱼后所引发的思念之情。全诗蕴籍含蓄,意在言外,颇堪玩味。

  一二句记事。“一挂吴帆”是说自水路前去吴地,“不计程”是无法计算路程,极言自乡至吴水路的遥远;下句承接上句,从船只多次的停泊与开行再写行舟之久。两个“几回”,见水路行程的单调与乏味,又与上句“不计程”相照应。虽不言“忆”,而“忆”意隐含其中。

  三四句写景,这是一联工整的对偶句。上句写天空,下句写江面。江南秋色本是迷人,更何况此次又是江行。然而映入诗人眼帘的却不是“楚天千里”的一片“清秋”,而是“天寒”“云冻”“江阔”“浪生”。“天寒”二字固然有诗人自己的感觉在内,“云”之能“冻”更是经过诗人感情滤化了的景物,表现了天色的阴霾、沉重。然而诗人还叙述,此刻天空是“有日”的,“有日”则云不应“冻”,但“云犹冻”,可见日色的晦暝,更增加了惨淡的气氛。

  再看江面,“江阔”本给人以显豁之感,再加“无风”,则更应是坦途,但“浪自生”显出了水势的汹涌。这一联描绘景色确切;“有日”“无风”,一有一无,都能宕开一步。虽是景语,但也表现了诗人离乡远行时那黯淡、凄凉的心境。

  五六也是以工整的对偶写景。上句从“家山”之变为“数点”,可见诗人自登舟离家的那一刻起,就凝望着越来越远去的故乡;从“常在眼”三字,可以想见当这“数点”“家山”从视线中消失之际,它的形象却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上句浸透了诗人难以排遣的乡思乡愁。

  下句的“寒雁”与颔联的“天寒”相照应,点明时值深秋。凄冷萧瑟的秋天本来容易使人产生思乡之情,更何况此时大雁又正飞向诗人离别了的家乡,长空一声雁叫自然会牵动诗人满怀的愁情。这一联中的“数点家山”与空中“寒雁”本是一幅淡远迷蒙的水墨画,一声雁叫又为这画幅增添了凄冷的气氛。颔联、颈联同属写景,但前一联写的是自然界之大景,情隐含于景中;后一联写的却是与诗人关系更为密切的远景,情与景结合更为紧密,抒情性也更为明显。

  最后两句转入叙事。船工在行舟时捕得鲤鱼是很平常的事,诗歌的妙处在于诗人在“鲤”前加了“南来”二字,鱼是从家乡来的,然后借用这习见的事,通过《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抒发盼望家书的急切心情。事借得巧,典故用得巧,表达了深沉的抒情意味。

  从表面看,这首七律以“行舟”为线索,全诗四联围绕行舟分写行程之远、江行之险、家山寒雁、烹鱼取书;而究其内在的含义,忆兄弟、思故乡的情愫才是贯串全诗的一条主线,无论记事、写景、用典,其中包含的抒情成分是一层深似一层的。因此,除诗题而外,全诗无一字写及手足情,而手足之情甚浓;无一句明叙家乡恋,而家乡之恋自深。

创作背景

  《行舟忆永和兄弟》大约作于公元1153年(绍兴二十三年)。当诗人离开家乡顺江而下前往吴地时,漫长的水路,沿江的风物,无处无事不触动他的乡思,于是写了这首七律,以兄弟之忆,表故乡之思。
周必大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猜你喜欢
晚来山北景,图画亦应非。
村路飘黄叶,人家湿翠微。
樵当云外见,僧向水边归。
一曲谁横笛,蒹葭白鸟飞。
短亭芳草长亭柳。记桃叶,烟江口。今日江村重载酒。残杯不到,乱红青冢,满地闲春绣。翠阴曾摘梅枝嗅。还忆秋千玉葱手。红索倦将春去後。蔷薇花落,故园胡蝶,粉薄残香瘦。

汉兵出塞将军行,棘门灞上空屯营。羽书夜半急如火,淮田千里无春耕。

庙堂有议如建武,十岁边头不鸣鼓。君王无事两国欢,长乐宫中瞻圣母。

鹰饥虎饱不足图,三军渐欲销兵符。红旗尽卷夜烽冷,铜花绣甲金模糊。

横议当年猬毛起,公持一言天自喜。尽收诸将入神京,十六卫闲清似水。

榆关一骑不动尘,阴功何止活万人。封侯铸印不足说,朱颜一笑三千春。

渐渐乌竿五两轻,一帆秋色下江滨。
请缨北阙非无意,捧檄南州且为亲。
神骥解缰天上足,风鹏摇翮日边身。
归途眯眼尘沙恶,想梦西湖十里春。
小园无数菊花开,准拟花残便见梅。
不恨无花正无酒,敲门谁送一樽来。

扁舟夹港下,漕渠溢春水。水边两翁仲,阅人亦多矣。

其中郁佳城,寂寞向千祀。冈峦失故态,草木罹新燬。

缅想窀穸初,鸣笳汎清汜。送车数千两,夹道陈簠簋。

岁月迅不留,嗟嗟遽如此。因知人间世,变化倏忽耳。

金箱贮茂陵,籧篨槃石子。贵贱虽不侔,腐坏略相似。

踟蹰复踟蹰,蒙庄信达士。

梅艳凌霜带雪余,铅华洗尽玉生肤。
东方千骑推人去,聊折春风寄雁湖。

大道无町畦,万类时并育。苟非日相啮,焉在伤局促。

余岂工宦人,逝当返空谷。嗟此尧汤世,三岁谷不熟。

所患已剥肤,岂惟仅蒿目。矫矫耿寿昌,常平初见属。

涣汗今大号,屯膏古明勖。窃因有氏言,君以百姓足。

仆本山野之生民,不堪刺促拘冠绅。江湖自放老将至,岂悟岁月如驰轮。

谬随多士贡王府,浪得虚名通紫宸。遽从下列居第一,当时颇似称平津。

感激更恩报天子,僶俛从事希涓尘。滥书闺籍比朝旧,骤上天禄均儒臣。

肖躬顾影每自愧,譬如蒿艾参松筠。未能引分拂衣往,正用饱食惭悬鹑。

太平中外虽少事,贤哲驰骛犹辛勤。幸无官守逃吏责,自可昏醉穷青春。

夭桃花繁高倚楼,似若有意娱佳宾。浩歌大笑忘检局,座客欢倒知吾真。

东风瞥来能几时,况子东西南北人。人间会合常苦少,击鲜举白毋羞贫。

林端啼鴂风雨夕,异方相忆空酸辛。

满城风雨送重阳,雨后花开重举觞。
仙客新来殷七七,佳人老出楚香香。
干时懒上平蛮策,度世惟求辟谷方。
光漾亭中诗易老,不须春梦到西堂。

百万军储此地供,云中接壤重提封。时平斥堠开千里,天险关门矗几重。

河水漫流横浅渡,山冈叠起隐遥峰。行人指点前朝事,惟剩寒鸦落照浓。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辞决未及终,前驱已抗旌。
仆御涕流离,辕马悲且鸣。
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
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
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
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
父子见陵辱,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
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
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
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
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零落不因春雨,吹嘘何假东风。纱窗一点自然红。费尽工夫怎种。
有艳难寻腻粉,无香不惹游蜂。更阑人静画堂中。相伴玉人春梦。
文字纷纷更问兵,秋灯束发尚青荧。
便令三子成门户,却许诸孙说典型。
隔水忽传朝露曲,行人长数夕阳亭。
河东健笔惟诸薛,梅子岗边为勒铭。

归来犹未买良田,谁似淩江二守贤。心已忘机犹爱国,身无侈累却求仙。

听残曙鸟眠初觉,吟对秋英句倍妍。明发阿郎归省地,岂无庭鹤共蹁跹。

我爱昭州酒,千家不禁烧。
醥醪一爵举,瘴雾四时消。
红叶和云踏,青帘傍水招。
化浓民自醉,鼓腹日歌尧。
离宫复道接蓬莱,云绕千峰五色开。
香辇无尘球箔卷,后宫遥从上陵回。
借得茆斋傍涧泉,新年乐事胜常年。
诗逢得意犹藏稿,琴畏知音自断弦。
鲸浪粘天思渡海,狼烽照夜忆游边。
嶮途试尽身犹在,来共看云听雨眠。
时时是好时,日日是好日。
乌兔体全身,灵机何处觅。
今朝看见昨朝人,依旧眼睛光似漆。

峰峦高处驿亭斜,矮屋寒烟有几家。出壑松风声淅沥,入窗梅月影交加。

仆夫笑语争分火,候吏殷勤次进茶。独坐清宵乡思渺,更依北斗望京华。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