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看着眼前丰收的景象,男人们的话语里充满了喜悦,女人们的脸上也洋溢着笑容,家家户户再也没有怨言,说的话也和往常不一样了。
虽然五月天气炎热,此时的麦风却给人以清凉的感觉。在村中的屋檐下,妇女们正忙着用缲车缫丝,缲车上发出一阵阵倾细的声音。
家蚕丰收,野蚕做的茧再也没有人来收取,于是这些茧在树上就变成了秋蛾,在树叶间扑扑地飞舞着。
麦子收割以后一筐一筐地堆放在麦场上,绢布织成后一匹一匹地缠在轴上,农民们可以确认今年的收成已足够缴纳官府的赋税了。
不指望还有入口的粮食,也不指望还有绢布剩下来做件衣服穿在身上,只是暂且可以免除去前往城中卖掉自己的小黄牛了。
农民家庭的衣食实在谈不上什么好与坏,只要家里人不被捉进县衙门,便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情了。
注释
⑴欣欣:欢喜的样子。颜悦:脸上含笑。
⑵别:特别,例外。
⑶麦风:麦熟时的风,南风。
⑷索索:缫丝声。缲(sāo)车:也作“缫车”,抽丝的器具,因有轮旋转抽丝,故名。
⑸扑扑:象声词。此句是说野蚕无人要(因家蚕丰收)而在树上化为秋蛾。
⑹的知:确切知道。输:交纳赋税。
⑺望:一作“愿”。
⑻犊(dú):小牛,泛指耕牛。
⑼无厚薄:讲求不了好坏。
⑽县门:县衙门。
王建这首乐府体诗歌,对残酷的封建压迫作了无情的揭露。仲夏时节,农民麦、茧喜获丰收,却被官府劫一空,无法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只能过着“衣食无厚薄”的悲惨生活。这首诗所反映的事实,应是中唐时期整个农民生活的缩影,相当具有典型性。全诗四换韵脚。依照韵脚的转换,诗可分为四个层次。
前两句为第一层,直接描写乡间农民的精神面貌:“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这两句写平日寡欢少乐、愁眉苦脸的男男女女因为收成好而欣喜万分,说话也温和悦人。首句使用了互文手法,不可解为只有男子才欢欣地喊叫,只有女子脸上才露出了笑容。其实无论是男是女,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容颜,都显露出喜乐自得的样子,平日的愁怨一洗而空,连话语的音调也与平常不同。先写农家喜乐自得,而后再写喜乐自得之因,由此造成悬念,引发读者阅读下去的兴趣。
三、四、五、六这四句为第二层。这层以具体形象暗示农家喜乐之因,是因为夏粮、夏茧丰收,有了一个好收成。“五月”二句,写织妇因为喜悦,面对五月艳阳,也觉麦香中的热风清凉宜人,在缲丝车上细致认真快乐地抽丝织素。五月麦风清,写夏粮丰收;檐头缲车索索作响,写夏茧丰收。为了突出农家夏茧之多,诗人又从侧面下笔:“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这两句写家蚕丰收,野蚕无人也无暇顾及,以至野蚕化蛾,在桑叶上飞来飞去。野蚕作茧无人收取,自生自灭,可见夏茧的确获得大丰收,完全足够抽丝织绢之需。在这一层次里,作者一写收麦,一写缲丝,抓住人类生活最基本的衣食温饱落笔,突出丰收的景象,使一、二句写农家喜悦有了好的注脚。后面三句:“麦收上场绢在轴”,“不望入口复上身”,“田家衣食无厚薄”,也都紧紧围绕衣食温饱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反映现实的焦点突出集中。
七、八、九、十这四句为第三层。这层写官家对农民巧立名目的盘剥,感情则由喜转悲,形成一个大的波澜,既显出文势跌宕之美,又增强了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度。“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写麦、茧丰收的结果。“轴”,指织绢的机轴。丰收,本来应该给田家带来丰衣足食的生活,事实却非如此。麦打成粮,蚕茧织成绢丝,农民却无法自己享受这些劳动成果,而不得不把粮、绢的大部分送给官家缴纳赋税。“的知”一句为神来之笔。这句诗把农民一次次缴纳苛捐杂税,但不知是否还有新的赋税要缴的心理,刻画得维妙维肖。“不望”两句,更为沉痛。农民在丰收的年景里,并不指望打下的粮食自己吃,织好的绢自己穿,只指望能免除到城里卖黄犊,以缴纳横敛之灾就行了。那么,农民自己吃什么,穿什么,是可以想见的。这种对农民丰年却衣食无着的客观表现,有力地控诉了中唐时期的黑暗现实。
最后两句为第四层。这两句借农民之口,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但这种揭露,不是出自声泪俱下的直接的声讨,而是通过平淡的甚至略带幽默的语言,让读者思而得之。农民说自家并不计较是否吃得好穿得好,认为只要不进县衙门吃官司那就是最大的幸福了。这种以不因横征暴敛而吃官司为幸福的幸福观,恰恰从另一个角度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凶残。
此诗在构思农家苦这一题材时,颇具特色。在一般的作品中,作者在表现封建剥削对人民的压榨时,多是正面描状农民生活的困苦。这首诗则不然。《田家行》向读者描绘的是小麦、蚕茧丰收,农民欣喜欢乐的场面。但丰收的结果,并不是生活的改善,而是受到更重的盘剥,生活依然悲惨,无法避开不幸的命运。这种遭遇,不是一家一户偶然遇到天灾人祸所碰到的困苦,而是概括了封建时代千千万万农民的共同遭遇,如此选材,相当具有典型性和概括性。
在表现方法上,古乐府多叙事,《田家行》则选取农家生活的两个断面,一是麦、茧丰收,一是粮、绢大部输官,把这两个断面加以对比。这对揭示农家苦这一主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诗纯用赋体直陈其事,语言质朴无华,通俗流畅、凝炼精警,于平易中见深刻。
畴昔胜冠日,曾为绛帐生。九言闻至教,一顾得虚声。
不意叨严近,于今接老成。宁须诗酒赐,侍坐导知荣。
戊戌二月二十六,忽见大雪漫空来。长老惊叹共相语,非时有雪诚怪哉。
阳爻四画已出地,至今百蛰不闻雷。怪得气候斗暄暖,便疑赤帝来相排。
黑风倏起捲沧海,白日黯黯如烟煤。须臾大雹杂猛雨,满地走迸琼与瑰。
阴气蓄怒固未已,即时飞雪相倾颓。青灵何处避威侮,苍凤停车寒毰毸。
天地万物失光彩,草树僵冻成枯荄。凌暴春工大酷烈,似恨百花先时开。
隐公三月亦雨雪,仲尼春秋书为灾。是时鲁国行谬政,天心可用人理推。
我疑此雪不虚应,必有沴气戕栽培。去年六月已大水,居人万类生鱼腮。
当时夏税不得免,至今里正排门催。农夫出田掘野荠,饿倒只向田中埋。
方春鸟兽尚有禁,不许弹猎伤胚胎。而况吾民戴君后,上官不肯一挂怀。
岂无愁苦动天地,所以当春阴气乖。只消黄纸一幅诏,敕责长吏须矜哀。
蠲除馀租不尽取,收提赤子苏饥骸。沛然德泽满天下,坐中可使春风回。
春将至。晴天气。消闲坐看儿童戏。借天风。鼓其中。
结彩为绳,截竹为筒。空。空。
人间事。观愚智。大都制器存深意。理无穷。事无终。
实则能鸣,虚则能容。冲。冲。
造化无端类转軿,晚将恩泽慰凋零。浅深欲试千林色,高下皆随大地形。
羽士天坛宵拥节,龙宫冰海昼开扃。君心自与丰年应,渐觉春回苑树青。
才子仙人,坐春水、泖湖新涨。从此去、黄河千里,布帆无恙。
玉殿传胪原日下,金门待诏还天上。料至尊、早办大官厨,为卿饷。
斜日下,雕旗漾。芳草路,骊歌唱。送关山牙棨,一樽清酿。
使客自骑沙苑马,野人独倚柴门杖。倘诸公、闻讯仆何如,穷愁状。
绛河不动九微风。数秋期、轮遍纤葱。花外玉鹅笙,黄昏韵入初鸿。
閒愁在、唾碧拈红。穿针伴,多少微云院落,画烛房栊。
浸三星细转,滴滴露槃浓。
机中。年年锦书恨,凭说与、翠水璇宫。容易误良宵,梦约几负香茸。
笑雕陵、锦羽偏工。人天事,轻赚罗池倦客,酒醒清钟。
下疏帘忆断,钗盒故情慵。
六苑中丞府,三边大将旗。先皇亲授钺,报主独搴帷。
朔漠威名壮,风霜鬓发衰。功高元避赏,道大不容时。
丞史轻周勃,朝廷重子仪。未论遭鵩鸟,先巳纵涂龟。
北固潜夫早,东山起谢迟。蛟龙没海阔,日月倒江垂。
杖屦金山寺,文章铁瓮碑。终颁陆贽诏,四海渐疮痍。
春郊大堤无尽头,沈郎走马著红裘。回鞭故遣穿杨柳,冲落杨花扑紫骝。
旧说筼筜谷,如今别有坡。为怜清节好,不厌绿阴多。
暖逼冬生笋,凉深夏近荷。中郎如到此,应更择良柯。
松滋县东一柱观,君达荆州春正深。风落澄湖翻夕照,云移别嶂入晴林。
花间日见江猿过,竹里时闻湘鸟音。千古洞庭存胜槩,即怜词客更登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