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台夜思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凄清的瑟声,在长夜发出哀怨的音调;而伴随这哀怨乐曲的,又是秋夜悲鸣的风雨声。
孤灯下,又听见楚角声哀,清冷的残月徐徐沉下章台。
芳草渐渐枯萎,已到生命尽头.亲人故友,从未来此地。
鸿雁已往南飞,家书不能寄回。
注释
章台:即章华台,宫名,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左传·昭公七年》:“楚子城(筑)章华之台。”
瑟:古代弦乐器。多为二十五弦。弦乐器,这里指乐声。清瑟,即凄清的瑟声。遥夜:长夜。连下两句是说,凄清的瑟声,在长夜发出哀怨的音调;而伴随这哀怨乐曲的,又是秋夜悲鸣的风雨声。
楚角:楚地吹的号角。其声悲凉
下:落下。这句是说,残月从章台落下去了,即天快亮了。
芳草:这里指春光。已云暮:已经晚暮了,指春光快要消歇了。云:助词,有“又”义。这句是借春光的消歇喻指自己年华已逝。
殊:竟,尚。
乡书:指家书,家信。不可寄:是说无法寄。
雁又南回:因雁是候鸟,秋天从此南来,春天又飞往北方。古时有雁足寄书的传说,事书《汉书·苏武传》。连上两句是说,我写的家书,已无法寄回去了,因秋雁南回,无雁可托。

赏析二

  这首五言律诗是怀人思乡之作,大概是寄给越中家属的。

  首联借清瑟以写怀。泠泠二十五弦,每一发声,恰似凄风苦雨,绕弦杂沓而来。长夜漫漫,枯坐一室的诗人谛听着这样凄神寒骨的音乐,怎不倍感哀怨呢?瑟是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其声悲怨。相传“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古诗中,瑟是一个常见意象。多与别离之悲相联系。如钱起《归雁》“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是说瑟的音乐魅力使雁不胜清怨飞来了。古代别离、行旅、闺怨边塞诗中,“瑟”与“雁”这两个意象,常常连带着出现。瑟曲中有《归雁操》,脱胎于湘灵鼓瑟之神话,即湘江女神为表达对死于苍梧的丈夫——舜的思念而鼓瑟。朱光潜先生说“写景必显,写情必隐”,这两句托伤情于瑟曲,此为隐;且诗人又用“怨”“哀”二字加以强调、凸显,使之为全篇定调。

  颔联以繁笔铺陈,用“孤灯”“楚角”“残月”“章台”等常见意象加以层层渲染,突出“夜思”之苦。上句是写诗人困守寓所,孤灯独坐,又听到苍凉悲切的“楚角”声,可以想见其内心该是怎样的酸楚!守城戍卒的思乡之曲极易勾起游子的乡愁。唐诗中,“角”与“雁”这两个意象亦常连带出现。如李涉《晚泊润州闻角》诗云“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连江渚上的大雁都不忍闻此角声而惊飞,可见其声之凄恻!一样的,这一联竭力不提听者感受之如何,而径直以实景烘托——“残月下章台”,写一钩残月挂柳梢,那清幽、昏黄的光在地上筛下班驳的影子。诗人望月怀人,多么渴望能与亲人故旧团聚啊!残月未圆,更增几许凄凉。这一联对仗工稳,用词平易而有余味。“章台”是唐诗之通用意象,原为汉代京城长安街道名,街多柳树,唐时称为“章台柳”,以后章台成了“柳树”的代称。如李商隐《赠柳》:“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沈伯时《乐府指迷》说“炼句下语,最是紧要,如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如咏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此说未免极端,但也说明隐喻是唐诗语言的一个鲜明特点。

  颈联点题,揭示所思的原因——“故人殊未来”。诗人用“芳草已云暮”起兴,衬托其守侯之苦。“云暮”,即“迟暮”之意。芳草绿了,又枯了;而故人依然久久未来,可见诗人的失落与怅惘。“芳草”亦是唐诗常见意象,多指代春天,或象征美好的青春等。韦庄诗常用“芳草”喻指美好时光之难永驻。如其《残花》诗云:“江头沉醉泥斜晖,却向花前痛哭归。惆怅一年春又去,碧云芳草两依依。”以碧云、芳草依依衬托美人迟暮,韶华不再。又如《台城》诗:“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乌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以江草依旧喻指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已”、“殊”两字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诗人内心望穿秋水而不得的失落。

  尾联承“故人”一句递进一层,揭出思乡之苦。“殊未来”,长期不知“故人”音讯,凶吉未卜,于是他想到了写家书;可是山长水远,“乡书不可寄”,这就更添几分悲苦。结句以景收绾。“秋雁又南回”,点出时当冷落的清秋节,每每看那结伴南飞的大雁,诗人内心就不禁情潮翻涌,秋思百结。着一“又”字,说明这样郁郁寡欢的日子,他已过了多年,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也无可奈何;这就将悲情推到了一个高潮。这两句意境,与杜甫的“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一样,空灵幽邈,含情无际。

  全诗擅用音乐造境,以景象寓情,前两联着意蓄势,曲尽其妙;后两联一吐衷肠,酣畅淋漓。俞陛云说此诗之佳处在“前半在神韵悠长,后半在笔势老健”,实为肯綮之言。

赏析一

  这是一首身在外地思念家乡的诗。

  秋夜一片凄凉,诗人在孤灯下想念着老朋友,满腹愁肠,家书无法寄到,更加重了忧伤的情绪。全诗一气呵成,感情真挚,幽怨清晰,感人至深。这首诗是怀人思乡之作。诗以“夜思”为题,开篇却不写思,而写秋夜所闻所见,写尽寄居他乡的孤独悲凉。诗的后半,写“思”的内容:芳草已暮,韶华已逝,故人不来,乡思难寄。最后点出时当秋节,更令人愁思不断。诗中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恨,读来不胜悲凉凄楚,叫人肠断。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和《次北固山下》中的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的意思很相近。

韦庄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猜你喜欢
星粲实灯连九市,水流香轂渡千门。
姮娥似有随人意,柳示花前月半昏。
罢讲巡岩坞,无穷得野情。腊高犹伴鹿,夏满不归城。
云朵缘崖发,峰阴截水清。自然双洗耳,唯任白毫生。
红紫欲疏啼百劳,洞宫春色醉蟠桃。
虚窗酒病扶头起,强取金钗痒处搔。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樱笋江乡,小艇濛濛枕烟郭。正楝花风紧,远村寂寂,桃花浪决,斜塘漠漠。

客睡何曾著。橹声歇、閒愁顿作。空潭上、水笛风灯,添取城头戍楼角。

暗省当年,溪南诗老,曾经对床酌。更㡓斋一夕,红亭弦管,梵川十里,绿杨池阁。

风景何尝换,叹满目、酒垆非昨。如今只、雨打船窗,彻夜长索索。

家家釜里看游鱼,壁落都空那可居。远觅瓜梨分孺子,共租楼阁展图书。

哭声断处唯空巷,客梦还时想故庐。忆昨柳浪亭上水,湖光千顷荡芙蕖。

美人期不至,寂寞绕阶行。短架閒书帙,幽窗听履声。

空令开竹径,深负洗茶铛。春草暮云合,梅花初月明。

蹉跎残诺在,次第小诗成。未敢轻知己,终然愧后生。

新年池上梦,旧雨酒边情。眼底非无客,相看意独倾。

逐客生涯一钓篷,野塘幽绝小楼东。
柳边新过清尘雨,水面徐来送月风。
逸兴似穷千里远,胜游还复五人同。
子皮已结烟波社,白酒何妨日日中。

宿酒消来睡思清。梦中身世可怜生。绿衿红烛樱桃宴,画角黄云细柳营。

秋历□,月胧明。步檐倚杖候晨星。无穷宇宙无穷事,一笑山城打六更。

月湿流萤歇懒烟,西南峰缺露原田。冰帘不倩匡山瀑,万丈银潢泻玉天。

葱葱佳气拥龙光,尊湛流霞手炷香。温诏面宣乘驲使,明禋心报绂麟乡。

金茎团露瑶台润,紫菊含风翠琐凉。再拜将诚思复命,眼前彩凤集朝阳。

木杪来江光,中途憩消摇。佳人在空谷,尺素昔见招。

徒老黄尘中,愧尔渔与樵。永怀《梁父吟》,日暮风萧萧。

盘古潭接滹沱河,河流旋转成回波。舟人到此称险绝,咸云其下藏蛟鼍。

蛟鼍时出小游戏,冲堤溃岸凌陂陀。掀天浪涌抃且舞,喷沫兼挟风雨过。

茫然万顷成巨浸,洞庭震泽宁殊科。下民其咨溺谁拯,连年泛滥无如何。

时惟问亭方宫保,嗟农无地生田禾。排决并施导使去,古迹仅剩空泥窠。

谁知灵物终恋此,清潭复出如旋螺。以绳试探杳无底,谓通海眼应非讹。

迩来异事尤共诧,于牣鱼跃有且多。一区澄泓未盈亩,仅比古鉴经新磨。

孰知生物竟不测,一网之获盈兼车。捕鲤捕鲂各如愿,尺计足市终无他。

渔人相聚谈所以,妄称神佑殊偏颇。四灵为畜龙在沼,水族亦共归天和。

我今泚笔聊纪盛,敢比杜公打渔歌。

香光偏趁夏,名记独宜秋。待月何先后,经霜任去留。

仙情恩外重,睡力倦中柔。泣笑谁曾会,窗开事事幽。

藐余才不逮,重选膺使命。经岁恣游览,始识人文盛。

群贤缔兰交,清宴遵觞令。雅度何汪洋,纵谈挥麈柄。

龙社更寻诗,高评若冰镜。茶烟袅鬓丝,盆梅红相映。

临歧多赠言,卷里富新咏。欲和郢中音,向君还请正。

羽仙飞佩晓泠风,禅子金襕映日红。共祝太平朝帝阙,蓬莱兜率五云中。

云阳山下白云垂,雁塞天边赤雁飞。目断岭南天万里,春深梦着老莱衣。

时事艰危国论深,壮心低就酒杯斟。西风鼓角孤城远,细雨荼蘼小苑阴。

大邑名贤心洒落,清春雅集夜萧森。何缘料理平生事,一卧沧江鬓发侵。

三府三起,作苦何辞。

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发南枝。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