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堂东湖作

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
景动新桥横螮蝀,岸铺芳草睡。
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赏析

  韦庄的律诗,特别是像这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律诗,虽不像他的一些绝句那样内蕴深沉,发人深省,但它以明快清新取胜,在抒情状物方面也自有其可贵的特色。

  其一,很少使事用典,而是根据自然环境,用明白晓畅的语言铸词造句,写出眼中所见和心中所感,以真切的情意来牵动读者的心灵。此诗咏“东湖”,开篇即从“满塘秋水”落笔,直接切题,起得爽健自然。接着,在夜里,在那碧绿深沉的湖水上,作者便让各种景色次第呈现出来;湖面上浮着十亩菱花,平展在明镜般清澈的水中;湖上横跨的新桥,像一条长虹,影子在水中荡漾;湖岸上,芳草如茵,睡着静静的池鹭;在清澈的湖底,月亮投下它的影子,像从天上掉了下来,而四围的山峰也倒映着它们的倩影,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作者以湖面为中心,将湖上、岸边、天上、四周的自然景物都组织在一起,汇集到湖中,成为活泼、优美、迷人而又宁静的一潭。这新中,既有平面的扩展,也有上下立体的交叉;既有动态中的活泼可爱,也有宁静中的安详恬和。然而,作者最后还说,那最能惹动诗兴的,还是黄昏时候,在烟雨迷蒙中,那响彻田野的阁阁的蛙声。诗中描述的这一切,犹如一条清澈的小溪。从诗人的笔下涓涓流出,直淌到读者心间,沁人肺腑。文字上决没有故作艰深、矫揉造作之感,而是一任自然,如娓娓交谈,亲切动人。其中“蝃蝀”(dìdōng,长虹的别称)一词,虽出自《诗经·鄘风》“蝃蝀在东,莫之敢指。”但用在这里,和原诗意思已毫无关系,只是借来与对句的“鵁鶄”(jiāoqīng,即池鹭)对偶罢了,而中间两联的对偶,本是律诗应新遵循的规则,也不是勉强做作。至于“蟾投夜魄”,看来象是用了《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阳也”)和《后汉书·天文志》(“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的典故,但月中有蟾蜍,本系古代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这里信手拈来,驱使自如,浑化无迹,毫无使事用典的痕迹。

  其二,结构新奇,在自然流利的笔调中,暗寓着章法上的精心安排。作者写东湖,是从夜里开始的,从第二句“晚”字可知,第四句“睡鵁鶄”、第五句“蟾投夜魄”更可证明,特别是“新湖落”三字,说明已是月到中天,至少子夜了。但到最后一联,却以问句逗起,在时间上来了一个很大的逆转:“黄昏烟雨乱蛙声。”这真是石破天惊,出人意表。这一安排,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说明作者不是子夜才到东湖的,而是黄昏就来了,那时正一片烟雨,只听得满湖动人的蛙声,勾起了浓郁的诗兴。同时也说明前三联所写是放晴景色,雨洗秋光,格外清爽,暗中为第二句的“清”字作了最好的注脚。其次,前三联所写皆从视觉着笔,全是眼中所见,而最后补以蛙声,是耳中所闻,则进一步从听觉上为整个美景增添了气氛,视、听兼用,收到了声情并茂的效果。另外,尾联出现蛙声,也是为深夜的静寂作反衬,即以闹衬静。黄昏时候,烟雨苍茫的东湖是蛙的世界,蛙们引吭高歌,好不热闹,而此时,它们似乎都已倦于歌唱,安静地歇息了,一轮皎洁的明月悄然洒下清光,笼罩一切,幻化一切,使闹后的宁静静得深沉,静得奇异,静得令人心醉。这最后一联的巧妙安排,使全诗格外生色,令人产生丰富的想象,而留下悠远无尽的韵味。

  其三,用字准确、生动,全诗音调响亮。诗中的动词,如“动”、“横”、“铺”、“投”、“落”、“倒”、“入”、“生”等,不仅准确,而且由于它们的频繁出现,便使本来静的景物有了动势,也使本来各不相干的景物相互融为一体,起了如同纽带般的关联作用。形容词“澄”、“清”、“乱”等,也恰到好处,例如用“乱”字来形容群蛙自由合唱的声音,真是维妙维肖,准确到不可移易的程度。特别是诗中还使用了“蝃蝀”、“鵁鶄”、“黄昏”、“烟雨”等双声词,读来流利自然,声韵和谐,增添了语言的音乐美。从中也可见作者熟能生巧的文字功底,他调动多方面的艺术手段,把东湖的自然美景表现得极为生动逼真,一片闲适之情,也充溢于字里行间,令人神往。

创作背景

  据夏承焘先生《韦庄年谱(修订)》,公元877年(唐僖宗乾符四年),四十二岁的韦庄从长安附近的鄠杜移居虢州(今河南灵宝),《浣花集》中的《虢州涧东村居作》、《三堂早春》、《渔塘十六韵》以及这首《三堂东湖作》,皆作于居住虢州时。
韦庄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猜你喜欢
琐窗秋暮,梦高唐人困,独立西风万千恨。又檐花、落处滴碎空阶,芙蓉院、无限秋容老尽。
枯荷摧欲折,多少离声,锁断天涯诉幽闷。似蓬山去后,方士来时,挥粉泪、点点梨花香润。断送得、人间夜霖铃。更叶落梧桐、孤灯成晕。
大丈夫儿,冰肝玉胆,砺山带河。算此身此世,无过驹隙,一名一利,未值鸿毛。相府如潭,侯门似海,那得烟霄尔许高。当初我,是乘云御气,几百千遭。
此生勋业无多。也手种梅花三百窠。又底曾嗅著,庙堂钟鼎,底曾拈得,帷幄弓刀。玉帝遥知,金书何晚,时有鹤鸣于九皋。如今且,向风前浪舞,月下高歌。
厥初游太学,相与极周旋。含采共朝暮,知言同古先。
孟阳题剑阁,子云献甘泉。斯须旷千里,婉娩将十年。
今来艳阳月,好鸟鸣翩翩。同声既求友,不肖亦怀贤。
引领迟芳信,果枉瑶华篇。成颂非其德,高文徒自妍。
声尘邈超越,比兴起孤绝。始信郢中人,乃能歌白雪。
跂予北堂夜,摇笔酬明哲。绿竹动清风,层轩静华月。
想像南山下,恬然谢朝列。犹恐鶗鴂鸣,坐看芳草歇。
邀以青松色,同之白华洁。永愿登龙门,相将持此节。

竟日冥思绝妙相,碧落黄泉两茫茫。奈何红颜一时现,不需枯坐与焚香。

侧身天地欲言难,故向空山戢羽翰。雨后千林争起色,月中片石怯生寒。

更无金锁惊春梦,似有清音落暮滩。一自边城留幻迹,陇西云树几凋残。

网薜为帷尽一丘,攀松作盖聊淹留。独当远岫开风榭,兼向烟涛出钓舟。

樱桃才熟报君王,万点娇含紫玉浆。
未及寝园春荐去,沉香亭北已先尝。
古人轻国重一士,士皆大吕黄锺器。
道於天运主消长,身为民生管荣悴。
五羊老仙用心古,清不受尘如止水。
一肩直欲荷斯文,两眼从前识英伟。
欢然得士如得金,甚矣爱贤犹爱已。
高山流水甫点头,急电惊雷即烧尾。
天南天西各一握,未见名流早倾意。
声光蔚起摩日月,气类相求如鉴燧。
春风娅姹吹笔端,毛嫱西施无粉腻。
咄哉婢子磨青铜,双颊晞红欠才思。
珊瑚琢钩珠结网,锦署玉堂相望咫。
崔群美庄居第一,推毂好言良有味。
乐莫乐乎遇合新,忧莫忧乎轇轕始。
拄撑大厦必众木,扶植太平须善类。
君不见黄河以北函关东,无数赤子号悲风。

先生相与赏西街,小子亲携几杖来。行次每容参剧论,坐隅还许侍馀杯。

槛前流水心同乐,林外青山眼重开。时泰身闲难两得,直须乘兴数追陪。

一万莲经三十春,半生不蹋院门尘。

行行过湘浦,举首望九疑。若见重华墓,为我三拜之。

三拜之不足,稽首重致辞。都俞事久阔,嗟予将安归。

步过梅关西,忽忽如梦归。屈指十五年,始踏乡土坨。

爵新人惟旧,安足为盈亏?维有耿耿心,七圣不能迷。

七圣如皆迷,神明自合知。手写王道疏,奉赋同游诗。

岂谓天盖高?自是诚悃微。乘流下曲江,矢心酌武溪。

焚香拜两贤,俯仰正悽悲。悽悲无奈何,歌啸徒嘘欷。

布谷啼稍歇,修篁满西轩。匡林足薰风,对此昼掩门。

丹经倦披翻,浊酒犹在尊。一饮醒渴肺,再斟咏玄言。

卢敖我思之,弘景道岂繁。古士邈云汉,良怀想瑶琨。

朝阳倏西曛,念彼岁月奔。颜貌不可恃,青青去玄根。

采真固难名,求道或有源。三径若可赋,吾将老丘樊。

中行一派浩千春,俗学寻源却未真。若道思归与狂简,当年吾道属何人。

三十六陂秋,孤城水上浮。鱼龙尊窟宅,鸿雁叫汀洲。

苔没高沙馆,潮平甲仗楼。片帆何处泊,身世一轻鸥。

一尉东南远,谁知此夜欢。诸侯倾皂盖,仙客整黄冠。
染翰灯花满,飞觞云气寒。欣承国士遇,更借美人看。

暖风芳草竟芊绵,多病多愁负少年。
弱柳未胜寒食雨,好花争奈夕阳天。
溪边物色堪图画,林畔莺声似管弦。
独有离人开泪眼,强凭杯酒亦潸然。

北客南归感壮怀,吴歌幽怨橹声哀。
秋深杨柳经霜落,江净芙蓉向晚开。
沙鸟乱啼山月上,棹郎清啸水风来。
故园佳丽何年别,老去浑无作赋才。
驱车曾向暑中来,望见尘襟已豁开。
袅袅羊肠知几折,亭亭凤翅与俱回。
渭川沮洳何如此,佛国清凉亦快哉。
久坐不禁清雾湿,却须酒力唤春回。

南天秋月末,不是鹭来时。孑影从何地,无声立暮枝。

应为末归□,苦望仲月期。乱世何堪白,飞飞惧祸机。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