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嫁娘词三首

邻家人未识,床上坐堆堆。
郎来傍门户,满口索钱财。

锦幛两边横,遮掩侍娘行。
遣郎铺簟席,相并拜亲情。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⑴未识:一作“不识”。
⑵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
⑶羹:泛指做成浓的菜肴。
⑷“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谙:熟悉。姑食性:婆婆的口味。
⑸遣:让。小姑:一作“小娘”。丈夫的妹妹。也称小姑子。

鉴赏

  这组诗共三首,其中第三首(“三日入厨下”)最受推崇。下面是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兼诗学分会会长、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余恕诚教授对此诗的赏析。

  “新媳妇难当”——在旧社会人们普遍有这种看法。但也有些新媳妇在令人作难的处境中找到了办法,应付了难局,使得事情的发展带有戏剧性,甚至富有诗趣,像王建的这首诗所写的,即属于此类。这也是唐代社会封建礼教控制相对放松,妇女们的巧思慧心多少能够得以表现出来的一种反映。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古代女子嫁后的第三天,俗称“过三朝”,依照习俗要下厨房做菜。“三日”,正见其为“新嫁娘”。“洗手作羹汤”,“洗手”标志着第一次用自己的双手在婆家开始她的劳动,表现新媳妇郑重其事,力求做得洁净爽利。

  但是,婆婆喜爱什么样的饭菜,对她来说尚属未知数。粗心的媳妇也许凭自己的口味,自以为做了一手好菜,实际上公婆吃起来却为之皱眉呢。因此,细心、聪慧的媳妇,考虑就深入了一步,她想事先掌握婆婆的口味,要让第一回上桌的菜,就能使婆婆满意。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这是多么聪明、细心,甚至带有点狡黠的新嫁娘!她想出了很妙的一招——让小姑先尝尝羹汤。为什么要让小姑先尝,而不像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那样问她的丈夫呢?朱诗云“画眉深浅入时无”,之所以要问丈夫,因为深夜洞房里只有丈夫可问。而厨房则是小姑经常出入之所,羹汤做好之后,要想得到能够代表婆婆的人亲口尝一尝,则非小姑不可。所以,从“三日入厨”,到“洗手”,到“先遣小姑尝”,不仅和人物身份,而且和具体的环境、场所,一一紧紧相扣。语虽浅白。却颇为得体,合情合理。新娘的机灵聪敏,心计巧思,跃然纸上。“先遣小姑尝”,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沈德潜评论说:“诗到真处,一字不可易。”

  《新嫁娘词》所具有的典型意义,固然可以使人联想到这些,但是要直接就写这些入诗,则不免带有庸俗气。而在这首诗中,因为它和新嫁娘的灵机慧心,和小姑的天真,以及婆婆反将入于新嫁娘彀中等情事联系在一起,才显得富有诗意和耐人寻味。

  像这样的诗,在如何从生活中发现和把握有诗意的题材方面,似乎能够给读者一些启示

  读这首诗,人们对新嫁娘的聪明和心计无疑是欣赏的,诗味也正在这里。新嫁娘所循的,实际上是这样一个推理过程:一、前提:长期共同生活,会有相近的食性;二、小姑是婆婆抚养大的,食性当与婆婆一致;三、所以由小姑的食性可以推知婆婆的食性。但这样一类推理过程,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下都能和诗相结合。像有人在笺注此诗时所讲的:“我们初入社会,一切情形不大熟悉,也非得先就教于老练的人不可。”(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

王建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猜你喜欢
王家山水画图中,意思都卢粉墨容。
今日忽登虚境望,步摇冠翠一千峰。
吾醉矣,吾醉矣,
醉语虽强难举似。何年开辟有乾坤,
日月左旋如磨螘。尊卢赫胥一辟尘,
檮杌春秋几张纸。道家者流李老君,
儒家者流孔夫子,等一浮名世间耳。
烟霏霏,冢累累,
青山良是白骨非。欲呼古人呼不醒,
待呼得醒将何如。世情冷暖翻覆手,
人生短长屈伸肘,安用黄金印如斗。
君不见颜子白头才十九,要与彭铿骨如朽。
天地荒地生古愁,所不负予如此酒。
千古在前,万古在后,
著我中间,渺然何有。
亦知本是麋鹿群,那解作人牛马走。
白鱼如玉紫蟹肥,秋风欲老芦花飞。
酒酣月落喝便住,螭虬蟠攫霜毫挥。
吾妇曰君醉耶,吾侄曰非醉也。
谓吾醉者固不然,非醉亦非知我者。
花影满身扶不起,此纸不知何等语。
明朝勿与醒者传,笑倒渠侬吾醉矣。
海棠零落瑒花繁。春意已将阑。予告恰当寒食,邀宾同赏芳园。湄湘台畔,杯盘楚楚,歌舞喧喧。预约牡丹开後,更须重倒清尊。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揽 一作:览;明月 一作: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销愁 一作:消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官舍无花甑有尘,纵将画展不如真。
若非折寄珍珠颗,几是萧条过一春。
国之重镇惟幽都,东威九夷制北胡。五军精卒三十万,
百战百胜擒单于。前临滹沱后沮水,崇山沃野亘千里。
昔时燕王重贤士,黄金筑台从隗始。倏忽兴王定蓟丘,
汉家又以封王侯。萧条魏晋为横流,鲜卑窃据朝五州。
我唐区夏馀十纪,军容武备赫万祀。彤弓黄钺授元帅,
垦耕大漠为内地。季秋胶折边草腓,治兵羽猎因出师。
千营万队连旌旗,望之如火忽雷驰。匈奴慑窜穷发北,
大荒万里无尘飞。隋家昔为天下宰,穷兵黩武征辽海。
南风不竞多死声,鼓卧旗折黄云横。六军将士皆死尽,
战马空鞍归故营。时迁道革天下平,白环入贡沧海清。
自有农夫已高枕,无劳校尉重横行。

洞庭东下楚天浮,挂席西过黄鹤楼。千载白云寒冉冉,一江巴水碧悠悠。

波摇鹦鹉洲前月,霜落芙蓉镜里秋。何事王孙邀授简,不堪乘兴雪中舟。

白下有遗叟,栖迟周可山。立谈千古意,坐占一生閒。

净拭妍蚩鉴,高标义利关。逢君常自愧,衰谢不知还。

方壶圆峤蓬莱顶,七还九返龙虎鼎。药成夜半忽飞去,瑶草一枝光炯炯。

九疑但识萼绿华,未识赤斧山图家。淮南鸡犬上天去,雌蝶雄蜂空啖花。

景阳宫中景阳井,手出银盘牵素绠。铅华不御面生光,宝帐垂绡花妒影。

临春结绮屹层空,璧月琼枝狎客同。鸳鸯戏水池塘雨,蛱蝶寻香殿阁风。

日高欢宴骄若诉,床脚表章昏不寤。吴儿白袍战鼓死,洛土青盖降船渡。

井泥无波井兰缺,半点胭脂污绯雪。蕙心兰质吹作尘,目断寒江锁江铁。

罡风不到罗浮巅,古梅雨洗增芳妍。身骑五羊弄明月,羡君曾作飞空仙。

君怀丹砂归探玄,我载清酒浮江船。客路相思不相见,梦魂时绕南云边。

我游天平山,上穿一线天。天风吹壑泻松影,枕石仰酌飞来泉。

恨不同踏吴山烟。去岁游金焦,俯窥万古蛟龙渊。

鲸波不动海山紫,餐霞欲拍洪崖肩。恨君不到京江前,携手顺流东下寻成连。

相如倦游返,重结诗酒缘。君虽戒痛饮,文笔犹如椽。

赏奇使我春风颠,与君同抱济物性无端。堕劫五百年,君寻赤松未能遇,我注青史知谁传。

各有严慈缺甘旨,那堪山水穷幽偏。黄鹤高楼空际悬,吐纳江汉澄秋鲜。

倚楼君既空吹月中笛,又向信州何处眠。泥污久已甘蠖屈,枳栖岂必忧鸾鞭。

君看牛蹄涔,安能生鲔鳣。不如渐山顶,饮渌神自全。

问云归去来,闭门共读《逍遥篇》。

姑苏台上姑苏馆,共说南山竹火炉。
湖上相逢又相别,不知何处说姑苏。

官梅一树小池头,春意冲寒破客愁。花萼生光动诗兴,全胜何逊在扬州。

时有鸦啼,绝无人影,落叶满堤飘捲。惨不成游,认来非梦,渔汀一湾寒浅。

恨半尺、新苔土,生遮故人面。

暗风软。吹不去、一天哀怨。纵漾尽今愁,难消前感。

面也几曾遮,吟心头、昼夜长见。歌些声枯,但叠将、素纸裁剪。

奈并刀未下,已满泪珠斑点。

小雅诗传考牧篇,僸偶有唱谱新编。阿谁惯打鸡娄鼓,与我同绉马尾弦。

夙心赏此君,久别觉眼俗。老僧有清意,数竿植槛曲。

客来坐禅床,开轩凝眸绿。疏影挹清风,为余解烦溽。

驿路风吹杨柳枝,江云江草不胜悲。
也知远道终须别,借得离筵驻片时。

雁带馀声入海烟,霜林空末望高天。愁团半是空行日,閒咏偏多寄远篇。

枕畔湖山风叶搅,书边意况雪花溅。春来纵有莺尖惠,不得桥边招隐泉。

屈指将称八秩觞,半生已悔马牛忙。悤悤汝又四年别,渺渺予怀三径荒。

堪笑幼孙求附笔,要催游子早还乡。须知知足心常乐,处处危机在预防。

舞罢霓裳曲,相逢月下还。高情倚修竹,翠袖不胜寒。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