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第一句写养蚕的辛勤劳苦。诗人在这里没有过多地描写养蚕的过程,只是用“辛勤”与“得茧不盈筐”互相对照,突出了蚕事的艰辛。人们心中充满了怨恨,因此诗人在下句说这些养蚕人“灯下缥丝恨更长”。这句诗用茧丝来比喻蚕农的恨,既形象又贴切。劳动人民每天深夜都要抽丝织布,每一缕丝都是蚕农辛酸的记录,但是他们享受不到自己劳动的果实。劳动果实被统治者白白拿去,所以在他们心中充满了怨恨,那每一声织机的声响都是劳动人民的叹息,都是劳动人民的诉说。
第三句诗锋一转,写穿绫罗绸缎的贵人。他们穿着华美的衣服,然而他们哪里知道蚕农和织妇的辛酸,他们只知贪爱绣在绸缎上的鸳鸯图案。这样,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就更为明显,更清楚地点明封建社会贫富的对立,写出劳动人民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寄生虫的愤恨和鄙视,诗的社会意义就更深刻,社会作用更广泛了。
全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前两句同后两句构成对比,使诗意更加鲜明,加强了诗的表现力,使诗的主题揭示得更加深刻。
驱车出衡门,薄游览九州。东征略瀛海,西陟升昆丘。
冠巾岱华竦,襟带江河流。验迹章亥趾,裁贡禹王畴。
汎观山海图,遐寻府穴幽。八维何所极,撮土此可求。
传车十月到长汀,郁奥犹如暑气生。经夕山川带云雾,凌晨雷雨动檐楹。
乍逢旅客殊多怪,惯见邦人悄不惊。聊作小诗传所遇,他年稳坐活平生。
经济才猷结主知,从容馆阁际明时。都将治世安民策,散作裁冰剪雪辞。
五凤楼高天路近,百花香细漏声迟。画图彷佛登瀛趣,展玩令人有所思。
横流遘屯慝,上墋结重氛。哭市闻妖兽,颓山起怪云。
绿林多散卒,清波有败军。智士今安用,忠臣且未闻。
惜无万金产,东求沧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