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前两句很有《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自怜之意,后两句的春风一年一度的相惜,有传达出一种惆怅和无奈之感,但是还是有感谢之意在,或许花落花开不为春风,但是春风却依然牵挂。作者的惆怅自怜情怀显露无疑,孤芳难自赏,唯有春风来。诗句当中自然也有对春风的感激。
鉴赏这是一首集句诗,即集合前人诗句而成。集句体诗,始于汉魏间诗人应璩、傅咸,唐人称为“四体”, 至宋时盛行。王安石最为擅长,能因难见巧,信手拈来,顷刻而就。这首“梅花”绝句(《王文公文集》卷七九题作《送吴显道》),系截取唐宋四位诗人的诗句,经过巧妙组合,赋予新意,而又辞气相属,如出己手,无牵强凑合的痕迹。 “白玉堂前一树梅”,出自唐代诗人蒋维翰的《春女怨》,“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儿家门户寻常闭,春色因何入得来?”(《唐人万首绝句》卷十二)“为谁零落为谁开”乃是唐代诗人严惮《惜花》中的一句:“春光搏扔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同前卷三七)而“唯有春风最相惜”则是唐代诗人杨巨源《和练秀才杨柳》中的诗句:“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唯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唐人万首绝句》卷二五)最后一句“一年一度一归来”则出自宋初瞻光茂妻的《寄远》:“锦江江上探春回,消尽寒冰落尽梅。争得儿夫似春色,一年一度一归来。”(《宋诗记事》卷八九)诗中的梅花,既有“零落”又有“开”,表明了诗人对万事万物变化无常的感受,让读者在看到花木零落的同时,又欣赏到梅花迎春、春光明媚的景色。一年一度的冬去春来,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运行规律。这首诗主要是借原诗句所包含的情绪色彩和象征意蕴,来显示与烘托一种朦胧迷离的内在心境。晚年的王安石心境确实有所变化,从倾向改造世俗社会转向追求个体生命的价值,从为人转向为己,个人的自由在他心目中更加重要。他已经超越了世俗与入世的分别,体会解脱的自在,体会融入自然的恬静,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看了题名看跋文,自怜不及晦翁门。野僧惜打残碑卖,时共山猿洗墨痕。
摇橹苍波罅。食指动、洞庭笋胾,浔阳鱼鲊。掠过半塘桥不远,雪练银涛喷射。
村渐逗、屋边篱下。一路横江吹铁笛,调崩腾、恐惹鱼龙怕。
好都取,水窗挂。
到来便把金荷泻。剧清幽、竹梧相压,尊罍如画。老子放颠须尽兴,管甚南来兵马。
酒已罄、何妨再打。门外八驺堪拉饮,问乾坤、谁胜公荣者。
玉山倒,醉相藉。
燕居而坐,是力田、孝弟明经才子。九命文章,憎蚤达、廿载三冬文史。
因韵敲盘,万言章马,捷敏谁能似。登楼入幕,书生聊复如此。
但须红袖添香,绿衣司砚,何物夸金紫。闻道更番,吟锦瑟、赢得佳人画里。
媚矣三姝,艳哉三妇,粲者皆子美。唐书再撰,大臣将荐君起。
衙斋如水小窗虚,一局残棋一卷书。未见便知非俗吏,祇疑丁令旧仙居。
凉雨潇潇去复留,高人何处系吾愁。老僧相见坐无语,一院野花山寺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