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望夷宫里在指鹿为马,秦人多半死在长城脚下。
逃避乱世的不仅是商山四皓,也有桃花源里的种桃人家。
到此地种桃度过了多少冬春,采桃花吃桃实桃枝可作柴薪。
子孙在这里生活与世隔绝,虽有父子却不分君臣。
渔郎荡着船不知远近,在桃花深处相见吃惊地彼此相问。
世上人怎记起古代有秦,山中人怎料到如今是晋。
听说长安又吹起战尘,春风中回首往事泪下沾巾。
虞舜一去怎能再得,天下纷纷又历遭多次似秦末之战祸。
注释
行(xíng):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歌行”。
望夷宫:秦国宫名.秦相赵高在此杀秦二世胡亥。鹿为马:史载赵高欲作乱.恐群臣不听,乃指鹿为马,凡言鹿者皆被杀。后以“指鹿为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这里用来概指秦国政治的黑暗。
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防御匈奴南侵,乃修筑长城。由于工程浩大.环境艰苦,死了不少人。这里用来指代秦国繁重的劳役。
避时:逃避乱世。
商山翁:指秦末汉初隐居于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的东园公、用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四老人.史称“商山四皓”。
桃源:代指桃花源。
经几春:度过了多少冬春。
薪:柴火。
渔郎”二句:本自《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桃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诸语。漾舟,泛舟。
世上:指渔人。山中.指桃源中人。
长安:西汉的首都,这里泛指中原故国。吹战尘:指发生战乱。西晋先是有“八王之乱”。随后是外族人侵.终至灭亡。
重华:即舜,名重华,为传说中上古时代的贤君。宁:岂。

赏析

  头四句作者全翻新陶诗开篇,点明了陶花源的来历。陶诗“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列举两件事:一是指鹿为马胡亥,二是修筑长城害民伤财。说明秦政昏暗朝纲乱,民心尽失,并独创“种桃者”,有桃源避世追求和平之意。

  “此来”四句写桃源与世隔绝,自由平等的社会生活。诗中“种桃经几春”、“采花食果枝为薪”说明桃源中人不论沧桑之变,远离尘嚣,超凡脱俗,过着淳朴自然生活,情趣无穷。使人耳目一新的是作者独创“虽有父子无君臣”之句,虽源于陶诗“秋熟靡王税”,但言出了桃源世界天高皇帝远,虽有血缘亲情,但没有封建等级制度,人人自由平等。

  “渔郎”四句概括《桃花源记》故事的主要内容以及渔人与桃源人的交流和叹。渔人荡舟迷航人桃源,彼此相为惊叹。“惊相问”“山中岂料今为晋”则出于《桃花源记》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不知秦汉,无论魏晋”诸语的缩写。“世上那知古有秦”是说世人不入桃源,故难知道暴秦无道的具体情况。此句并说明桃源中人自秦就隐居于此,在此居住了汉、魏、晋多个朝代不受王化,不管人世沧桑之变。

  最后四句作者借桃源人之口对天下战乱不息、朝代替换的感慨。经过秦末大乱的桃源人,听得如醉如痴,因而回首往事有同感于战乱之苦,悲泪泣下而沾巾,感叹像尧舜一样贤明的君主已不复出现了,桃源人只经过一次秦末之乱已不堪其苦,哪知天下改朝换代,历遭多次似秦末之战祸,沧桑之变故的残酷现实。真是可叹可悲!此四句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乱世的厌恶与对和平自由平等生活向往

  本篇故事新咏诗,与晋唐朝诗风格调有异,一是重整体脉络而不作具体描绘,二是叙述以议论出,语意出新取胜,虽诗晚出,然极富新意,体现了宋诗的特色。北宋王安石作《桃源行》,则自创新格,以议论为特点,浓缩陶渊明诗意,精炼词句,独造名句,运思谋篇上胜过了前人。

创作背景

  王安石此作是在陶潜所作基础上又有所发挥,他作为一个政治家。不再把目光主要集中在那理想的境界,而更着眼于现实的残酷,久乱难治。王安石的《桃源行》就是利用这个传统题材加以发挥,凭着自己的想象,作了一番再创造。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猜你喜欢
夜香闻偈后,岑寂掩双扉。照竹灯和雪,穿云月到衣。
草堂疏磬断,江寺故人稀。唯忆江南雨,春风独鸟归。
休嗟磨折,
看取罗巾血。
殷勤且话经年别。
庭花番怅望,
檐雨同呜咽。
明半灭,
灯光夜夜多如月。

无复伤离别,
共保冰霜洁。
不断梦,
从今歇。
收回书上絮,
解尽眉头结。
犹未绝,
金徽泛处应能雪。

秋气肃天地,太行高崔嵬。猿狖清夜吟,其声一何哀。

寂寞掩圭荜,梦寐游蓬莱。琪树远亭亭,玉堂云中开。

洪崖吹箫管,玉女飘飖来。雨师既先后,道路无纤埃。

鄙哉楚襄王,独好阳云台。

屈指新年五十三。未嫌垂领雪毵毵。设弧届旦人交贺,题座无功我自惭。
荣莫羡,富休贪。寿龄也不慕彭聃。只思了却痴儿事,一榻香凝晓梦酣。
五色文章类彩鸾,楚人罗得半摧残。金笼莫恨伤冠帻,
玉粒颁惭剪羽翰。孤立影危丹槛里,双栖伴在白云端。
上台爱育通幽细,却放溪山去不难。
吾州远景楼,为天下第一。
下有千尺湖,长虹倚斜日。
烟云纷蔽亏,草树互蒙密。
人既位通显,湖犹困遗逸。
一段云锦机,割截不成收。
我来划见之,慨然为拈出。
凹者豁以舒,凸者疏而溢。
乃取半山句,以榜湖阴室。
晨舟乱平渺,日晏未云毕。
客喜以问余,幻成子何术。
余非龚而致,彼有是良质。
牛山木尝美,茅径人自窒。
一笑各会心,凉风送萧瑟。

正宗千锻出金精,薛烛犹惊弟子名。秋水芙蓉光内敛,一挥头白不闻声。

君不见仙家三十六洞天,西南大半盘苍巅。此外元阳擅崭绝,况有石廊人喜传。

碧莲参差隅地涌,徙倚危梯飞螮蝀。阴阴洞户半空开,一缕联凹愁寄种。

万钧崔嵬挂礧石,吁可怪兮若飞动。天然湫面寻丈间,寒掬初悭媪神捧。

紫崖蒙茸瑶草秀,悬泉涓涓挹天酒。淑灵岂即乾坤私,窟宅宛是神仙旧。

飞鸟点影阳光回,游子履深惊殷雷。九夏三冬自回斡,雨旸寒燠争喧豗。

神物奄有似无谓,突兀古庙当岩隈。鼪鼯笑舞助怪变,落日愁绝松风哀。

瞰临一方殆天意,累露之疑此其是。仙乎仙乎胡不归,忍使秋燐泣阴鬼。

枯桑昨夜生沧溟,风雨扰扰晦复晴。功臣子孙半零落,惟公独克承家声。

金莲坐拥晚出院,儿童走卒俱知名。天球河图不篆刻,金钟玉镛殊铿鍧。

汪汪万顷那可测?挠亦不浊澄不清。古今事物贯胸次,乾坤风月皆性情。

迩来有幸亦再睹,使我鄙吝不复萌。始知将相真有种,往往山岳钟英灵。

自怜片影虽伶仃,不愿恩叨一顾荣。霏霏议论玉雪冰,但愿容我时来听。

六幅蒲帆带雨开,■城艇子过湖来。老妻正倚门前树,雪色杨花覆绿苔。

宣和妙赏缁衣句,传在夷门作胜谈。行殿春风四十载,玉妃终老向江南。

秋堂气渐肃。暮角吹来声断续。凭遍阑干几曲。又凉战庭梧,风敲檐竹。多情宋玉。对楚天、无柰幽独。中秋过,月华未阙,夜色灿如烛。空谷。美人羁束。又老尽、江南草木。愁来心绪易触。目断瑶台,梦绕金屋。雁归犹未卜。且漫放、题红去速。凄迷处,年来诗鬓,换动镜中绿。

一枝瑶柄倚风清,两面红妆斗日明。张孔断魂埋玉井,尹邢妖魄寄金茎。

双鸾俯镜东西照,百子分房向背荣。若使此花还解语,好将兰臭与谁平。

芦苇萧萧奏轻,烟雨隔南洲。小航冒冷,孤帆披湿,一路吟讴。

闲人俨似天随子,幽兴五湖秋。相知只在,渡头渔叟,沙嘴眠鸥。

看尔动行棹,未收离别筵。千帆忽见及,乱却故人船。
纷泊雁群起,逶迤沙溆连。长亭十里外,应是少人烟。
江上青草出,与君俱未归。
相看尽客泪,明日卷征衣。
细雨钓舟湿,乱山樵路微。
异时能裸葬,白首定相依。
西山排送来,周遭自环翠。
俗眼少见之,一览忘世味。
平生三径心,盍早赋归计。
纵落尘土居,不与章木敌。
公余事幽寻,清风拂衣袂。
最喜轩中人,所挹多爽气。
蓬蒿天地宽,万境发诗思。
白云未能閒,时出过窗几。
檐雨听夜语,池草生春媚。
山灵若相知,好风为裂眦。
余光虽力挽,回次那得致。

仙阙高依碧落中,往来跨鹤驭长空。游天戏海浑无定,斜絜神芦半露红。

溪上苍烟一道开,谁家日夕采菱回?片帆不举波间过,无限好山波底来。

斗室虚无隘九州,萧条还作采真游。黄梅花坼融朝霰,疑是铜仙铅泪流。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