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曲二首·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明妃当初嫁给胡人的时候,身旁上百两的毡车上乘坐的都是胡人女子
她多想找个人说话但无处可说,只能将自己的心语寄托于琵琶声中。
黄金杆拨拨动琴弦,弹出美妙声音,弹起琵琶仰望空中飞鸿劝着胡酒。
随嫁的汉宫侍女暗中垂泪,行走在大漠上的返国者频频回首。
汉朝之恩实在是浅薄啊,胡人之恩还要更深,人生的欢乐在于心与心相知。
可怜王昭君的青冢已经荒芜埋没,还是有悲哀的乐曲流传至今。
注释
“毡车”句:写匈奴派了大队胡姬来接昭君。《诗经·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写贵族女子出嫁,陪从很多。两:同辆。
杆拨:弹琵琶的工具。
春风手:形容手能弹出美妙的声音。
汉宫侍女:指陪昭君远嫁的汉官女。
青冢:杜甫诗中有“独留青冢向黄昏”及“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诸句,此用其意。相传昭君墓上的草常青,故名青冢,在今呼和浩特市南。

赏析

  这首诗描写王昭君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况与心情,并委曲深入地刻画昭君心事,突出其民族大义,塑造了一个可悲且可敬的明妃形象。全诗语言矜炼深雅,缠绵婉丽,艺术手法多样,风格鲜明独特。作品命题新颖,遭致纷纷议论,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广泛影响。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两句写明妃(王昭君)嫁胡,胡人以毡车百辆相迎。《诗经》上有“之子于归,百两(同‘辆’)御(迎接)之”的诗句,可见胡人是以迎接王姬之礼来迎明妃。在通常情况下,礼仪之隆重,反映恩义之深厚,为下文“胡(恩)自深”作了伏笔。其中“皆胡姬”三字,又为下文“含情欲说独无处”作伏笔。

  关于明妃对此的反应,诗中写她“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梅尧臣《依韵和原甫昭君辞》中也说:“情语既不通,岂止肠九回?”他们意思是说明妃与胡人言语也不通,谈不上“知心”,所以哀而不乐。

  王安石通过在诗中突出一个细节描绘来表现明妃的“哀”情:明妃一面手弹琵琶以“劝胡”饮酒,一面眼“看飞鸿”,心向“塞南”。通过这一细节,巧妙地刻画了明妃内心的矛盾与痛苦。接着,他又用明妃所弹的琵琶音调,感动得“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听者被感动到这个地步,则弹者之内心痛苦自不待言。“哀弦”之哀,是从听者的反应中写出的。

  前面是明妃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况与心情的描写;末四句则是进一步加以分析、议论。这四句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汉恩自浅胡自深”——明妃在汉为禁闭于长门中的宫女,又被当作礼物送去“和番”,所以“汉恩”是“浅”的;胡人对她以“百辆”相迎,“恩”礼相对较“深”。这句讲的是事实。

  第二层讲“人生乐在相知心”,这是讲人之常情。如果按此常情,明妃在胡就应该乐而不哀了。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

  这就接入第三层:明妃在胡不乐而哀,其“哀弦”尚“留至今”,当时之哀可想而知。明妃之心之所以与常情不同,是因为她深明大义,不以个人恩怨得失改变心意,而况胡人也并非“知心”。

  四句分三层,中有两个转折,有一个矛盾,只有把其中曲折、跳宕理清,才能看出王安石的“用意深”及其“眼孔心胸大”处(方东树《昭昧詹言》)。南宋初,范冲“对高宗论此诗,直斥为坏人心术,无父无君”(李壁注解中的话,此据《唐宋诗举要》转引),完全是没有懂得此诗。范冲是范祖禹之子,范祖禹是一贯反对新法的人,挟嫌攻击,更不足据。其实王安石这样描写明妃,这样委曲深入地刻画明妃心事,用以突出民族大义,恰恰是可以“正人心,厚风俗”的,在当时是针对施宜生、张元之流而发的,对后人也有教育意义。

  《明妃曲二首》体现出王安石注意刻画人物的特点,从描绘人物“意态”,到解剖人物心理,有渲染,有烘托,有细节描写,相当于是把写小说的一些手法用入诗中。而在“用笔布置逆顺”及“章法疏密伸缩裁剪”等方面,则又是把韩愈、柳宗元等古文家的技法用来写诗。这样,就使诗歌的艺术手法更加多样化,诗歌的表现能力更强。由于两者结合得较好,故虽以文为诗,而形象性并不因之减弱,此诗末四句以形象来进行议论,即其明证。王安石既以小说手法与古文笔法来写诗,读者也就应以读小说、读古文之法来读它,才能读懂诗。

创作背景

  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二首。这组诗作于公元1059年(嘉祐四年),王安石奏《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之后。当时,梅尧臣、欧阳修、司马光、刘敞皆写有和诗。

  北宋时,辽国、西夏“交侵,岁币百万”(赵翼《廿二史札记》)。自景祐年间(1034—1038)以来,“西(夏)事尤棘”。当时的施宜生、张元之流,就因在宋不得志而投向辽、夏,为辽、夏出谋献策,造成宋的边患。诗人们借汉言宋,想到明妃。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创作的。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猜你喜欢

蟏蛸挂虚牖,蟋蟀鸣前除。岁晏凉风至,君子复何如。

高馆阒无人,离居不可道。闲门寂已闭,落日照秋草。

虽有近音信,千里阻河关。中复客汝颍,去年归旧山。

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

仲秋虽未归,暮秋以为期。良会讵几日,终日长相思。

隔涧竹扉深,苍童引客寻。
虽然乖昭语,犹得见园林。
野蔓时妨步,山蝉亦好吟。
石根泉数斗,清冷应人心。
天为燕丹畜赵高,风鸣易水止荆轲。
不令刘季身秦怨,却速吴陈此水过。
秦王环柱刘光急,尺八匕首手死执。
伊独徙木信市人,殿下钤奴嬴得立。

一自移家入紫烟,深林住久遂忘年。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愿为郎席,不愿为被。得郎在身,胜郎下睡。

愁病春来次第加,清明寂寞类僧家。
留人野饭新挑菜,乞火邻墙旋煮茶。
晴日檐楹杨柳色,微风帘幕海棠花。
故人念我能相过,不遣良辰负物华。

但知为久住,何用即能归?客子亦良苦,官曹如此稀。

繁霜吹老鬓,斜日照征衣。岁晚乡心切,长途恨不飞。

古寺荒凉不记年,隔江招手问前缘。常人记得灵山否?一笑相逢岂偶然。

飞步回流顶,青窗彻上空。烟花亭榭外,海树酒卮中。

徙倚群芳异,回环四望同。悠然心赏处,天路更何穷。

我所思兮在福山,斗山齐云出云间。六邑之秀同跻攀,默翁默成无一言。

予将欲往亮非远,无乃衰翁柱杖前。

莫逐燕,莫逐燕,燕子清高不寒贱。一生自在食飞虫,不啄稻粱看人面。

常年托巢城市中,文杏梁深杨柳风。乱来华屋已尘土,还访茆檐新主翁。

主翁村居事耕作,种树绕庐延鸟雀。朝朝驱燕出门去,怕见衔泥座中落。

燕子驱去还复来,喽喽告诉声低回。巢成不碍主门户,年年去来解相顾。

不如林间雀与鸟,养成众雏剧如鼠,食汝场上禾与黍。

异香秾豔厌群葩,何事栽培近海涯。
开向东风应有恨,凭谁移入五侯家。
龙舟轻飐锦帆风,正值宸游望远空。
回首皖公山色翠,影斜不到寿杯中。

枫岭与梨岭,南北相拱揖。石脉固潜通,蟠峙各独立。

林木互纠纷,乱峰森??。其巅判闽浙,风土隔邦邑。

跻崖俯绝谷,转道仅微级。凌空危桥滑,束涧鸣溜急。

负担尽游估,攀缘如蚁集。伤哉营微利,走险讵夙习。

下见稻畦人,惊客举蓑笠。驰骛违所性,邅回增忧色。

南州高士芰荷衣,卖药都门尽不知。手种溪头千树杏,花开正是到家时。

向阳堂上俨光仪,多感龙头缔会奇。道派至清清献授,心源虚白白沙知。

缒城伟绩千年重,食邑殊恩异代思。故里云仍能世讲,至今淑艾有馀私。

间身无所滞,独去背春城。
望越乡心断,迎嵩隐思生。
野禅依树远,中饭傍泉清。
相府如投刺,分题有竺卿。
俱胝一指头,一毛拔九牛。
华岳连天碧,黄河彻底流。
截却指,急回眸。
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
一望和烟碧,悠悠去不回。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