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汉使朱衣塞上行,燕关落日照长缨。酒酣忽啸青天色,坐使浮云不敢征。
诗情病态转相因,贾瘦郊寒且自亲。老去烟霞成痼疾,閒来风雨伴吟身。
药炉多累书辞架,蜡屐无声径积尘。赖有东皋丘处士,新篇还许寄山邻。
岁暮风欺客,天开日解围。雪消无奈白,云细不禁飞。
目尽江无尽,吾归雁亦归。晓来清彻骨,尘物污人衣。
毁誉存亡破两关,超然自在出人寰。耄期觅我身无见,得失从谁作往还。
寂寂长信晚,雀声喧洞房。蜘蛛网高阁,驳藓被长廊。
虚殿帘帷静,闲阶花蕊香。悠悠视日暮,还复守空床。
海山先生达者流,谢却尚书百不忧。都人争惜大司马,先生喜得逍遥游。
君不见汉家贵盛称杨氏,四业五公照青史。未央出入剑履尊,一语回天山可徙。
当时气焰何矫矫,如今寂寞安足道。华阴山下司徒坟,石马荒凉满秋草。
海翁海翁从古然,四时之序恒推迁。未老身閒此真乐,急流勇退称高贤。
穷亦不足悲,达亦不足喜。白日入地还上天,蛟龙能潜复能起。
挥手浮云且归去,莫向人间问前路。屐齿高跻岱岳峰,钓竿閒挂扶桑树。
扶桑海岸是君家,仙人常驻五云车。为予寄讯洪厓子,早晚相期凌紫霞。
露华网户参差光,碧筠粉薄如栖霜。凉堂下帘帘窣地,素手无分玉如意。
燔膏作镫檐不红,夕抚绿绮空窗中。一声凉破楚天碧,去雁叫影思离鸿。
南山点苔愁向晓,独客朣朣涉长道。楼前月浪卷衣来,梦里江声隔帷小。
暂作南州客,招携在绿池。乡心钟度晚,官阁雨来迟。
静理风尘得,孤怀骨肉知。浓阴终日语,却似在家时。
银汉无声珠露湿。一抹秋痕,沁透诗人骨。冰簟凉生清梦惬。
枕边茉莉花如雪。
风飏罗帷灯欲灭。切切凄凄,向曙啼蛩急。远寺钟鸣催落月。
纱窗微透东方白。
维年月日,韩愈谨以清酌庶羞之奠,祭于亡友柳子厚之灵:
嗟嗟子厚,而至然耶!自古莫不然,我又何嗟?人之生世,如梦一觉;其间利害,竟亦何校?当其梦时,有乐有悲;及其既觉,岂足追惟。
凡物之生,不愿为材;牺尊青黄,乃木之灾。子之中弃,天脱馽羁;玉佩琼琚,大放厥词。富贵无能,磨灭谁纪?子之自著,表表愈伟。不善为斫,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子之文章,而不用世;乃令吾徒,掌帝之制。子之视人,自以无前;一斥不复,群飞刺天。
嗟嗟子厚,今也则亡。临绝之音,一何琅琅?遍告诸友,以寄厥子。不鄙谓余,亦托以死。凡今之交,观势厚薄;余岂可保,能承子托?非我知子,子实命我;犹有鬼神,宁敢遗堕?念子永归,无复来期。设祭棺前,矢心以辞。呜呼哀哉,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