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侍郎示东府新居诗因而和酬二首

得贤方慕北山莱,赤白中天二府开。
功谢萧规惭汉第,恩从隗始诧燕台。
曾留上主经过迹,更费高人赋咏才。
自古落成须善颂,扫除东阁望公来。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猜你喜欢
罗绮行歌夜,杯盘坐笑春。
舞衫催急管,步障拥佳人。
灯火珠星粲,楼台璧月新。
传柑良可乐,黼座玉音亲。
手把先天已后书,当来一画本全无。
白云山下泠泠水,自在人间太极图。

一言恩重降云霄,尘劫成尘感不销。未免初禅怯花影,梦回持偈谢灵箫。

登高丘,望远海。身居㟪垒间,目极苍茫外。神游八表纵大观,气嘘千丈发长慨。

直从混沌凿破初,大遍虚空无尽界。天于子会开一元,地自坤隅分两戒。

山万重,水千派,神禹劳劳躬四载。野外脩途七圣迷,海上神山六鳌戴。

波涛汹汹泛苍溟,沙漠茫茫连紫塞。岂不欲鼓枻登瀛洲,却愁弱水难胜芥。

岂不欲振策赴瑶池,恨无神骏能历块。不如振衣千仞冈,老眼空明无障碍。

近山列翠屏,远山抹青黛。大华三峰势若蹲,黄河九曲流如带。

舜功封浚四海同,禹迹平成万世赖。三十六洞天,处处藏神怪。

七十二福地,一一异姿态。驱山走海入双瞳,咀今嚼古供一嘬。

山岳降神生异材,景物因人成胜槩。安期竟不来,汉武空相待。

岘山依旧存,杜子今安在。挂剑殊非昔日坟,钓鱼乃是今时濑。

赤壁人寻折戟磨,浯溪客打残碑卖。往古来今,倏成忽败。

物理不齐,时光难再。扶世教者何人,历变故兮几代。

古迹日巳湮,昔人日巳迈。琼楼玉宇不胜寒,民堕颠崖苦凋瘵。

重衾春暖梦无鱼,破釜尘生色如菜。口谈诗礼半盗儒,醉拥韬钤多债帅。

惜时感事气填胸,以手抚摩聊一慨。君不见地为舆,天为盖,人在其间稊米大。

分明芥子纳须弥,毛孔真能容渤澥。逐日何须随夸父,步地谁云有章亥。

请学尼丘古圣神,越过东山登泰岱。

别意相牵雨梦遥,白莲社冷复谁招。病馀较懒心犹壮,诗里多穷气不骄。

秋草放鹰随仆从,夕阳驻马问渔樵。何时共赏龙山胜,醉听松风响洞箫。

吟怀默默唤愁生,旧赏新游总未成。燕子不来春欲暮,萧然又过一清明。

两眼旋花雪点须,钻头故纸枉工夫。倦怀懒附子公椟,闲性熟谙摩诘图。

枝拂云香行到桂,叶随风舞又催梧。乘槎欲到空青问,织女牵牛事有无。

淡黄深碧上春衫,无限春怀岂易谭。
随手去来拈放一,到头得失暮朝三。
日烘花气通玄牝,雨洗山光涨蔚蓝。
熟听五更晴哢好,不须多恨罢朝参。

瞢腾睡思酒频中,潦倒吟怀语不工。燕子人家春复夏,楝花时候雨兼风。

青林脱虱成蝴蝶,白水鸣蛙抱活东。甚欲相从问丹诀,顶间朱橘几时红。

由来乐府曲,怕听君马黄。生角悲无日,看蹄惜践霜。

竟成三宿恋,空自九回肠。麦粟肥何益,寻思泪万行。

碧云乍合夕阳沈,石径人稀酒独斟。万叠楼台千树雨,一绳寒雁没遥岑。

舸舰中流并,琴尊上客同。林泉真有待,洲渚暗相通。

雾断山疑画,烟沈水似空。卷帷邀桂月,揽佩结荷风。

纤歌凝凤籁,醉舞踏龙宫。杯深知酒圣,词富识文宗。

雅会殊难得,高情幸不穷。赋诗聊自奏,不是倚才雄。

炎精贯注出苍冥,颅骨嶙峋表赤灵。青玉坛边横半壁,朱陵台上辟重扃。

腾腾光焰争鹑火,冉冉烟霞落洞庭。独拄穹颠暗搔首,晚风聊与酹湘醽。

数里缘山不厌难,为寻真诀问黄冠。苔铺翠点仙桥滑,
松织香梢古道寒。昼傍绿畦薅嫩玉,夜开红灶撚新丹。
钟声已断泉声在,风动茅花月满坛。
雪天元自冷,何况是山中。
双径冲寒雾,千林战晚风。
室中人已定,炉内火常红。
万事皆如梦,谁知梦亦空。

库叶西风海气腥,珠轩遗户詟威棱。参膏入水遗花绿,木骨生翳石砮青。

鸟下边城初散市,人稀孤障罢行亭。磨崖界字苍苔遍,瓯脱如今属北庭。

七十远为客,风流殊未衰。自将萧氏韵,高唱杜陵诗。

世已轻词伯,人犹重画师。黄金买毫素,仿佛太平时。

五朵飞来渍剡藤,重重响以水泠泠。
不教落在红尘耳,读与青松白鹤听。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人未有不乐为治平既久之民者也。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

  试以一家计之:高、曾之时,有屋十间,有田一顷,身一人,娶妇后不过二人。以二人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宽然有余矣。以一人生三计之,至子之世而父子四人,各娶妇即有八人,八人即不能无拥作之助,是不下十人矣。以十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吾知其居仅仅足,食亦仅仅足也。子又生孙,孙又娶妇,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然已不下二十余人。以二十余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吾以知其必不敷矣。又自此而曾焉,自此而玄焉,视高、曾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其间有户口消落之家,即有丁男繁衍之族,势亦足以相敌。或者曰:“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闲廛未尽居也。”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又况有兼并之家,一人据百人之屋,一户占百户之田,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

  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曰:君、相有法乎?曰:使野无闲田,民无剩力,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禁其浮靡,抑其兼并,遇有水旱疾疫,则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如是而已,是亦君、相调剂之法也。

  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而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治平之久,君、相亦不能使人不生,而君、相之所以为民计者,亦不过前此数法也。然一家之中有子弟十人,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又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一人之居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一人之食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