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傍湖山,小坐谁家闺秀。映罗衫芭蕉几叶,宛如春水新绉。
似周昉图中仕女,当初花下相逅顾。盼娇儿,提戈取印阿,侯伶俐伴侬前后。
举玉指,轻扶蝉鬓,生怕金钗溜。还恐是,传神织手,自家描旧。
是剪出,春云态度,堆成裙带衫袖。费绿窗功夫几许,打稿评量肥与瘦。
错彩盘金,雕文纂组,付他小婢街头售。也只似,才人卖赋,流落风尘走。
伤心者,一分聪慧,一分僝僽。
急雨携将秋色至。门掩西风,早是愁滋味。漠漠湿云千树里。
偏垂地。晚山一点烟螺髻。
茉莉宵凉还放蕊。穿瓦萤飞,隐壁虫声细。归梦乱如春絮起。
书空寄。迢迢银汉人千里。
问君琴中趣,好在山水间。山风吹雨木萧瑟,山月照石泉潺湲。
五音低昂宫徵变,紫鸾和鸣白鹤怨。空桑既远郑卫繁,筝琶之耳谁能辨。
五柳先生好素琴,君今仍爱弦上音。邈哉古音传古意,更请为问雍门子。
白鹿贞松偃盖高,龙鳞寒色未雕骚。不知森疏风飙捲,处处翻江激怒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