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饥鹤拳苔,冻禽坠竹,虚堂似水无人。裹头兀坐,夜来残雪微晴。
一卷楞严转罢,黄梅花亸小窗阴。垂帘处,蒲团软美,松火通明。
试约西邻陈九,趁闲时料理,汤社茶经,寒香石铫,腾腾细煮松声。
未要玉纤轻捧,一壶春绿养诗心。凭相笑,浅斟低唱,负了销金。
谢公箕颍流,特拟耽幽栖。蜡屐得洞天,双鹤頫清溪。
拟追玄圃游,对此为阶基。披榛剪萝茑,宿雾暝欲迷。
方当誇高标,焉能分径蹊。鬼物谅夺气,幽禽亦惊啼。
卓哉旷世怀,心与境不携。俯视嚣尘中,荣枯犹稗夷。
孰知东海偏,秦鞭预排驱。付与破荒手,从此凌丹梯。
山林之乐幽且閒,何人卜居云半间。江亭夐立苍树杪,招提高出碧溪湾。
循溪隐隐穿细路,断岸疏疏起烟雾。微茫万顷白鸥天,雁阵凫群落无数。
樵歌初断渔唱幽,桥边野老策扶留。春山万叠西日下,渺渺一片江南秋。
我昔荆溪问清隐,溪上分明如此景。别来时或狂梦思,忽见此图心为醒。
李侯少年擅丹青,晚岁笔意含英灵。兴来漫写秋山景,妙入毫末穷杳冥。
无声诗与有声画,侯能兼之夺造化。临窗点笔试题之,老眼模糊忘高下。
南山得宣平,名字可千载。世无死仙人,花瓢今定在。
家山有此逢,何必跨瀛海?下视白云衣,苍狗须臾改。
侵晨贶我一枝梅,快读新篇眼倍开。诗到成家丹几转,花如有孕萼初胎。
暗香忽自窗前至,旧雨欣从户外来。始信阳和含暖意,天公为尔费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