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引·秋景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传入旅舍的捣衣声,应和着孤城城头的画角,一片秋声在广阔的天地间回荡。归去的燕子向东从海上飞走,南来的大雁自空中落下,栖息在沙滩上。这儿有楚王携宋玉游兰台时感受到的惬意的凉风,有归亮与殷浩辈在南楼吟咏戏谑时的大好月色,清风明月的景象,还都与当年一样。
真是无可奈何啊!我被那微不足道的名利所羁缚,又被那难以割舍的感情所耽搁,可惜那些风流韵事都被丢到一边了。当初徒然许下功成身退时,要去求仙访道,潇潇度日的诺言。到如今,反误了我与佳人的秦楼约会。当睡梦觉来时、酒醉清醒后,我细细地思量着这一切。
注释
千秋岁引:词牌名,为《千秋岁》变格。八十二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别馆:客馆。砧(zhēn):捣衣石。这里指捣衣声。
画角:古代军中乐器。
寥廓(liáokuò):空阔,此处指天空。
楚台风:楚襄王兰台上的风。宋玉《风赋》:“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至,王乃披襟以当之曰:‘快哉此风!’”
归(yǔ)楼月:归亮南楼上的月。《世说新语》:“晋归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乘夜月共上南楼,据胡床咏谑。”
他情:暗指皇上的恩情。担阁:延误。
漫:徒然,白白地。华表语:指向皇上进谏的奏章。华表,又名诽谤木,立于殿堂前。
秦楼约:指与恋人约会。秦楼,代指女子居住处。
梦阑(lán):梦醒。阑,残,尽。

赏析

  这首词没有《桂枝香》的豪雄慷慨,也没有《浪淘沙令》的踌躇满志。全词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情真心切、恻恻动人、空灵婉曲地反映了作者积极的人生中的另一面,抒发了功名误身、及时退隐的的慨叹。

  上片以写景为主,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声赋,又像是一幅岑寂冷隽的秋光图。旅舍客馆本已令羁身异乡的客子心中抑郁,而砧上的捣衣之声表明天时渐寒,已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的时分了。古人有秋夜捣衣、远寄边人的习俗,因而寒砧上的捣衣之声便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孤城画角”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画角是古代军中的乐器,其音哀厉清越,高亢动人,诗人笔下常作为悲凉之声来描写。“孤城画角”四有很强的感染力,并留下了对空旷寥阔的异乡秋色想象空间。下面接着说:“一派秋声入寥廓”,“一派”本应修饰秋色、秋景,而借以形容秋声,正道出了秋声的悠远哀长,写出了空间的广度,“入廖廓”的“入”字更将无形的声音写活了。开头三句以极凝练的笔墨绘写秋声,而且纯然是人为的声响,并非是单纯的自然声气。下两句主要写作者目之所见。燕子东归,大雁南飞,都是秋日寻常景物,而燕子飞往那苍茫的海上,大雁落向平坦的沙洲,都寓有久别返家的寓意,自然激起了词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于是很自然地过度到下面两句的忆旧。“楚台风”、“庚楼月”用典。这里以清风明月指昔日游赏之快,而于“宛如昨”三字中表明对于往日的欢情与佳景未尝一刻忘怀。

  下片即景抒怀,说的是:无奈名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耽搁了自的生活。风流之事可惜总被抛一边。“当初”以下便从“风流”二字铺展开去,说当初与心上之人海誓山盟,密约私诺,然终于辜负红颜,未能兑现当时的期约。“华表语”用了《搜神后记》中的故事,这里的“华表语”就指“去家来归”云云。关于“秦楼”,汉东府《陌上桑》中说:“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楼即为美貌坚贞女子罗敷的居处。李白的《忆秦娥》中说:“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也以秦楼为思妇伤别之处,因而此处的“秦楼约”显系男女私约。这里王安石表面上写的是思念昔日欢会,空负情人期约,其实是借以抒发自己对政治厌倦之情、对无羁无绊生活留恋向往。因而这几句可视为美人香草式的比兴,其意义远一般的怀恋旧情之名词意至此也已发挥殆尽,然末尾三句又宕开一笔作结,说梦回酒醒的时候,每每思量此情此景。梦和酒,令人浑浑噩噩,暂时忘却了心头的烦乱,然而梦终究要做完,酒也有醒时。一旦梦回酒醒,那忧思离恨是更深地噬人心胸。这里的梦和酒也不单纯是指实的梦和酒。人生本是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上说只有从梦中醒来的人才知道原先是梦。而世情浑沌,众人皆醉,只有备受艰苦如屈原才自知独醒。因而,此处的“梦阑酒醒”正可视为作者历尽沧桑后的憣然反悟。

  作为一代风云人物的政治家,王安石也并未摆脱旧时知识分子的矛盾心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两者中间徘徊。他一面以雄才大略、执拗果断著称于史册;另一面,激烈的政治漩涡中也时时泛起激流勇退、功名误身的感慨。这首小词便是他后一方面思想的表露。无怪明代的杨慎说:“大有感慨,大有见道语。”(《词品》)杨慎对王安石政治上的评价未必得当,但以此词为表现了作者思想中与热衷政治相反的另一个侧面,却还是颇有见地的。

创作背景

  此词的创作年代不详,但从词的情调来看,很可能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退居金陵后的晚年作品。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猜你喜欢

今日重九宴,去岁在京师。聊回出省步,一赴郊园期。

嘉节始云迈,周辰已及兹。秋山满清景,当赏属乖离。

凋散民里阔,摧翳众木衰。楼中一长啸,恻怆起凉飔。

爱春归,忧春去,为春忙。旋点检、雨障云妨。遮红护绿,翠帏罗幕任高张。海棠明月杏花天,更惜浓芳。
唤莺吟,招蝶拍,迎柳舞,倩桃妆。尽唤起、万籁笙簧。一觞一咏,尽教陶写绣心肠。笑他人世漫嬉游,拥翠偎香。
处世欲无言,事至或未可。
唯有此亭空,燕坐聊従我。

圣在人中出,心从行上修。金于沙里得,玉向石中求。

三寸时鱼碧玉鳞,一汀芳草绿罗茵。枫叶渚,荻花津,笑杀黄埃马上人。

冲寒时一望,春色有无中。祇为枝头艳,尤怜地上红。

愁心归片片,烟景欲濛濛。不可高声叹,花知恐恨同。

几年奔走愧功名,犹悔蹉跎百未成。满望鸰原承世业,早从凤岭乐馀生。

清秋对雨难为别,白昼看云倍怆情。寄与卯君宜更勉,频传书札慰坡兄。

闻有独往客,拂衣捐世心。结欣薄枉渚,撰念萦旧林。
经亘去崖合,冥绵归壑深。琪树环碧彩,金潭生翠阴。
沿洄弄沙榜,诡仄眺明岑。夕闻桂里猿,晓玩松上禽。
杂佩蕴孤袖,琼敷缀双襟。我怀沧洲想,懿尔白云吟。
秉愿理方协,存期迹易寻。兹言庶不负,为报岩中琴。

荒径经春满绿芜,喜闻佳客载行厨。流莺度曲时相唤,泛蚁盈樽不用沽。

行乐中年怜谢傅,坐曹休日笑张扶。竹林谩诧风流事,未学山王指旧垆。

闻得江头汹涌声,不知何处雨盆倾。
两涯牛马那容辨,一夕蛟龙怒不平。
涩尽横汀孤树在,微琥顽翳夕阳明。
尽饶河伯乘秋旺,潦涸霜寒水自清。

肤寸瞻何处,苍茫合暮烟。秋声秦爵树,沙路鲁归田。

闻说徂徕宅,犹存庆历年。停车正东望,凭吊一流连。

空斋原寂寂,落叶更萧萧。
片月闲相照,床头挂一瓢。
灵峰高映玉溪光,花草时薰知见香。
未用胡麻金椀饭,且浮昌歜碧霞觞。
松棂照北尘埃无,涧水流南气象长。
舞鹤独知千岁永,风云犹欲会明良。

长啸月当窗,微吟日卓午。邻姝谓余曰,读书徒自苦。

多谢邻姝言,余心慕终古。譬如蜂酿蜜,性命藉为主。

千函敌百城,万事轻一羽。但愿长如此,来生仍女姥。

先生在荷峰,此日赋泉石。
及今又重午,领客酌石碧。
教雨落九垓,随地成廉泽。
师友系天伦,岂必同过客。
孔孟与曾颜,日月照不息。
袖香拜邹鲁,历历抚遗迹。
沂水并尼山,雩坛俨如昔。
晞发濯我缨,埃溘尽湔涤。
归来见佳吟,转觉肝胆易。
此事不得再,此日良可惜。
自怜饮食身,犹受气形役。
何当坐百原,一啸脱尘屐。

鼎湖昼曀龙无所,席藁孤臣泪如雨。香草庵前魂夜飞,臣报其君子肖父。

一树冬青半欲枯,枝上灵禽自俦伍。铁函荒井抱遗编,时有风流照毫楮。

翛然落墨仿倪迂,寂寂空岩带平楚。当年思肖画兰花,只画根茎不画土。

涧上襟情亦似之,自与草堂心独苦。我今读画缅遗风,江南鬼哭珍珠坞。

埋骨凭将卖字人,更与流传《表忠补》。好把严陵五百篇,留伴此图共千古。

平生不学口头禅,脚踏实地性虚天。
临旭不用求缠裹,趁著帆风便上船。

南郭先生隐薜萝,相传耆旧日经过。此图仿佛移丘壑,想见风流足咏歌。

菰米秋连鱼浦阔,藕花香接稻田多。不知胜地今殊昔,怅望前溪叹逝波。

凿开灵岩玲珑晓,一窍圆光似月明。照古照今传万代,不知谁向此安名。

中心慕汉,夺马而归。
汝能慕广,何忧数奇。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