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一从弓剑鼎湖游,有诏王孙记玉楼。天上晓班催听履,人閒夜壑忽移舟。
霜残旧菊荒三径,雨泣新松掩一丘。别墅甫成清梦断,梅花空老水空流。
忠显肩双庙,屏山箓二程。岭寒松节苦,坛暖杏花明。
君也孤传业,天乎独短生。子孙无一物,故纸付渠耕。
七十二年老迁客,骑马复走滇云陌。二妙风流绝代无,谈笑浑忘穷海谪。
画舫亭前花正开,佛桑含笑粉红腮。画图更爱韩熙载,一幅婵娟进一杯。
笔格横珊,镜奁嵌玉,南州高士人家。有个俜伶,小名记取苹花。
比肩嫁得元龙婿,逞豪情、湖海堪夸。好年华。翡翠兰苕,壁合无瑕。
徐陈本有苔岑契,况楼高百尺,奇气冲霞。玳瑁梁间,双栖海燕周遮。
略谈风月供消遣,尽凭阑、看遍山茶。只堪嗟。福慧修成,之子天涯。
素灵夜哭秋郊月,汉祖吴钩三尺血。芒砀云气从飞龙,咸阳竹帛随烟灭。
独屈群策驱群雄,汉中一旅红旗东。韩郎对语识成败,董公遮说开天衷。
王者之师仁以武,诸侯效顺力如虎。关河百战芟群雄,垓下一歌散强楚。
风尘荡涤天下清,万乘不忘布素情。黄屋归来见乡邑,宴饮父老如平生。
酒酣拔剑高歌起,歌词激烈振天地。雄志深知大业难,霸心尚思猛士倚。
群儿逐和声悠扬,起舞四顾何慨慷。乐极哀来泪沾臆,魂魄千秋思故乡。
遂令此邑为汤沐,独承天宠何优沃。四百休运同始终,三国遗民想兴复。
至今有台泗水滨,雄豪一去馀千春。坏埒层层积苍藓,平原漠漠生黄尘。
我来正值清秋暮,桑柘萧萧叶飞雨。泗水南流芒砀高,霸业王风复何许。
徘徊重是古帝郊,摩挲石刻心劳焦。俯仰秋天莽空阔,杳杳鸿鹄凌风高。
同乡不相见,动涉秋去春。何意忽来翔,会合当玆辰。
雄谈有远趣,文采惊世人。譬彼随和质,众目咸知珍。
陋俗乏奇士,怀抱郁未伸。每思伊葛流,磊落展经纶。
志大固难售,心孤邈谁亲。君来起我意,颇觉气为振。
炳炳千古事,悠悠三代民。举首视大荒,汗颜惭此身。
深衷非一端,欲语未及陈。胡为复求去,重使别恨新。
夙负江海情,耻为儿女仁。贤豪日衰谢,感叹易悲辛。
凉风吹碧海,月露洗高旻。酒至且持饮,言归何所嗔。
几阵参差度驿楼,嗈嗈肃肃下沧洲。凉波挽共鸳鸯浴,烟渚晴随鹄鹭游。
远去解传边使信,冥飞恐堕弋人谋。蓼花菰米潇湘岸,饱食何妨伴野鸥。
虎林胜槩闻天下,城外城中总堪画。一峰最近是吴山,传道渠家好台榭。
其间非藏玉与珠,剩有万卷牙签储。短檠静夜乐讽咏,小轩永日忘饥劬。
寸阴那肯轻抛掷,及此少年勤致力。无暇岂窥董子园,不贫宁凿匡衡壁。
逢疑必辨理必穷,务使曲畅仍旁通。知行兼该造成德,到此始克收全功。
古杭人物冠江浙,况乃才华迈同列。五策风檐历历陈,一枝月桂高高折。
守令为坊立宅边,新题钜扁笔如椽。比邻多少连居者,若个生男似尔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