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前两句是庭院之景,干净无苔是由于主人的“长扫”,“花木成畦”是由于主人的“自栽”,写景又写人。
后两句写自然环境之美,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爱好山水的情趣。描写景物亦以表现人,写景见人,人于景中,表现了客观景物的美,又写出了人的美,颇有一箭双雕的感觉。
其次运用映衬和拟人手法。如果说庭院的美是人工创造的美,那么环境的美是天然施设的美。两者互相映衬,组成了一幅内与外、人造与天然美结合的完美的境界。特别是后面一联,把山水拟人化,青山为主人送来秀丽的风光,居然闯门而入,把主人对自然景物的爱和自然景物对主人的爱融和一起,生动地表现了主人爱美的情趣,因而成了传诵的名句。
“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而为千古传诵。但后二句所以广泛传诵,主要还在于这样两点:
一、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一水护田”加以“绕”字,正见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著一“护”字,“绕”的神情明确显示。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更是神来之笔。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它还表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杨家庭院的门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动人的,是写出了山势若奔,仿佛刚从远方匆匆来到,兴奋而热烈。所有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而这种种描写,又都和充分的拟人化结合起来那情调、那笔致,完全像在表现“有朋自远方来”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顾不得敲门就闯进庭院送上礼物。二者融合无间,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清新隽永,韵味深长。
二、这两句诗也与杨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联里,已可看到一个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阴先生。所居仅为“茅檐”,他不仅“扫”,而且“长扫”(即常扫),以至于“静无苔”;“花木成畦”,非赖他人,而是亲“手自栽”。可见他清静脱俗,朴实勤劳。这样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间,当然比别人更能欣赏到它们的美,更感到“一水”“两山”的亲近;诗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阴先生早已缔结了深厚的交谊。诗以“书湖阴先生壁”为题,处处关合,处处照应,由此也可见出诗人思致的绵密。
山枕清溪寺隐山,暮云深锁羃林烟。近来浑忘登临兴,閒听钟声落枕边。
一棹翩然唤不回,两筇江畔久徘徊。早知君有如神技,同下中流亦快哉。
意不求全那得毁,本来知足岂须多。世途何处非乘险,古井如今已不波。
缘督更须师漆吏,乞墦可使愧邹轲。君看野马难羁束,宁羡天街想玉珂。
种自何年,金邪元邪,穆乎高苍。恰崩涛乱泻,熊啼兕吼,枯根直裂,虎跛龙僵。
客有将归,我来树下,万斛藤萝漏夕阳。摩挲歇,笑树犹如此,时代苍茫。
青春正好还乡。只唱罢阳关易断肠。记前月挥鞭,将游梁苑,今朝分袂,竟返钱塘。
世事何堪,人生难料,杮叶翻时又悼亡。归休恨,有一湖晴渌,西子新妆。
我怀申大夫,哭秦卒复郢;人定能胜天,一言重九鼎。
亦有张长史,唐室赖藩屏;当其语江中,筹画先井井。
古人秉忠贞,谋国无徼倖。操此左券言,勋名终彪炳。
如何逋播臣,智勇不得骋?废兴宁有运,吾欲讼青冥。
正气歌成诗更烈。字字悲宫阙。石烂海枯心不歇。谁得及、铮铮铁。
一卷麻沙精妙绝。来历犹能说。我欲读之喉更咽。君试看、斑斑血。
中山山多稻田寡,耕不见牛时见马。曳犁负轭当町畦,编草络头泥没髁。
喷沫徒怜气凋丧,局蹐安知材尽下。王良伯乐无时无,不待悲鸣泪先洒。
侧闻洪武开国时,曾来此地求騧骊。连樯累舶动千匹,购买不惜倾高赀。
陟险冲波有底急,每翻旧史常怀疑。维时布衣起江左,涣号止及东南陲。
壮士健儿恣腾踔,步卒敢向中原窥。圉人太仆但充位,登床厌谷皆虚词。
谁欤忽建凿空计,外厩祗藉长风吹。飘飖远致列云锦,骑出奚啻熊与罴。
永辞绝域骋皇路,寸长一技皆得施。不走沙场絷畎亩,吁嗟尔马生何迟。
今制三年两入贡,使者执鞭大夫控。天子垂裳顾曰嘻,此物何烦跨海送。
异域从教宝骕骦,天家绝不求麟凤。终老丘园何足惜,竟辱泥涂亦堪痛。
吁嗟尔马无自伤,不逢汤武逢虞唐。纵有龙媒四十万,中山只作华山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