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一、二句“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金盆,古时把金属的东西统称作金,这里指铜盆。脱,脱离,取出。晓,清晨。钲(读zhēng),锣。说清晨起来,儿童从铜盆里取出夜间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当作银锣。天寒才能结冰,冰块又是很凉的,儿童却早早起来去玩它,写出儿童不怕冷;一块凉凉的冰有什么好玩的呢?有的,可以穿上丝线当锣敲。这是只有儿才想得出的,而且是“彩”线,“银”锣,又很美。说明这个儿童既顽皮,又聪明精灵。
第三句“敲成玉磬穿林响”,磬(读qìng),乐器名,古时常用玉石雕成。悬于架上,以物敲击。这句详细描写儿童提着银锣似的冰块玩耍的情景。说他手提“银锣”在树林里边敲边跑,“银锣”发出玉磬般美妙的乐声。无疑,这声音清脆悦耳,传得很远。“穿”字,有人在林间奔跑的意思,也有声音的传播。诗句将儿童得到“银锣”,兴高采烈的情态传神地描绘出来,让人想见他那狂喜的身影。
第四句“忽作玻璃碎地声”。意外的情况发生了,诗的发展出现了波折。玻璃,古时指天然的玉类美石。碎地,落在地上摔碎。意思是;儿童手里的冰块忽然掉在地上,摔碎了,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儿童的心情怎样呢?诗人没有写,但可以想象出,一定是感到突然,有些遗憾,先是果呆地站在那里望着地上碎裂的冰块。几乎同时送到耳朵的声响竟是那样优美,又ー个意想不到,也许他会瞬间转忧为喜,高兴得又蹦又跳了。这最后一句,意外,又合情理。沉甸甸的冰块,用丝线提着,掉下是很自然的冬天地面冻得很硬,冰块又硬又脆,落地摔碎也很容易。但儿童不考虑这些,只顾高兴地跑呀,敲呀,结果摔碎了。活画出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而且情趣横生,余味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漱石先生难可意,齧毡校尉久无朋。
应知客路愁无奈,故遣吟诗调李陵。
旧事思量否。记年前、天中佳节,沈吟搔首。此日伤心人渐老,谁耐离骚繫肘。
喜绕砌、葵榴初绣。笑看五丝缠艾虎,问汝曹、猛气凭陵久。
何故缚,女儿手。
楚天一片惊涛吼。沸中流、锦袍雪舰,笳鸣鼓奏。错认兰桡争吊屈,惹起鱼龙僝僽。
都不见、椒浆桂酒。罨画从来无竞渡,也幸无、下濑戈船走。
渔夫醉,唱铜斗。
馀年知有几,时过如激箭。况乃世味恶,酸辛几尝遍。
朝来忽览镜,坐叹华发变。故人尚青眼,危论排月旦。
慰我出新诗,骊珠有馀灿。
正好回头,堪当下手,搜寻密妙。此个圆成,无教沉溺,须是令分晓。
火坑休认,凡笼莫入,两事锐然先跳。惺来后、赢取三光,时时顶戴长照。
灵明一点,常随五彩,九转便通关要。透出昆仑,莹传清净,朗听金鸡叫。
月华辉耀,星光盈满,此处玉花香袅。得玄玄、玄里真宗,这番了了。
我家入婺四十里,有竹参天山崛起。寻常一过故人饭,长是驱车不停轨。
去年偶为逃暑留,禅房小憩清溪头。君当适闽驻行李,遣骑问我安与不。
我闻君来固惊喜,君亦怪我穷不死。殷勤竟辱怀刺先,我乃踉蹡成倒屣。
相看问我今何如,为言斑鬓甘泥涂。君时新有阿兄戚,语及往事犹长吁。
君归匆匆莫可挽,剧谈未了风吹断。赠君不直一钱诗,何以报之锦绣段。
明朝过君君且行,我思重别难为情。劳君下马更握手,再三谓我频寄声。
别来仅可熟羊胛,含薰待春兰已发。拟将采掇慰离居,路远何繇置君侧。
如君人才谁与俦,直谅岂下西京刘。校雠秘府自能事,何乃传经濒海州。
吾君急贤每旰食,诏书取士到微仄。君今未免滞周南,诸公贵人曷逃责。
愿君觅句勿自哀,清尊无事日日开。未有白地光明锦,用作人间负贩材。
有木名梧桐,栖凤临清池。朝阳承新色,碧玉拂疏枝。
春风及万物,枝叶方荄滋。别类或刺手,花发眩赪姿。
浮华惜无实,讹似空参差。排云高百尺,孤立耀后时。
知音傥可待,《韶》《雅》夸天资。槃阿厉名节,澍雨敷丹墀。
肺病多年戴鹖冠,霜藤风竹倚门看。老增气岸逢迎少,贫减风流任侠难。
越酒试蒸鱼尾活,蜀姜聊解蟹螯寒。君家遥隔吾庐阔,肯慰行藏问钓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