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景色,风光不与其他季节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更加说明夏天的西湖景色的与众不同。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从艺术上来说,除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林子方与诗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深情仰都畿,逝将谒天子。夕发斗城隅,晨趋阊阖里。
鹤发耀冠缨,龙颜顾为喜。拜稽颂万年,惓惓未能已。
浩浩沧溟波,萧萧枫树林。凉飙一夕至,岁序已骎寻。
苕荣委金令,和响收阳禽。出闻蟪蛄鸣,入听蟋蟀吟。
顾瞻陇坂上,白露忽已深。触物易为感,忧人怆悲襟。
万恨痛在目,辀张间辰参。愤切深情恸,忧思谁可任。
往者长已矣,来者方自今。悠悠宇宙间,谁为相知心。
千丝复万缕,向儿臂上缠。教儿长寿命,一寸一年年。
墙垂薜荔,砌上莓苔,愁痕刚界朱栏。杏白梨红,次第做尽春寒。
曲池抱阶如镜,问何人、照影窗前。斜阳地,指茸茸翠草,曾阁秋千。
我本伤春狂客,趁蝶帘燕户,钿坠筝筵。载酒迟来,花间谁擘蛮笺。
红楼只今已改,觅残题、犹在屏山。归去晚,听东风,盈路杜鹃。
寸田可治生,一粒固为宝。苟能悟其微,仙圣域皆造。
先生旧宰官,现身自担稻。治民如治田,借稻以喻道。
一发圣经蕴,閒复穷释老。使有二顷田,退耕固为好。
顾抱经纬才,催科甘下考。苍生待作霖,日望卸肩早。
三转法轮于大千,其轮本来常清净。一切诸佛,皆恁么转。
若向下去,三乘五性,顿渐偏圆。若向上去,不唯觅下口处不得。
临济德山,目瞪口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