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愁予 一作:愁余)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苦难之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还是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悲鸣。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
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可怜:可惜。
愁余:使我发愁。
无数山:很多座山。
鹧鸪:鸟名。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赏析

  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造口一名皂口 ,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 ,而心在魏阙一也。’改郁孤为望阙。”清江即赣江。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 ,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 ),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横绝。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 ,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万安县志》云:“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平广,奔激响溜 。”写出此一江激流,词境遂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顺势收至眼前之造口。造口,词境之核心也。

  “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词人身临隆祐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国脉如缕之危,愤金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乃将满怀之悲愤,化为此悲凉之句。在词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为行人流不尽之伤心泪。行人泪意蕴深广,不必专言隆祐。在建炎年间四海南奔之际,自中原至江淮而江南,不知有多少行人流下无数伤心泪啊。由此想来,便觉隆祐被追至造口,又正是那一存亡危急之秋之象征。无疑此一江行人泪中,也有词人之悲泪啊。

  在“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中,长安指汴京。本句是诗人因记起朋友被追而向汴京望去,然而却有无数的青山挡住了诗人。境界就变为具有封闭式之意味,顿与挫级有力。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满怀忠愤的情感。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赣江北流,此言东流,词人写胸怀,正不必拘泥。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但终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东流。换头是写眼前景,若言有寄托,则似难以指实。若言无寄托,则遮不住与毕竟二语,又明显带有感情色彩。周济云:“借水怨山。”可谓具眼。此词句句不离山水。试体味“遮不住”三字,将青山周匝围堵之感一笔推去,“毕竟”二字更见深沉有力。返观上阕,清江水既为行人泪之象喻,则东流去之江水如有所喻,当喻祖国一方。无数青山,词人既叹其遮住长安,更道出其遮不住东流,则其所喻当指敌人。在词人潜意识中,当并指投降派。“东流去”三字尤可体味。《尚书·禹贡》云:“江汉朝宗于海。”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江河行地与日月经天同为“天行健”之体现,故“君子以自强不息”。杜甫《长江二首》云:“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临。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故必言寄托,则换头托意,当以江水东流喻正义所向也。然而时局并不乐观,词人心情并不轻松。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词情词景又做一大顿挫。江晚山深,此一暮色苍茫又具封建式意味境界,无疑为词人沉郁苦闷之孤怀写照,而暗应上阕开头之郁孤台景象。。

  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创作背景

  淳熙二、三年(公元1175至1176年)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昼夜奔腾的滔滔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赏析

  辛弃疾的毕生志愿就是要北伐中原,恢复大宋江南的统一。他有将相之才而无从施展,不管何时何地,无论所见所闻,种种物象,都会激发他的报国之志和悲愤之情。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金兵南侵,直入江西,隆祐太后在造口弃船登陆,逃往赣州。四十七年后,辛弃疾途经造口,想起从前金兵肆虐、人民受苦的情景,不禁忧伤满怀。况且中原仍未收复,举头眺望,视线却被青山遮断;但浩浩荡荡的江水冲破重重阻碍,奔腾向前。这既是眼前实景,又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也增强了他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但一想到南归后的遭遇,又愁上心头,而那“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啼声,更使他愁上加愁。全词一波三折,极尽回环宛曲之美;善于运用比兴手法,笔笔言山水,处处有兴寄。

题解

  “造口”,即造口镇,在今江西省万安县西南。宋孝宗淳熙三年(一一七六),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掌管刑法狱讼的官吏)时,途经造口。在宋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金兵南下,攻入江西。隆裕太后由南昌仓皇南逃,金兵一直深入到造口。作者想起当时人民的苦难,写了这首词,题在墙壁上。

  从这首词里可以看出,作者怀念中原故土的感情和广大人民是一致的。

  它反映了四十年来,由于金兵南侵,祖国南北分裂,广大人民妻离子散,流离失所的痛苦生活,也反映了作者始终坚持抗金立场,并为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愿望而感到无限痛苦的心情。这种强烈的爱国思想,也正是辛弃疾作品中人民性的具体表现。

  上片四句在写法上,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意思是说:郁孤台下清江里的流水呵!你中间有多少逃难的人们流下的眼泪啊!作者把眼前清江的流水,和四十年前人民在兵荒马乱中流下的眼泪联系在一起,这就更能够表现出当时人民受到的极大痛苦。四十年来,广大人民多么盼望着能恢复故土、统一祖国啊!然而,南宋当局根本不打算收复失地,只想在杭州过苟延残喘、偷安一时的生活。因此,作者抚今忆昔感慨很深,在悲愤交集的感情驱使下,又写出了“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两句,以抒发对中原沦陷区的深切怀念。“郁孤台”,古台名,在今江西省赣州市西南贺兰山顶。“清江”,即赣江,流经赣州市和郁孤台下,向东北流入鄱阳湖。“长安”,即今陕西省西安市,西汉、隋、唐都建都在此。唐朝李勉曾经登上郁孤台想望长安。这里的“西北望长安”,是想望北方沦陷区,反映作者的爱国感情。“可怜无数山”意思是说:很可惜被千山万岭遮住了视线。“可怜”,作可惜讲。从望不见长安到视线被无数山遮住,里边含有收复中原的壮志受到种种阻碍、无法实现的感叹

  下片紧接着上片,继续抒发对中原故土的怀念。“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句是比喻句,意思是说:滚滚的江水,冲破了山峦叠嶂,在奔腾向前。它象征着抗金的正义事业,必然会克服一切阻力,取得最后的胜利。这里表明作者对恢复中原充满了坚定的信心。但是,作者并没有脱离现实,沉醉于未来理想的幻想之中。十几年来,他目睹了抗金事业受到的重重阻力,不禁又愁绪满怀。“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两句说:傍晚,我在江边徘徊,正在为了不能实现恢复大计愁苦着呢,可是恰巧,又从山的深处,传来鹧鸪鸟的哀鸣。这叫声听起来,仿佛是“行不得也哥哥”。从鹧鸪的悲鸣声中,恰好透露出作者想收复失地,但又身不由己的矛盾心情。

  这首词写得非常质朴、自然、流畅。尤其“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两句,十分含蓄,耐人寻味。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你喜欢
君为东蒙客,往来东蒙畔。云卧临峄阳,山行穷日观。
少年词赋皆可听,秀眉白面风清泠。身上未曾染名利,
口中犹未知膻腥。今日还山意无极,岂辞世路多相识。
归见莱芜九十翁,为论别后长相忆。

寂寞山居悄,相思望转迷。江空寒雁落,树尽暮云低。

生事悲秋草,交情忆剡溪。西斋愁不寐,风雨共凄凄。

相逢未尽论心素。早容易、背人去。忆得歌翻断肠句。更惺惺言语。萋萋芳草迷南浦。正风吹、打船雨。静听愁声夜无眠,到水村何处。
酒中渍后香犹烈,笛里吹来韵更清。
此韵此香来处好,此时消得一凝情。
群玉圈中作主人,紫薇花底会嘉宾。
风光总属程夫子,好念文昌寂寞春。
老书生,白屋中;说黄虞,道古风。
许多后辈高科中,门前仆从雄如虎,
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
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纪事只闻《筹海志》,征文空诵送僧诗。未曾遍读《吾妻镜》,惭付和歌唱《竹枝》。

颢气中流转,烟光四周遭。层波碧离离,秋色寒滔滔。

泠然乘风游,托身任毫毛。仰观天垂象,旁见林露梢。

山移舟向背,目荡心飘摇。北望千帆走,灿若组紃交。

五老云外笑,人世心魂劳。明当接匡君,举手为我招。

纷纷才俊登台阁,谁伴幽人住岩壑。龙骧万斛横巨川,商家欲济须渠作。

当今人物有如公,胸蟠经济谁能同。世人重腊不重玉,居然弃置中吴中。

臣门如市心如水,崇也当年亦如此。平生意气小杨修,碌碌谁能数馀子。

力田终不羡逢年,熟读参同内外篇。七十年来髯似漆,人言真是地行仙。

篯彭八百不为久,壶中自制长生酒。金华玉液分剂停,鹤发饮之成黑首。

世途宦海足风波,钟吕日久相经过。黄芽白雪行已熟,日月跳丸奈尔何。

神明不爽久?跧,一望旌轩旧观旋。残腊光阴江海上,新春消息柳梅间。

倾风固喜同披雾,窃禄仍羞似抱关。更奉诗筒先寄贶,解颐高句动苍颜。

碧山深处锁烟霞,近筑层台礼法华。隙地遍栽黄阁老,清池多种白莲花。

凭高望远疑无地,入谷逢僧便当家。静埽溪边坐禅石,与师谈到月光斜。

指枕人无寐,盈庭月似霜。秋深蛩语大,风静露华凉。

壮志随年减,闺愁入夜长。何堪回首处,一雁正南翔。

杨白花,飘飘落谁家?渡江江水阔,江岸多泥沙。
归来旧时树,不妨旧栖鸦。
杨花不来杨叶愁,江水昼夜随东流。
迎潮小艇漉鱼虾,临水居人引钓车。
不怕桃源迷处所,潮回应带树头花。
甘贽设粥念摩诃,致见南泉打破锅。
万事但将公道断,任教四海动干戈。
佛寿八十,我多九年。
虚空掇转,大用现前。

蕉窗寂静已更深,银蜡烧残玉漏沉。万缕清愁传夜柝,半床幽梦碎秋砧。

声闻寒鹤作长啸,目送飞鸿动远吟。睡起怀人清不寐,一帘明月照罗衾。

寻风步入海塘西,山草山花径路迷。野叟不知天已老,犹拖筠杖过江湄。

泊船孤客倦黄昏,寂历荒祠夜一扪。风破古墙犹露宿,月漫青野与潮吞。

相逢无可投湘佩,行路何人赋礼魂。滔逝年年墟里异,碧天春水荐溪荪。

苍虬力拗千霄势,却走横枝塞空际。惊涛倾泻万壑风,浓荫周遮百弓地。

梢长叶密骨干重,架木盘盘四围捧。白日阴森苔磴寒,行人下马神先竦。

一株最巨当墓门,五株拱揖如弟昆。冰霜不改古时色,雨露自沐先朝恩。

九泉蟠曲根如铁,琥珀斑斑凝汗血。龙鳞怒裂虬髯张,想见当年熊雄杰。

维王手挈千熊罴,佐命入关开帝墓。扫除流寇奠秦蜀,战功赫奕垂丰碑。

箕尾归天留毅魄,宗盟世笃同磐石。殡宫宰木郁葱葱,一派滋培关国脉。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