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是作者病后所作,上阕写鹅湖自然风光,如老人历尽沧桑后的恬静平淡,绘景状物,渲染气氛,突出悉字,花鸟也知有情。下阕开头剖诉心曲,感情陡转,通过两具典故委婉抒发对统治集团迫害爱国志士的畴及自己对仕途已经失望的无可奈何的心态。但随后词人又在大自然中找到解脱。最后两句,倾吐出老弱多病的切肤之憾。有沉哀茹痛之语,无剑拔弩之势。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不知”二字,以“衰”、“懒”二字写出词人隐居鹅湖,病后衰弱,不知不觉筋力疲乏之感,“但觉”复转进一步,强调出上楼登高眺望,新近越来越见慵懒无聊,流露出“烈士暮年”无用武,“壮心不已”竟蹉跎 的悲愤和凄怆,较之其激昂慷慨之作。意象清丽,色彩鲜明,涵义隽永,精妙至极。下片用殷浩无故遭贬,司空图无奈退隐的两个典故,貌似旷达而实含怨忿,感慨颇深。此词则表现得深婉、沉郁,别具一格。
词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但景中有情,只不过是非常含蓄而已,须细察始能体会。“枕簟”句写气候变化:枕簟初凉,溪堂乍冷,虽然还未入秋,但是已能感到秋意。这种清冷的感觉,既是自然环境的反映,也是词人心绪的外射。“断云”句写江上风光:飘浮在水面上的片断烟云在落日的余晖中渐渐消散,眼前出现了水远天长,苍茫无际的画面。这景象给词人带来一种广阔的美感,也引起了他的惆怅。“红莲”、“白鸟”二句转写近前景物:池塘里盛开的红莲互相偎倚,宛若喝醉了酒的美人。堤岸上的白鹭静静地兀立着,它一定正在发愁罢!“醉”字由莲脸之红引出,“愁”字由鸟头之白生发,这两词用的真是恰到好处。红莲白鸟互相映衬,境界虽美,但“醉”、“愁”二字表露出词人内心的苦闷。以上的景物描写,不但隐含着词人忧伤抑郁的意绪,而且为下阕抒情制造了一种清冷、空虚又而沉闷的氛围。
下阕头三句虽承上述氛围和意绪,但在情感的表现上却有显著变化:变含蓄为明朗,于抑郁为旷达。这三句连用了三个典故,前一句用殷浩无故遭贬的典故,表示不以殷浩为然;后二句用司空图无奈退隐和班嗣的典故作自慰语,表示隐居也自有其乐。看起来词人好象真的乐意当隐士了,但实际上这是悲愤却故作旷达之辞,比直抒悲愤更感强烈。三个典故用在一起,不但气势连贯,而且意思曲折。末尾二句在情感表现上又有显著变化;变坦率为委婉,旷达为悲凉。“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化用刘禹锡《秋日书怀寄白宾客》诗“筋力上楼知”句意。“不知”二字,以“衰”、“懒”二字写出词人隐奶鹅湖,病后衰弱,不知不觉筋力疲乏之感,“但觉”复转进一步,强调出上楼登高眺望,新近越来越见慵懒无聊,流露出“烈士暮年”无用武,“壮心不已”竟蹉跎 的悲愤和凄怆。较之其激昂慷慨之作,意象清丽,色彩鲜明,涵义隽永,精妙至极。看似写病后衰弱的寻常感觉,实则含有“英雄江左老”(辛词《满江红》)的悲愤。
作者一生志在恢复中原,虽遭谗毁摈斥但坚持如故,因此表现在这里的便不是一般惊衰叹老的感伤,而是深恐功业难成的忧虑。刘辰翁说他“英雄感怆,有在常情之外”(《辛稼轩词序》),乃是深知作者人格与词意之言。
依上所述,此词蕴含的情感是异常深沉的,但词人使用的语言却又极为平淡。上阕描述气候的清冷、云水的舒卷和花鸟的静默,都无奇险之处,而寂寞沉闷的气氛已足以使人愁苦,下阕出语十分旷达,但政治上失意的情绪愈令人感觉凄凉结尾二语尤其淡朴浅近,犹如野叟闲谈,略不经意,“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感慨就表现得极其厚重。这种以淡语写深情的艺术,使这首词表现得深婉、沉郁,别具一格。
琴江黄氏好兄弟,五十年前屡过之。今来都门遇令子,卓志能承书与诗。
二老风流已长往,独侍慈颜在堂上。鹤发萧萧寿且康,甘旨晨昏足丰养。
堂下忘忧多树谖,晴日暄风花正繁。斑衣婉愉献春酒,慈竹娟娟森子孙。
除官分教延平去,便道升堂荣拜母。人生得禄贵及亲,板舆还奉官中住。
将行索我谖堂诗,为子喜色生两眉。子家二老吾所重,诗罢能忘故旧思。
浙水三江外,朐山百郡东。专城须闻望,半刺亦才雄。
浪海元无际,吴潮近峡中。茵凭刺独异,翰墨自兼工。
追昔贤良举,殊时步武同。百篇传冠古,半策已全功。
咫尺腾霄使,回旋著籍通。龙媒流汗血,凤羽杂凫翁。
烈士犹难进,清朝各愿忠。伏蒲宁曲学,鸣鼓尚深攻。
物理安圆凿,人伦陋发蒙。俟河愁敝箄,破胆忤丰隆。
力挤胶西相,廉欺第五公。绝弦迷促轸,折翼创虚弓。
卧阁宁多病,治中有旧风。从容付丞史,咻喔及儿童。
使者诛求急,王人礼数崇。汤年偏一溉,稷御不终穷。
高宴延仙伯,閒游历梵宫。怒涛翻练白,浴日上霞红。
沙鲒能藏蟹,江凫不慕鸿。五云瞻碣石,七泽望青枫。
瓜戍留麋巀,茅心忆桂丛。赐环聊衮衮,遗楪漫忡忡。
困学今将落,生涯只屡空。头风吹过雨,鬓雪乱飞蓬。
龟死宁遗策,鸾栖岂愿笼。劳生俱梦寐,有道或瘖聋。
绝唱常难和,幽光更待融。知音怀感慨,不独寄丝桐。
花月正春风。转烛飘蓬。人生长恨水流东。细雨梦回鸡塞远,欲起还慵。
回首月明中。院静庭空。林花谢了太匆匆。记得仓皇辞庙日,何事巫峰。
世间名士多爱竹,为爱扶疏伴幽独。虚心直节傲雪霜,尽日相看看不足。
松萝山下延陵裔,自号筠轩咏淇澳。明窗净几泚霜毫,煖日晴风弄苍玉。
有时乘兴写山水,复貌时人真面目。一丘一壑胸次奇,万貌万形心匠蓄。
潇潇洒洒声秋轩,瑟瑟琅琅撼昏屋。我家昔寓湘江滨,此君与我情最亲。
别来廿载世离乱,踪迹萍梗无音尘。适与筠轩偶相见,一笑袖拂松萝昏。
怡然赠我一幅画,沧江万顷波粼粼。远岫云开虎啸月,疏林霜落鸿来宾。
抱琴疑是林和靖,谷口又类郑子真。扁舟荡漾空阔际,芦花两岸纷缤缤。
感子高情写幽趣,世无管鲍行踆踆。明朝渔翁约我度溪曲,彷佛又似桃源人。
已断游方念,天寒独闭房。禅期多疾废,经诵老年忘。
几上惟香具,龛前有药囊。乡人皆敬爱,无不馈新方。
淅淅寒风落叶稀,卧闻孤雁掩柴扉。声悲月下佳人瑟,泪湿天涯病客衣。
夜入芦花何处觅,秋传书草为谁飞。幽窗寂寞愁听汝,多少离情怨未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