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阕写景,描绘出一幅有树有花,色彩鲜明的山野行军图。“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开篇交代作者已经离开临安向东阳出发。“扑面征尘”描写环境的恶劣,气候干燥,而且路途遥遥。“香篝”是古代的熏笼,“水沉”即沉香。笼里的香料已快烧完,暗指已经行路很久,也说明路途之遥远。同时,“香篝”一句,即“渐觉香篝水沉销”的倒装。这样的表达,显示出他对于外出行役的不适应感受。接韵目光由自我注意转而向外凝视。在无意识的观望中。那隔断自己望眼的重重叠叠的青山和不知名的娇艳山花,都变得愈加触目。心中难以诉说的惆怅,从对于风景的无意识凝视中曲曲透出。上片不直写离情而离情浓郁可掬。
接下来的两句,词人描写周遭的景象。“山无重数周遭碧”是仿刘禹锡的“山围故国周遭在”所作。身边的山脉层层叠叠地排列。路旁的花儿虽然不是什么高贵的名花,而只是一些山间野花,但是却盛放得分外妖娆。一个“碧”字,说明此时行军人是置身于绿色的海洋里,而山野中那些不知名的花儿格外娇艳绚丽。充满生机的大自然使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词人置身野外,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心情一片大好。
下阕描写生活画面。“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行人历历在目,这里的人指穿着戎装的战士们,因为衣着威风,气势雄伟,所以容易辨别出来。士兵们伴随着一声声骏马的啼叫声前进着,飘扬的红旗已经越过小红桥。这三句写的是队列前进的情景。不难想见,此时作者是骑马走在队列的后面,所以才能清楚地看到行军的战士和队首“旌旗”的方位。与和杜甫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很像,不过两者表达的感情则是大不相同。辛弃疾的词表达他们一路前行的欣喜感,既有对沿途风景的欣赏,也有对目的地的畅想,而杜甫的诗则是描绘家人送入伍战士的场景,显得很凄凉。
“愁边剩有相思旬,摇断吟鞭碧玉梢”,在此之前,整首词一直呈现的是一种欢快的情调,可以感觉出作者很喜欢这次旅程。虽然辛弃疾无时无刻不在忧国忧民,但写此词时,正是辛弃疾“春风得意”的时候,有机会为国效命,他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因此这个“愁”字应理解为他寻觅“相思句”构思过程中苦恼的“愁”。正因为这样,他只顾聚精会神地思索,不知不觉中才“摇断”了马鞭的“碧玉梢”,这抑或是用力过猛,抑或是打在什么东西上,写得极传神,极形象。正因为词人认真思考,所以才一味地摇着鞭子前行,以致“摇断吟鞭碧玉梢”,这一句也形象表达出词人此刻轻松愉悦的心情。
全篇风格委婉,和作者一贯的风格有所不同,但描写的景物却是相当地清新自然,生机盎然。碧绿的青山,盛放的野花,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西南残局支龙虎,天香吹坠安隆所。时在民餐竹实年,征徭难缓屯田户。
剩牍飘零纪僣朝,潇江乌合尚喧嚣。晋王空慕沙陀节,一入滇池焰尽消。
结庐枫墅上,躬稼事诗书。田有一塍在,家藏万卷馀。
云中挂角诵,雨后带经锄。释耒吟风处,携壶咏月初。
锄金终不顾,种玉学无虚。览帙从漂麦,观图自摘蔬。
名垂贤士传,身寄野人居。岂惜田家苦,何惭儒术疏。
秋声起庭树,凉气入郊墟。白酒开陶瓮,青灯照绮疏。
子孙勤稼穑,诗礼重菑畬。击壤歌声作,凭轩乐自如。
波罗神庙东西壁,铜鼓大者径四尺。小者微杀五之一,郁仪结璘长合璧。
大者浮自海中来,小者浔水滩头得。縠纹龟纽吐光景,遗烈犹传马新息。
新息当时征交趾,据鞍目已无徵侧。范金铸此壮军声,蛮奴一闻皆辟易。
挝时曾堕浪泊鸢,擂罢还和武溪笛。宫门马久随劫灰,海边柱亦埋沙砾。
独留二鼓镇炎陬,贝阙深沈不敢慝。雌雄变化善飞腾,律吕铿鍧应潮汐。
冯夷喜时一扬枹,万里晴空飞霹雳。天吴震掉鲸鱼走,魑魅夔夔皆丧魄。
俚獠如云输宝钗,买费千头牛不惜。方今骅骝贺鼓车,百年耳不闻金革。
麟皮四县鳝尾击,《箫韶》一奏远人格。鼓兮安得置汝辟雍间,逢逢上掩岐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