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词上片描写了词人回忆曾经在一个晴朗的中秋,置身丹桂丛中,月波花影荡漾在酒杯中,而今晚云雨湿了纱窗,只有蜡烛闪光的情景,下片描写了词人想要宵风上天去质问天宫,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只得在烛光下慢慢喝酒、唱歌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上片,用对比的手法写今宵中秋无月之遗憾。
起首二句,逆入,因今思昔。起笔入题,回忆先年中秋之夜,碧霄无云,皓月当空, 桂影婆娑,桂花飘香,伴桂倚花,把酒赏月,“花在杯中,月在杯中”,怡然自得的情景。“花在”两句,笔意极工,透显空灵静境,欣喜之情。
“今宵”三句,折转写今宵中秋楼台赏月,人酒依旧,却不见明月。原因是“云湿纱窗,雨湿纱窗”,今晚是个雨夜。曲笔写出赏月而不得月的沉闷而遗憾之情。
下片写无月之夜的孤寂愁怀。换头紧承上片。
“浑欲”三句,写企盼中秋之月的心情。“浑欲宵风问化工”写出盼月心情之急切,倍见其遗恨之深。此句暗中透出词人被朝廷闲置不用,报国无门之恨,他要“浑欲宵风”去质问皇上,为何如此对待他。“路也难通。信也难通。”写出愿望难以实现的无可奈何之情状,其怨恨之情显而易见。
结末三句以景作结,写中秋无月之夜的寂寞愁情。词人在无奈之下,只得以红烛为伴,借酒浇愁,慢歌独饮,聊以自慰,以此来打发这个无月的漫漫长夜。其孤苦之状,历历在目。
在这首词中,作者明伤“中秋无月”,实则有英雄末路之叹。全词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语言明白晓畅,婉曲蕴藉,韵味无穷。
该词作于公元1182年(宋孝宗淳熙九年)到公元1192年(宋光宗绍熙三年)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具体年份已不可考。诗人的那种报国无门、济世无望、壮志难酬的悲愤全都倾注于问“月”之中,通过该词表达出来。
振鹭纷纷未著行,初从江海觇清光。卷声风雨中庭起,笔势云烟累幅长。
病眼尚能风白黑,众毛空复数骊黄。禁中已许公孙第,得失何私物自忙。
五达跂,行者迷。茨菉蹊,蚖蜴嬉。杳凄凄,莽离离。赫隆曦,可还时。
日黯西,与谁期。往不思,逢诡期。死?貔,安可知,亟反之。
大道夷,都邑差。车马驰,冠剑祇。志可持,能足施。贵名垂,好爵靡。
俨樽卮,餍粱肥。窈室帷,安厥妃。观盈亏,浩浩移。逝不迟,咸若斯。
何绥绥,不返为。从魈夔,神索衰。今狐疑,后当悲。我此词,如泰龟。
迢迢黔中道,乃在天一隅。自昔靡漠乡,本与中国殊。
马卿西喻蜀,武侯南渡泸。遗声落千载,文教久自濡。
朅来苦凋瘵,上下相矫诬。奠夷为厉阶,黔首困豪输。
嘅彼蓬发人,所至无完肤。公今万里往,闾阎待昭苏。
高调易绝弦,急矢无完弧。甘棠且先树,萧艾宜后锄。
政在宽严间,寒屋自回枯。武侯何人斯,岂谓非吾夫。
故人新句妙何阴,一笑相看得会心。胜日从来成邂逅,老怀正复托浮沈。
山含万古春晴薄,水挟孤城雾气深。随意酒家聊复醉,暮归未用典腰金。
观海难为水,登山半是仙。未从赤松隐,来证白衣禅。
净土疑无地,层楼别有天。消愁一杯酒,归路夕阳边。
君自多幽兴,能留看竹人。檐花催进酒,池水待垂纶。
稍话间中事,真疑世外身。柴扉须静掩,此外即风尘。
芙蓉天削海中开,野寺萧寥傍古台。鼎足已知分并峙,玉环何事独归来。
雨馀基畔苔空积,水绕矶头咽复回。谁道辞刘心最苦,千秋留作不然灰。
别离苦别离,顷刻天一涯。斟酌临别语,无使忆来悲。
日月不停川不息,安得男儿无驱驰。聊将杯中物,重订归来时。
来春未为晚,所虑惑愆期。车马侍道旁,加策竟去之。
眼见车遥遥,不闻马萧萧。独余千重恨,压断万里桥。
桥头杨,断还续,祝尔早黄复早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