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中原草草失承平,戍火胡尘到两京。
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当年,中原一下子失去了往日的太平,安史叛军燃起的战火,烧到了东西两京。
随驾回京的老臣呵,又孤身流落万里之外,在那秋冬间寒冷的时节,来听这滔滔的江声!
注释
中原,关中地区,今陕西、河南等地,唐代东都洛阳、西京长安在此地,是国家的中心地带。草草:仓卒。承平:继承已往治平之世,后泛指太平。这句是说唐代安史之乱一起。广大的中原地区在仓卒间就失去了以往的太平。
戍火,边疆的战火。胡尘。唐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据范阳叛变。率领由契丹、奚、突厥等族所组成的军队攻陷了洛阳。第二年攻陷长安,当时人称北方的少数民族为胡人,胡尘即指由少数民族带来的战乱。两京。唐代的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
扈跸(hùbì)老臣:指杜甫。扈:护卫。跸:帝王出行的车驾。身万里:指杜甫跟随肃宗的车驾。辗转万里。安禄山陷长安后,唐玄宗逃到四川,太子李亨即位灵武。为唐肃宗。杜甫听到消息,从沦陷地长安奔到风翔。谒见肃宗。拜左拾遗。肃宗还长安后。杜甫又随从回京。后来因救房瑁被调出京。穷困流离。辗转万里,来到忠州。

赏析

  诗的前两句,高度凝练地追述了杜甫亲身遭际的战乱背景。由于唐玄宗晚年的淫奢昏聩,触发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中原大地顿时惊惶纷乱,两京相继失陷,玄宗仓猝奔蜀,多年的繁华景象化作一片狼烟胡尘,大唐帝国的“太平盛世”从此一去不返。这是对历史的沉痛回顾,也是对当世中原沦陷、金人主北的现实形势的概括。诗人巧妙地抓住了历史惊人重复的现象,在追念怀古的同时,又曲折地反映了当今国土沦丧的时世,一箭双雕,天衣无缝。正如《唐宋诗醇》引张完臣所云: “‘草草’二字,状尽衰世景象,谓之咏少陵可,谓之自咏亦可。”

  诗的后两句,概写杜甫乱后的遭遇及晚年寄居于此的情状。当年肃宗初立,杜甫自沦陌的长安潜逃奔风翔投效,任左拾遗。长安光复,又随驾入京。可是这样忠心为国的老臣,却因疏救宰相房瑭而不公正地被贬官华州司功参军。适又遭受大饥荒,被迫奔蜀,流落西南。报国济世壮志不酬,忧国忧民之情难消,悲愤哀凉,辗转万里。晚年时,穷困潦倒、贫病交迫,于是买舟东下归里。陆游在龙兴寺凭吊当年杜甫的寓居时,不禁联想当时情势,想象那时的诗圣在此的情状,老诗人面对凄凉萧瑟的秋景,怀着孤寂、悲凉忧愤的心境,独伫寺门,谛听阵阵汹涌悲壮的江涛声。陆游在诗后自注云: “以少陵诗考之,盖以秋冬间寓此州也。寺门闻江声甚壮。”陆游与杜甫所处的时代及个人的遭际十分类似,两人的理想追求爱国精神也毫无二致,因而这阵阵江声同样敲击着不同时代两位大诗人的心房,悲壮呜咽的江涛正是他们真实心声的共同写照。涛声将大自然的景与诗人的情交融应合,也将古今两位大诗人的心灵交融应合,吊古即是抒今,借前人之情来抒发自身的悲愤,大有“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杜甫《咏怀古迹》)的深沉感慨

  全诗吊古伤今,借历史喻现实,借历史人物表现自己的情怀。意境是博大的,一实一虚,是两个时代的缩影。画面是广阔的,万里风烟入画幅。尤其令人惊叹的是;诗人善于把诗歌从千军急进的宏大战役,浪迹万里的苦难历程,一下缩小到龙兴寺门前,画出孤独者倚门而立,侧耳而听的死象,成为特写镜头。江水在奔啸,人物在静听,一静一动,为全诗创造了感伤的气氛,加浓了诗情。诗的风格,沉雄中不乏细腻;诗的结构,紧密中显得松活,诗的语言,雄浑中透出朴素之美,确是一首吊古佳作。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五十三岁的陆游奉诏东归入京,入夏途经忠州,特地来到龙兴寺凭吊杜甫故居,写下了这首感慨深沉的绝句。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猜你喜欢

四序相推迁,日月倏已逝。春风入猗兰,光艳照罗绮。

一朝霜雪至,容华苦憔悴。佳人惜朱颜,结缡奉君子。

安知远征途,中道成弃置。昔持鸳鸯锦,裁成合欢被。

今织回文机,中有相思字。相思日夜切,尺书无雁寄。

谁能知妾心,脉脉含远意。

秋意西山多,别岑萦左次。缮亭历三癸,趾趾邻什寺。
元化隐灵踪,始君启高致。诛榛养翘楚,鞭草理芳穗。
俯砌披水容,逼天扫峰翠。境新耳目换,物远风尘异。
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真意。嘉林幸勿剪,禅侣欣可庇。
卫法大臣过,佐游群英萃。龙池护清激,虎节到深邃。
徒想嵊顶期,于今没遗记。
松色荫人居,松力治人病。
丹砂含其滋,复何延性命。
幽居绕苍髯,不畏夏日盛。
风来听笙竽,便有华胥兴。

风露飒秋色,东篱菊有英。泛此忘忧物,宽我羁旅情。

故人饷佳酝,樽空还自倾。云外我雁度,堂中蟋蟀鸣。

忽忽岁将暮,聊复乐此生。

低云晻暧与天同,剪水飞空候应冬。沴气潜消烦燮理,欢谣蔼布荷明农。

漾舟访友乘清兴,授简延宾继旧踪。岁好定知丰五稼,仓箱行庆亩收钟。

长亭宾驭散,岐路起悲风。千里勤王事,驱车明月中。
寒生洞庭水,夜度塞门鸿。处处堪伤别,归来山又空。

翠木苍藤缭白沙,槿篱茅店野人家。了无狡兔营三窟,只有黄蜂趁两衙。

树头猎猎酒旗风,罨画溪边卖酒翁。银瓶快泻清若空,令君一笑面生红。

拂曙度严城,兰舟或且迎。青山雾里出,粉堞水中明。

妆断倡楼色,歌绝妓航声。繁华任自歇,心赏有余清。

屈钩结网老农妻,鼓楫鸣榔旧牧儿。世事谁令山海变,可怜机械亦相随。

黄金合里开红雪。青丝扇底回珠月。楚楚更娟娟。鬟多半亸肩。

碧窗都未倦。压损湘裙茜。底事怕传闻。花繁好避人。

瀌瀌飞霰竞秾纤,酒力难禁气转严。望入龙沙光夺月,齧来瀚海味非盐。

疑施白氎铺原野,喜露黄绵射屋檐。遥忆江南春信早,草痕融冻茁新尖。

沈沈江浦云,浩浩朔漠雪。微生几寒暑,翅老飞欲折。

楼中见新过,夕照送明灭。欹枕数声来,疏窗耿残月。

悲鸣或天性,南北随所惬。谁念孤旅人,年年为愁绝。

禽鸟春风乐与同,有将理趣道儒宗。
两朝褒赏衣冠旧,一德充融礼乐隆。
天地无心驰电马,人民有望慰云龙。
馀年八十无全食,独抱青山继祖风。
前溪冻解绿生波,好雨催花向晓过。
宿酒未醒眠未起,半窗红日鸟声多。
松接朝天路,钟闻贾客船。
醮坛秋有月,丹井古无泉。
萧萧疏雨点孤蓬,舟子招呼语顺风。
小麦青青春恰半,一犁江上看田翁。

色浓柳最占春多,景物皆宜入画图。

苍翠云峰开俗眼,薄罗衫子透肌肤。

但能落落疏朝市,不必遥遥羡镜湖。得向晓窗闲挂玩,始知名画有功夫。

冀北归来又一年,轻寒正是养花天。寻芳懒试登山屐,得句迟于上水船。

病减已过春寂寂,愁多空负腹便便。药床茶灶添新制,买得临江屋数椽。

休去,歇去,一切万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庙里香炉去,一条白练去。

千缕袅茶烟。消受松风一榻前。小雨初收帘试卷。

山四面。洗出佛头青万点。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