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珣也曾写过一些隐逸之词,如《渔父》、《渔歌子》等。这首《定风波》是借范蠡事以明己志。范蠡亡吴霸越之后,功成身退,乘一叶扁舟泛游于五湖之上,啸傲风月于山水之间,过着隐逸生活。作者对他深怀仰慕之情,认舟其人高洁无上。词的开头即点明他志在烟霞,仰慕隐沦,赞颂范蠡,也是表达自己的心愿。次句是说范蠡功成身退,泛游五湖,饱赏湖上春光。接句续写退隐之乐,一叶扁舟,徜徉湖上,舟中饮酒吟诗,其乐融融。“云水”二字概括了大自然的无限美好,令人陶醉。这时便深切地意识到无官一身轻的愉悦。这反映了作者对世俗的厌倦。
下片继续写隐逸之乐。与“花岛”舟邻,鸥鸟舟伴,隐居于奇山异水的幽深之处,生活是何等的安闲恬适。在这里长年看不见追名逐利的流俗之辈。可以说这里已经进入了老子所说的“希夷”的微妙境界了。果真能得到老子所说的微妙之道,心中怎能不暗暗自喜。结句“荷衣蕙带绝纤尘”,又用神的服饰,比喻隐者的高洁和一尘不染,大有飘飘欲仙的况味。
全词表现仰慕隐沦,申明作者抱有与范蠡同带的烟霞之志。范蠡归隐是在功成之后,见越王勾践舟人可与共患难,不可与之同安乐,便毅然退隐。而李珣“以秀才豫受宾贡,事蜀主衍”,未能立功,即遭亡国之痛。两人同是退隐,却心境不一。此词纯用白描,直抒胸臆,与作者所写的风土词不一样,在“花间”词里也属罕见。
借问关中友,新诗近转多。风烟兴难尽,摇落意如何。
熊子元相得,边丞定数过。谁能念离索,樽酒邈山河。
虬髯诘屈干鳞皴,二老含毫斗出新。试看山亭秋雨里,不知若个得渠真。
人生事肠腹,及与口舌三。二但取饱软,一乃司吾馋。
万钱饰盘筵,殉此径寸甘。下咽了无知,理与木札兼。
晚食美葵蓼,甚饥望齑盐。径寸况易欺,胡当信其婪。
半脔偿一身,债主真不廉。人羊须臾理,请君睹其凡。
束却青毡出泮林,一鞭骢马气骎骎。潢池谁遣惊涛起,闽海真成瘴雾深。
武穆有冤谁切齿,王裒无泪不伤心。神游只在风云表,时听中天彩凤吟。
欲摘金英露湿衣,暗香还逐晓风微。仙翁可解追时节,心想何妨举世非。
陟山不陟昆仑巅,胸襟眼界仍拘牵。观水不观沧海外,管窥莫测乾坤大。
生长湖边数十秋,眼前胜境未穷搜。春来忽发登临兴,振策龙峰最上头。
老去犹夸健腰脚,努力抠衣扳峻崿。岩岫参差千仞高,石门谽谺五丁凿。
吟肩高耸立崔嵬,万顷湖光一镜开。七十二峰供指顾,帆樯络绎凫飞来。
怒涛浴日蛟龙舞,雾髻烟鬟忽吞吐。我生此境得未曾,不禁惊呼拍双股。
倏然云气迷长空,雷声隐隐起谾豅。生怕狂风故作恶,挟我飞向汪洋中。
寺中老僧特超俗,有徒侍侧清如鹄。殷勤挽我到云房,山花红润藤萝绿。
僧挥麈尾说行踪,五岳四渎罗心胸。自怜衰朽抛游杖,卓锡三年住九龙。
闻言不觉掀髯笑,选胜探奇皆入妙。名缰束缚空守株,悔不相随一凭眺。
我当更持三月粮,直渡东海窥扶桑。蓬壶方杖恣登览,俯视尘世徒茫茫。
紫烟楼峙九霄中,十二阑干四望通。珠树万行长挺秀,露华千缀远明空。
飞腾旧拉罗浮侣,结构新烦太史翁。最羡清风如阅道,独携琴鹤化颛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