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这首词由登楼而有感,登高远望,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作者胸怀天下,仍不能忘怀的是还在沦陷的中原大地,但作者同样对失地的收复充满希望。
上片描写奠枕楼的宏伟气势以及登高远眺的所见所感,“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五句以来往行人的口吻来描述高楼的气势,一是奠枕楼建设速度之快,如同一夜之间拔地而起;二是奠枕楼高耸入云,气势非凡。“征埃成阵”,“今年太平万里”是人民安乐的根本条件,点出了行客如云,市场繁茂,以前的饥荒凄凉的景象,已经绝迹。接下来写的是登上楼以后的感受。首先,作者感到欣喜,因为金兵没有来侵扰,老百姓今年获得了一个安定丰收的好年景。作者的思路沿着滁州这一个地区扩展到全国,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最后把矛头直接刺向南宋当朝:“东南佳所,西北神州。”弓刀陌上,车马如流是作者把思路从广阔的视野又收回到奠枕楼周围的实景中去。在楼上远眺,一是寄希望于南宋朝廷,二是面对中原感到痛心不已,东南虽然可以苟安一时,但是不可以忘记了北伐中原的大业。
下片头三句“千古怀嵩人去,还笑我、身在楚尾吴头”是由古人联想到自己。当年李德裕在滁州修建了怀嵩楼,最后终于回到故乡嵩山。但是作者自己处于这个南北分裂的时代,祖国不能统一,故土难回,肯定会让李德裕笑话自己。这里已经道出了词人心中的悲痛,但看着楼下人来人往的繁荣景象,作者又有了信心。辛弃疾初到滁州,见到的人民是:“方苦于饥,商旅不行,市场翔贵,民之居茅竹相比,每大风作,惴惴然不自安”。(见《铅刀编·滁州奠枕楼记》)而现在完全换了另一种景象,这是他初现身手的政绩,也是他的骄傲。“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作者无法抑制自己喜悦的心情,感到自己即将有所作为,一定能够让滁州百姓的生活像黄帝梦中华胥国那样宁静和平。
这首词豪放雄伟,起伏跌宕,层次分明,步步深入,是辛弃疾南渡后,在抗金前哨的一首重要的词作。
横阑倚玉。爱汎春一舸,来伴花宿。梦熟湖山,红袖相携,题名暗刻新竹。
东风尽日香吹鬓,漫问讯、枝南枝北。仗翠眉、解惜年芳,不似旧游凄独。
还见冰娥照泪,夜明满地水,吟弄寒绿。直把金尊,浇遍珍丛,怎抵衣香连屋。
步虚自向瑶台近,更按彻、紫箫清曲。趁睡妆、露粉重研,写入小蛮笺幅。
我所思兮桂林幽,南望潇潇湘水流。路远莫致北鸿悠,东望西望思日浮。
侧身沾涕安能已,不可如何今若此。处困而亨惟君子,于石于藜非由尔。
高歌击节岂徒然,酸风苦调先秋传。男儿际遇逢天蹇,刻意孤行耻世怜。
似叶身轻疑一羽,云霄眼外留终古。人生少百漫千忧,五噫空劳续四愁。
月影碎中流。推篷客思悠。是谁家、人倚高楼。笛里从来增别恨,况永夕、拥孤舟。
折柳起边愁。梅花落素秋。一声声、跌宕夷犹。曲罢更阑星在水,听隐约、答渔讴。
官城如纸贼城铁,围城十旬城不得。六军喧作夜潮声,万帐蒸成死灰色。
火云突兀空中来,猿鹤掷跳沙虫哀。血光火光四围迸,月色染出红玫瑰。
轻艑大舸同一炬,江水澜翻沸成釜。游尸蔽江江不流,留与蛟龙饱人脯。
浙军弃甲先奔逋,潮州健卒咸惊呼。颇类平原纵野烧,薰狸灼獾焚麇{鹿吾}。
阿奴火攻本下策,主阃无谋甘败绩。东南半壁生夕阴,子弟八千同一泣。
洪波春天翻四岳,南极祝融亘幽朔。高山千里龟出背,大木百寻龙挂角。
白鱼跳舟神禹出,鞭笞百鬼走雷雹。犀走象骇不敢留,颠沛冯夷囚海若。
大龟爬沙独居后,火伞下照天一握。甘心枯死配玉灵,突兀子川露苍壳。
醉中对之为一笑,欲持铁网手自捉。穷通祸福尔尝知,取火烧山恣钻灼。
青松翠竹舞西风,似客摇头谓公莫。此事传之亡是翁,请君更问山头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