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首歌颂梅花的高洁与坚贞,描写花时将过的落梅,托意高远,读来给人以新的体验。
第一首首两句歌颂梅花与暴力(雪虐风饕)顽强抗争、不向时势(东君)低头的高洁气质和坚贞节操。“愈凛然” 三字,突出了恶劣环境下梅花的一身傲骨,这种气节,被诗人赞为“花中之最”。三四两句对这一评断作出了有力的实证。梅花的飘零陨落,并非屈服由于外力的逼迫,而是出于坚贞高洁的品性,宁愿零落成泥,也决不趋时附势,向人乞怜。她的“落”,不是无可奈何的凋谢,是宁折不弯的牺牲,这正是最高坚的“花中气节。
第二首把桃李与梅花两相对比,鄙夷于桃李的逢迎得意之态,肯定和赞颂了梅花力挽春回的功绩。除了梅花,还有谁能与“雪虐风饕”相斗,把春天扭转回来。结尾虽是问句,语气却十分肯定:只有落梅才是真正的迎春的光明使者,斗寒的不屈勇士。
咏物诗托物寓兴,大都有作者的寄慨。诗人困居山乡,耻于向当权者乞怜,始终保持了自己的凛然气节。诗中的“落梅”既状物情,又发人意,实际是诗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不随时俗的高尚人格的自赞。春风得意,俗不可耐的“桃李”则隐约勾勒了朝中权贵、投降派的可憎丑态。
这两首诗,分别从花和人两面着笔,相辅相成,珠联璧合,是咏花也是言志。在咏赞梅花的同时,诗人持节不改,不肯阿谀权贵,并鄙视当朝新贵的高风亮节也衬托了出来。梅花与诗人两相映衬,相得益彰。诗读来隽永有味,耐人品赏。
溪亭新雨馀,秋色明滉漾。鸟渡夕阳中,鱼行白石上。
闻说阆风苑,琼田产玉芝。不收云表露,烹瀹讵相宜。
一行旌节万人从,争看前朝老卧龙。杞梓楩楠俱朽尽,就中留得两高松。
炎洲之南天气和,梅花更比江南多。梅花大宗在庾岭,小宗乃在罗浮阿。
春来开遍枝南北,万壑千岩花四塞。梅花将军越王孙,汤沐正在梅花国。
飞扬往日破强秦,沛公项羽资其军。台岭因之号梅岭,梅花万户酬功勋。
风吹上天雪纷纷,行人远望如白云。檀香玉蝶大可爱,萼绿香气尤氤氲。
西溪邓尉天下闻,当年种自梅岭分。梅花子孙亦太古,光福一半今在君。
淮南作客胡为者,十月梅花已堪把。花片堪为三月粮,岁寒何用离花下。
太湖万顷当门前,君归更浮洞庭船。莫釐缥缈二峰接,人家多种梅花田。
我将移居向慈里,与君咫尺梅花里。千年冰雪作肌肤,欲学仙人姑射子。
梅花岂是一尘垢,铸舜陶尧将以此。
野竹环阶密,岩泉绕树流。疏钟敲落月,冷榻卧清秋。
访胜僧能导,谈禅客且留。参寥诗思好,试茗意悠悠。
扬子桥边月满城,乡心渺渺大堤横。长干估客今多少,共听襄阳曲里声。
乱山去无际,砂砾为平川。渺然见村落,孤迥殊可怜。
屯众三五家,茅栋八九椽。门前有老树,屋傍有流泉。
泉流不出村,渟泓作方园。平畴望可尽,禾黍亦陌阡。
天生一掬水,灌此百亩里。如从称量出,不过亦不愆。
芳草绿满地,野花红欲燃。不意桃源境,落此戈壁天。
驱车去未远,回首意再牵。依然入大漠,百里无人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