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诗以白描手法,站在一位农民的角度,反映他如何日夜劳动,向往过太平日子,但又受到官府滥征暴敛,以致无以维生的血泪遭遇。本诗一共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前六句为第一部分,写出农民辛勤劳作、心盼安慰的生活要求。农民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地制宜地耕种庄稼。犁牛颈背被日夜轭住,以致磨烂成疮,露出骨头。马、牛等家畜是农民的重要生产资料,农家视为至宝而百般爱护,何以伤害至此,联系“妻子鸿毛轻”句可知,父子、夫妇尚且不能相保,更何况是牲畜于此可见生存之艰难。前四句从空间(“有山皆种麦,有水皆种秔”)、时间(“叱叱犹夜耕”)两个角度说明靠耕地为生的农民的生存之艰难。“竭力事本业,所愿乐太平”,这两句说出农民的心愿。这里的“太平”,显然不是古代“三世”中的“太平盛世”,当取其平安、安稳之意。古代社会里,口腹之需有时尚难以满足,更何敢奢望太平盛世。
中间六句为第二部分,写出农民在县衙遭受严刑拷打,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爱民如子”的道德伦理荡然无存。作者陆游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他对农民的艰辛不可能有深入的体会与认识,但是如果能睁开眼睛看现实,看着农民被捆绑着投进官衙、听着他们夜半三更传来的哀求哭嚎声,也就能冲破阶级局限,发出内心的声音。
最后四句为第三部分,写出农民心中的巨大悲愤与对现实的无奈。
作该诗时,作者陆游已经是退休在家、颐养天年的七十一岁老人,儒家“为生民立命”的民间情怀和诗人“不平则鸣”的使命感,使其突破阶级局限,记录了“农家之口义”,也是对现实政治无奈的“一声叹息”。
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流转三数年,不得归园林。
蹠地每涂淖,窥天久曀阴。尚冀异州贤,山川恣搜寻。
秋雨合淮泗,一望无高深。眼中隔泰山,斧柯未能任。
车没断崖底,路转崇冈岑。客子何所之,停骖且长吟。
夸父念西渴,精卫怜东沈。何以解吾怀,嗣宗有遗音。
咄哉豪杰不复见,武功文德难兼擅。书生不解治戎行,壮士何曾知笔砚。
乾坤血战四十秋,风云惨澹生公侯。攀龙附凤各有以,乘风破浪公无俦。
独向军前建奇策,落落数言终灭贼。夺其所恃用吾长,狡窟虽多随手得。
赋诗横槊古称雄,今日天南又见公。马前露布无停笔,阵上穿杨自引弓。
建节粤台明绣獬,六载深仁翔岭外。白首承欢锦昼归,丹书宠锡金横带。
允文允武此其人,为孝为忠萃一身。尹也清风惭吉甫,敬歌维岳颂生申。
七年四至此名堂,坐对斯民信悚煌。不改书生真面目,犹怀慈母旧心肠。
儿童渐忘春增长,父老相看岁健康。愧我去来踪靡定,漫言五载报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