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字原甫)知制诰;嘉祐元年(1056),因避亲出守扬州,欧公便作此词送给他。欧公曾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自己扬州的生活,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词中所写平山堂为欧公任扬州太守时所建。
这首词一发端即带来一股突兀的气势,笼罩全篇。“平山栏槛倚晴空”,顿然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这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便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迈的基调。接下去一句是写凭阑远眺的情景。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登上平山堂,“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则山之体貌,应该是清晰的,但词人却偏偏说是“山色有无中”。这是因为受到王维原来诗句的限制,但从扬州而望江南,青山隐隐,自亦可作“山色有无中”之咏。
以下二句,描写更为具体。此刻当送刘原甫出守扬州之际,词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平山堂,想起堂前的杨柳。“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深情又豪放。其中“手种”二字,看似寻常,却是感情深化的基础。词人平山堂前种下杨柳,不到一年,便离开扬州,移任颍州。这几年中,杨柳之枝枝叶叶都牵动着词人的感情。杨柳本是无情物,但中国传统诗词里,却与人们的思绪紧密相连。何况这垂柳又是词人手种的。可贵的是,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畅。特别是“几度春风”四字,更能给人以欣欣向荣、格调轩昂的感觉。
过片三句写作者自己。作者当年知扬州府时,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称“文章太守”。曾在平山堂挥笔赋诗作文多达万字。后缀以“一饮千钟”一句,则添上一股豪气,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
词的结尾二句,先是劝人,又回过笔来写自己。饯别筵前,面对知己,一段人生感慨,不禁冲口而出。无可否认,这两句是抒发了人生易老、必须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但是由于豪迈之气通篇流贯,词写到这里,并不令人感到低沉,反有一股苍凉郁勃的情绪奔泻而出,涤荡人的心灵。
欧词突破了唐、五代以来的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与极力渲染红香翠软的表现方法,为后来苏轼一派豪放词开了先路。此词的风格,即与苏东坡的清旷词风十分接近。欧阳修政治逆境中达观豪迈、笑对人生的风范,与苏东坡非常相似。
年年打桨石头城,坐阅王侯几战争。任夺江山夸胜著,一湖难夺女儿名。
当时幸免赐官湖,败叶聊遮冷鹧鸪。有土种梅三百树,焚香无地避催租。
春宵花月值千金,爱此花香与月阴。月下花开春寂寂,花羞月色夜沉沉。
杯邀月影临花醉,手弄花枝对月吟。明月易亏花易老,月中莫负赏花心。
我爱仲文公,敦纯有古风。科名擢乙选,制策肯宸衷。
作事能谋始,为人克有终。养如邹轲气,成自仲尼镕。
致主忠诚恳,容人便腹空。一朝淹骥足,百里试鸠功。
牛刃聊施割,囊锥已脱锋。屯方雷雨动,泰末地天通。
聚散悲欢里,兴亡梦寐中。势倾秦失鹿,奸殒鲧为熊。
不学东方朔,谁徵皇甫嵩。洛阳传白傅,江夏誉黄童。
上国平诸域,舆情达四聪。百司将布置,多士想登庸。
未识荆州面,徒思卫玠容。中原期混一,天子访英雄。
嘉运人皆幸,亨时君又逢。污俗风已变,明主德方隆。
施雨皇恩布,如流直谏从。凯元咸戮力,稷契各言忠。
我愧凡庸士,恩沾造化工。兵氛箕尾没,剑气斗牛冲。
西华将归马,南阳莫卧龙。孝廉为选举,仁义作帡幪。
历运千年合,衣冠万国同。草仪独有子,行待泰山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