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首先展现的是一派晚春景象,“满眼东风飞絮”六字,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烦乱,这就把惜别的主基调定了下来。随后直言在日暮的短亭中,友人的离去已近在眼前。“短亭春暮”一语而三义。既点明离别,又交代了离别的时间、地点。然后宕开一笔,写更为广阔的暮春景色;远远看去,落英片片,被无情的流水卷到远方,青草连云,一片凄迷之象。再遥望南浦,更加令人肠断。整个上片,柳絮、落花、芳草、流水、短亭、南浦等意象都充满了伤别伤怀的意味,离愁浓厚。
下片写告别的场景,就在渡口前,主人公为友人设下宴席,请来歌伎,可惜此时情绪烦乱,歌还没唱完,友人便频频道别,走向绿杨深处的舟船。天上下起了小雨,更增重了主人公内心的阴郁:若在寻常时日,细雨黄莺,或许是最美的景致,可今天不是,因为与友人分别的惆怅,已使主人公没有了丝毫的闲情逸致。结二句以递进手法加倍写离情。而“乱莺疏雨”与开篇“东风飞絮”相圆合,始终是恼人的景色,烦乱的心绪。
以景托情,是该词最明显的特点。词中描绘的景色,如果不是在送别的背景下,或许很令人赏心悦目,一旦加入了离情别绪,这些景致便都变得兴味索然,甚至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比如连云的碧草,青绿的杨柳,还有疏雨中鸣啭的莺声等。然而与满眼飞絮、落花流水的场景结合起来,让人感受到的,便都是离别时的愁肠了。全词刻画细致入微,情景交融,亦为送别佳作。
仙人韩伯鸾,弄箫吹紫兰。一吹洞芝长,再吹翠云寒。
红日长不死,何忧芳岁阑。常乘双鹿车,遨游三素端。
有时念下土,临风动哀叹。
惜起残红泪满衣。它生莫作有情痴。人天无地著相思。
花若再开非故树,云能暂驻亦哀丝。不成消遣只成悲。
纱衣罗扇一时裁,两两三三作伴来。正是吴中好风景,范家园里杏花开。
同下西窗榻,凄凉强说诗。暮秋将尽夜,风雨正来时。
屡剪生花烛,频誇杀着棋。侍儿先欲寐,意似怪眠迟。
劲羽乏群栖,转蓬靡暂息。伊人贫困士,能无去乡国。
辞乡阻长川,旅迹殊可怜。昨别俄六载,斯游定几年。
游踪渺无畔,淮水连河岸。回瞻云树深,忽忽兴长叹。
云外指京畿,秋风冷客衣。可堪闻塞雁,正值向南飞。
晨兴驱吾车,驾言徂南山。岂徒汗漫游,直欲陟其巅。
冷冷起长啸,飘然振羽翰。鸟道数千仞,宛若登天难。
回辕憩林麓,临流濯缨冠。急湍泻长坂,閒云出层峦。
丛兰散清馥,幽禽时间关。隐沦慕肥遁,羁绊迫尘寰。
斜阳催我归,回首空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