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亭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扬州百花盛开隋炀帝御舟东游,先将发源昆仑的黄河凿渠分流。
骁勇的御林军跟皇帝辞别京城,三千美丽的宫女登上了大龙舟。
喧阗的鼓声响遏行云禁辰闪动,拂浪旌旗招展水中日月影漂浮。
天下起义军归附了有道的大唐,迷楼倾覆王朝末日恰似景阳楼。
注释
汴河:又名汴渠。即通济渠,流经今河南、安徽境,在泗县入淮河,隋炀帝所开,西通河洛。南达江淮,炀帝幸江都(今江苏扬州),即由此道。汴河亭,在今开封市附近汴河之旁,传为炀帝行宫故址。
广陵:今江苏扬州。帝:隋炀帝杨广。
昆仑一派流:指黄河,旧说黄河发源于昆仑山,“先劈”即谓将黄河凿渠分引。先劈昆仑:一作“光碧黄河”。
百二:指炀帝的禁卫兵骁勇。象阙:亦称象魏。古时宫廷门外有二台,上作楼观,两观对峙,中间阙然为道,乃悬挂法令之处。
凝云:浓云;密云。鼓震:谓鼓声高鸣。
旗:一作“旌”。
四海义师:指天下反隋的义军。归:归附。有道:指唐朝。
迷楼:(炀)帝顾左右曰:“虽真仙游其中,亦当自迷也,可目之曰迷楼。”还似:一作“何异”。景阳楼:即景阳殿,南朝陈后主所建,在今南京玄武湖胖。殿下有井,名胭脂井。隋兵攻破金陵,后主与宠妃张丽华投此井,未死,为隋兵所执。后世称之为辱井。

赏析

  此诗首联写隋炀帝东游前的准备。闻说扬州花盛,便想前去观赏,这是人之常情。起句气势和缓;语不惊人。但紧一句便顿起波澜,杨广为了去广陵看花,竟凿渠引流、大兴水土。为逞一己的私欲,竟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其奢侈程度可想而知。“先劈昆仑一派流”,一语中的,揭示本质。颔联写杨广离宫时景象。诗人没有正面写这个场面如何壮观,气势如何盛大,皇帝如何自得,而是从随行的队伍着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禁兵二百,前护后拥,宫女三千,尾随其后。皇帝的赫赫声威,于此表现无遗。颈联写沿途的喧闹情景。鼓声震天,凝固流云,惊动禁辰,旌旗招展,覆盖着水面,仿佛波浪起伏,旗开之处,可见水底日月沉浮。这情景,把前面奢靡景象又推进一层。前三联,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依次写来,极言隋朝昏君的豪奢无度。

  尾联总束前文,避实就虚,删繁就简,写出隋朝的结局,点明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道理。这个结局,是历史的结局,又是隋炀帝荒淫无度的结局。陈后主骄奢荒淫而筑景阳城,终为隋朝所灭;隋君沉醉酒色而建迷楼,终为李唐所代。历史发展遵循着固有的轨迹。诗人以隋比陈,言唐军为有道之师。可是,当初隋灭陈之际,隋军也是有道之军,这种借古讽劝晚唐之意寓于不言之中。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有三个特点:

  一是在写景叙事上的“示观”描写。所谓“示观”,就是通过艺术想象把未曾见过的事物描绘得栩栩如生,如临其境。作者许浑经过隋炀帝的行宫汴河亭时不由得感慨万千,浮想联翩,隋炀帝当年那种穷奢极欲的情景仿佛呈现在他的眼前。即前三联所描写的奢侈豪华的场面。这一切,诗人都只是“想见”而并未亲见,但却写得这般情景生动,使读者犹如亲见,这就是诗人进行的“示观”描写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

  二是诗的意境的动态描绘。诗中“劈昆仑”、“下龙舟”、“禁辰动”、“日月浮”等句中的“劈”、“下”、“动”、“浮”,以及“游”、“震”、“拂”、“开”等字,都是动词,因而就赋予全诗意境以活动的体态,形成了骏马走坂之势,给读者以形象飞动之感。特别引读者注意的是,诗人在进行这种动态描写时,能够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虚构和夸张。像颈联“凝云鼓震禁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两句,其中的“鼓震”、“旗开”是历史事实;但是鼓声能上入云霄,把行云挡住并使禁辰摇动,旗帜能“拂浪”,在旌旗闪动时又能使人看到波浪中日月的浮影,这都是诗人的创造性想象,是虚构和夸张。诗的首联、颔联本来已经写得很活脱,很有气魄,再加上这样一个颈联,就更显得造形生动,气象雄豪,把杨广东游的那种赫赫声势、巍巍壮观的豪华盛况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颈联这两句诗实是全篇的“警策”。

  三是“卒章显其志”。诗的前三联基本上是冷静地客观地写景叙事,读者单看前三联几乎看不出作者的倾向所在。只是到了最后一联,才忽然笔锋一转,把对事件的评判,和诗人写诗的旨意,一下子袒露了出来。诗人“显志”的方式也很别致。他笔下的尾联不是前三联所创造的形象的自然延伸,也不是对隋炀帝东游景象的直接批判,而是另起炉灶,凌空一跃,一下子跃到“义师”、“迷楼”上去,对隋炀帝游荡荒淫所招致的亡国后果作了严肃的评论和无情的嘲讽。但又不是直言指斥,而是把隋炀帝为了淫乐而修的“迷楼”与南朝陈后主的“景阳楼”相比,把读者的视线和思绪又拉回到眼前的汴河亭,解景生情,发人深思,无限感慨都在意象之外,这样的结尾是很有韵味的。

创作背景

  隋炀帝杨广为了东游广陵(扬州),不惜倾全国民力财力开凿一条运河,即今通济渠。其东段叫汴河,汴河之滨筑有行宫,即“汴河亭”。这首《汴河亭》诗,当是作者在南游中经过汴河时写的。

许浑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猜你喜欢
匹马风尘色,千峰旦暮时。遥看落日尽,独向远山迟。
故驿花临道,荒村竹映篱。谁怜却回首,步步恋南枝。
春红始谢又秋红,息国亡来入楚宫。
应是蜀冤啼不尽,更凭颜色诉西风。
仙舟东去访金华,歌彻骊驹向水涯。
试问玉堂司凤诏,何如蓬岛驾云车。
雨余翠筱初翻箨,风暖风葵欲放花。
天气清和行色好,江南江北半桑麻。
湖岭一都会,西南更上游。
秋盘堆鸭脚,春味荐猫头。
宣室来何暮,蒸池得借留。
孰知为郡乐,莫作越乡忧。

秋风振回溪,宿鹭起汀苇。孤飞一片雪,寒影落烟水。

羽毛可为仪,皓洁绝埃滓。心迹两翛然,邈若佳公子。

却栖碧山岑,瑶树发琼蕊。岂知黄鹄心,一举眇千里。

翔集太液池,彼此皆戏耳。丹青虽善画,为我拂水纸。

入秦乘夏颇相宜,笑拂征鞍尽别卮。
鹦鹉陇西迎赋笔,芙蓉幕里近花期。
祖琨清发能长啸,老杜冥搜有杂诗。
君去定应兼二美,军书暇日戍楼时。
仙都难画亦难书,暂合登临不合居。绕郭烟岚新雨后,
满山楼阁上灯初。人声晓动千门辟,湖色宵涵万象虚。
为问西州罗刹岸,涛头冲突近何如。

父老闻我旋,走书来相存。长者毡貂貐,幼者奉衣巾。

盘飧多礼膳,络绎在吾门。仓皇出肃客,俱我平生亲。

长揖失次第,各各叙寒温。坐中起相劳,行路多风尘。

如何客子颜,反若生阳春。自汝远行游,乡国难具陈。

豺虎满路衢,白日愁行人。朝餐藜与藿,夕卧无安衾。

饥寒且不保,骨肉含苦辛。父老重起词,方与子所云。

子其勿语人,恐令长吏嗔。

何须三叫绝,已恨一声多。

凭轩时见白云行,霜入长江万丈清。逐客今年缘底事,村村箫鼓报秋成。

莫传彩,莫传彩,两席相传礼安在。媒婆前引伴婆随,传入洞房齐喝采。

人家娶妇在传家,不在容颜如舜华。前席舒开后席卷,呼作龙须徒尔夸。

呜呼新郎有彩莫铺地,留制斑衣老来戏。

老夫越吏姓名通,衔璧牵羊事不同。圣代神灵跨往昔,南天万水尽朝东。

荒山故垒笼寒月,征马孤嘶自晚风。读罢穹碑一怅望,螭头飞动欲腾空。

梅共雪。著个玉人三绝。醉倒醉乡无宝屑。照人些子月。
催得花王先发。一曲阳春圆滑。疑是嵬坡留锦袜。至今香未歇。

买船何之之南雄,洞庭木落生秋风。大帆中流夹双橹,南望庾岭青丛丛。

禢郎去家五千里,白云日日山头起。浩荡春晖一寸心,深恩较比三湘水。

湘水有时尽,此恩何时忘。上堂进甘旨,下堂食槟榔。

槟榔可食鱼可脍,白发明年过吴会。长安桥边杨柳青,马上看花同一醉。

巍阁壮兮翚飞,跳嶕峣兮云齐。缓步于斯兮仰者睥睨,青天不远兮尺五其几。

坐上击瓯清似玉,槛前流水碧如蓝。
丹枫酣霜压林丘,黄叶老尽岩西头。
不应蔓草烟漠漠,并作粉绘苍山秋。

薄暮轻烟合,流观趣更閒。僧穿樵径去,农带夕阳还。

野气平吞树,天光仄压山。徘徊兴未极,纤月上柴关。

乱蝉衰柳泣邗沟。舴艋是重游。青山不改,红蕖将吐,白了人头。

数声画角残阳里,羁客易悲秋。多应惹起,十年旧梦,一片闲愁。

宿霭溟蒙曙色新,牡丹凝露晓妆匀。楼台乳燕轻翻雨,帘幕游丝不动尘。

黄鸟唤醒中酒睡,绿窗愁损惜花人。软红深径香埃里,走马题诗正及春。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