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湖南部曲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穿青衫匹马单枪万人欢送,接幕府紧急命令急速启程。
深愧我薏苡明珠遭人诬陷,辜负你赤手缚虎自立战功。
观书眼虽老犹明知人如镜,论事理有胆有识直言秉公。
你去后鹏程万里为国效力,我不妨风雨破庐贫困终生。
注释
部曲: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
万人呼:语出杜甫《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诗:“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
符:这里指军中移文。飞虎军当时由帅臣节制,帅幕移文军中,称“传符”。急急符:赵彦卫《云麓(lù)漫钞》卷七:“急急如律令,汉之公移常语,犹今云‘符到奉行’。”陈师道《咸平读书堂》诗有“不奉急急符”语。
“愧我”句:《后汉书·马援传》载,马援在交趾常食薏苡,以其能胜瘴气。及还朝,带回一车薏苡。马援卒后,有人上书皇帝诬陷说马援从交趾运回的都是明珠文犀等宝物。这里反用其事。辛弃疾因创置飞虎军等事受到当时朝中大臣猜疑谮(zèn)毁,被台臣上章弹劾有“奸贪凶暴,帅湖南日,虐害田里”等罪名。
於(wū)菟(tú):虎的别称。《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虎於菟”。

赏析

  从诗的内容来看,作者所送的部属,是位勇猛的壮士。诗的开头两句,气势突兀高昂,如疾风破空而来,军府下达了紧急的命令,这位壮士接下军令,身穿青色制服,跨上骏马,在万众欢呼声中腾跃向前,表现出惊人的勇敢。首句“青衫匹马万人呼”,化用杜甫《送蔡希曾都尉还陇右》诗句:“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而浑然无迹。这位壮士完成了怎样的军务,这里却含而未发,以便开展下文。第三四两句:“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承前而来,也只从侧面回答。据刘克庄《后村诗话》记这首诗的本事说:“辛稼轩帅湖南,有小官,山前宣劳,既上功级,未报而辛去,赏格未下。其人来访,辛有诗别之云云。”联系诗句,原来这位壮士赤手缚虎,立了功劳,但作者此时却受谗去职,以致没有得到应得的赏赐。第三句用“薏苡明珠”这个典故,表明自己的去职,是因为遭受别人的诬谤,正像东汉马援当年南征交趾归来,载回一车薏米种子,被人诬枉成带回一车明珠一样。作者在湖南安抚使任中,当时只有两年,不仅建成一支湖南飞虎军,成为铁马金甲一应俱全的劲旅;而且还动用官仓储粮,以工代赈,浚筑陂塘,使农田收到灌溉之利。明明是在推行利国便民的善政,却因此受到权贵的诬控和排挤,那么“愧”从何来,可见作者所“愧”的,是自己部属有功未能把奖赏落实,不是在政治军事措施上有了差错。第四句“负君赤手缚於菟”,正是点明了“愧”的原因。从诗的一“愧”一“负”当中,可以看出作者关怀部属而不计较个人荣辱的高尚风格。

  第五六两句是作者“素负志节”的自白。“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表明自己惯于观书的老眼,明如宝镜,有知人之明。自己在论事方面,有胆有识,敢于挺身而出,仗义直言,不像他人那样畏首畏尾,顾虑重重。作者赤心为国,始终抱着恢复中原抗金必胜的信念,在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他上过《美芹十论》,就宋金双方和与战的形势作具体分析,指出对金的斗争应积极争取主动,不要让“和战之权常出于敌”。他痛斥秦桧媚敌求和所起的摧抑民心、销沮士气的极坏作用。在乾道六年又对当时较有作为的宰相虞允文献过《九议》,指出抗击金人恢复国土,是关系国家和生民的大业,不是属于皇帝或宰相的私事。他的议论,英伟磊落,在当时主和派当权的时代是颇为惊人的。即使在淳熙七年他创建湖南飞虎营的时候,也曾经受中枢多次的阻挠和指责,甚至诬为“聚敛扰民”,但他敢于顶住这股压力,为了忠于国家,根本不顾个人的利害。诗中的“胆满躯”三字,正表明他之所以受谗被谤的原因。

  诗的结尾两句,着重点明送别之情,第七句重点在被送者,祝愿对方鹏程万里,直上青云。第八句写自己送人的心情,只要被送的壮士有广阔的前途,到后来能为国家效忠宣劳,即使自己遭受政治上的挫折,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忍受“吾庐独破”的困厄生活也心甘情愿。这句用杜甫诗“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句意,“不妨”两字,展示诗人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优秀品质,表现一位久经沙场锻炼的大将热爱部属的可贵精神。

  全诗脉络井然,中间四句意在笔先,力透纸背,第六句和第三句相应,第五句和第四句相应。诗中充满豪宕不平之气,显得悲壮而苍凉,雄健而沉郁。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被弹劾罢官,退居带湖(今江西省上饶市城外)。数年之后,他当年任湖南安抚使时创建的飞虎军中的老部下来拜访,作者回忆了当年与部下共同的经历和壮举,临别时写了这首诗相送。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你喜欢
岸藓生红药,岩泉涨碧塘。地分莲岳秀,草接鼎原芳。
雨派潈漴急,风畦芷若香。织蓬眠舴艋,惊梦起鸳鸯。
论吐开冰室,诗陈曝锦张。貂簪荆玉润,丹穴凤毛光。
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且嫌游昼短,莫问积薪长。
无计披清裁,唯持祝寿觞。愿公如卫武,百岁尚康强。

我游衡岳巅,路半此歇脚。风雷驾飞殿,日月隐杰阁。

阑干十万里,仰视天一握。遂访紫虚君,归时骑白鹤。

皇华将命得人难,专对非才辄自言。幸免驱车涉沙漠,尚容载笔侍宣温。

不唯羞屈穹庐膝,无奈常游魏阙魂。衮职区区未能补,何时馀论奉清樽。

多闻直谅复疏通,近世交游少似公。盖代才名同贾谊,平生述作类扬雄。

笔踪高古今那有,诗调清新老更工。知识年来凋丧尽,不堪衰泪落秋风。

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绿觞春送客,红烛夜回舟。
不敢言遗爱,空知念旧游。凭君吟此句,题向望涛楼。

奕世旂常记姓名,屏山道学蔼馀馨。流风与世为标的,好义于君见典型。

琴韵祗求追古意,吟怀偏喜旁林扃。相逢恨晚情犹厚,怅望音容隔杳冥。

一湾清碧绕中阿,万柄香红映曲波。不道龟鱼长受庇,只欣鸥鹭数相过。

机心久与尘俱息,警句元无趣自多。病起情悰聊徙倚,何人解唱野塘歌。

陈皇有遗宅,乃在鸟山中。
当时手所植,花木罗青红。
独有左纽树,阅世如龟龙。
怀哉手植人,不见三阁崇。
后庭种玉树,金井雕秋风。

忆我幼时事,南归自番禺。三边已澒洞,内郡犹无虞。

故居山城间,四面阛阓区。东西郡货集,朝暮百贾趋。

诸父领宾客,衣冠一何都。觞豆日谈笑,往往皆文儒。

比屋有高楼,其上娉婷姝。侠少喜酒贱,歌呼间笙竽。

无何郁攸作,一夕化为墟。朝廷易楮币,百姓骈叹吁。

物价渐踊贵,饥剽多流俘。我家众长上,生近乾淳初。

曰此风俗降,岁岁有不如。老者迁化去,少者分驰驱。

生理益艰窘,口腹各自图。书囊裹笔砚,扁舟落江湖。

苟且禄仕齿,荏苒岁月徂。乍得返乡里,惊怛心若刳。

前辈尽黄壤,小儿皆白须。屡火不一火,坊巷非旧闾。

上冢享亭仆,访寺诗壁污。向之红粉面,蚁穴髑髅枯。

乃知宇宙内,郡有皆空虚。我生逼六十,偶幸全头颅。

身阅大兵革,一思一欷歔。怀旧梦恍惚,吊往肠郁纡。

六十年间事,历历尚可模。我所见之人,百郡泉下俱。

神仙谓不死,终久归于无。寄语肉食子,无以智诮愚。

塔拥平山银瓮小。老衲殷勤,说与游人道。劫火残灰填翠沼。断阶花隐双龙爪。藤压荒篱蟠桧老。井塌青苔,满地棘针草。**悲风生木杪。

碧虚道人结茆屋,千个万个琅玕竹。碧水冷冷冰雪生,虚中荡荡乾坤宿。

风吹碧云行竹间,时与白云相往还。道人振策出云外,长笑始知云未閒。

华山高,门不闭,头发鬅鬙吾欲睡。被渠苦劝出山来,面颊无光眼睛翳。

试问渠,又无语,一碧虚明或归去。桃花流水几春秋,如此天地吾何愁。

二月春风杨柳青,闻郎系马到长亭。
相思情味如中酒,折尽梨花嗅不醒。

十度凭栏九度晴,今朝烟雨一舟横。雁飞难辨空中字,橹过惟闻暗里声。

软浪成花侵寺壁,冷云如墨拥轩楹。举觞放眼吟长句,始信高楼不负名。

七里雾,莽喷㳬。九里箐,森葱茜。雾多日出消,箐深日不见。

左右峭壁立,仰窥天一线。密树纷排连,丛竹亘千万。

时疑薜荔中,山鬼白日现。我行腊已残,冻冱集飞霰。

玉树交枝柯,银海为之眩。

三月更当三十日,留春不住春归。问春还有再来时。腊前梅蕊破,相见未为迟。
不似人生无定据,匆匆聚散难期。水遥山远谩相思。情知难舍弃,何似莫分飞。

传闻瑶逆未成擒,骚动荆襄又桂林。鸡羽朝驰军饷急,旄头夜落将星沈。

帘隐灯疏,梅含香细。可怜人醉东风里。密云纤雨糁长空,丝丝点点三更矣。

旧梦谁寻,新诗难记。薰笼只索和愁倚。数来已自费工夫,由他迸做春江水。

夙吟太白诗,遂理谢公屐。远上穷秋岩,双崖忽中辟。

云泉窦天半,飘洒万丈壁。仰见银虹飞,到地素影激。

四山黯欲雨,一线垂日色。坐久寒生衣,石气森渐逼。

雁山两龙湫,揽胜快乍历。复此续幽兴,欲去意屡惜。

解缆寒滩鸣,清响傥未隔。

往事苍凉不可论,伤心絮酒拜松门。三千里外孤儿泪,二十年来国士恩。

华表日斜巢鹤返,土花春绣石麟存。殷勤幸接连枝会,漂泊天涯有弟昆。

未见燕铭勒故山,耳闻殊议骨毛寒。
愿君共事烹身语,易取皇家万世安。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