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写景,借鸟语传情。辛弃疾对他的重新出任,并没有一般失意文人在偶然得意时的那种“春风得意马啼疾”的快感。相反,他写了这样一个开头:“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当他在春山间行走时侧耳倾听,杜鹃鸟一声声长啼,很有抒情意味,仿佛是为他而写下的抒情诗一样。然而杜鹃的啼鸣,古人都以其声如“不如归去”,能动旅客怀归之思。那么作者只见它送行的殷勤,不觉它劝归的意思,显然是在装糊涂。这里说“送行”,是嘱他别忘归来之意,表达了作者未出行即思归乡的心境。末句突然一个反顿:“朝来白鸟背人飞。”借白鸟见他出山,就因怨愤背飞而去来显化自己的矛盾心情。这里仿佛是目遇心感,随缘而得,但其实是经过构思,富有深意的。因为第一,作者用了自己的旧典:当年他初隐带湖,就在词里表示过与盟鸟结盟,永不背叛,(《水调歌头·盟鸥》)而今居然食言了。第二,作者还借用《列子》典故,表明当人有了机心之后,白鸥自会识破而远飞避害。而今白鸥见他就背飞而去,显然是不满于他那欲有作为的机心。所以白鸟这个意象,虽然取象于当前,但一能显示他的自笑机心,二能显示他的自笑背盟,措意曲折而深隐。
下片写情,借典故寄意。前两句,借汉代隐士郑子真屡受诏书而不肯出,东晋大隐士陶渊明一挂冠即至死不仕的典故,表明当年自己也曾像郑子真,陶渊明一样,隐于岩石下,手把菊花饮。末句突然一个反转,以前人讽刺同隐者违约出仕而作的《北山移文》,来自嘲自己的愧对山中故人,不能像郑子真,陶渊明一样坚定其志,却是半道背盟了。这次出山,与其说是为国家建功立业,不如说是对这些年来久已习惯了的“隐逸生涯”的背叛。值得注意的是,他不待山中故友起而讽刺自己,就已经感到这种大谈归隐之趣后再出仕的行为可吃可羞,说“而今堪诵”,这表明,作者此时确实面临着心理上的压力。这压力,是作者用世与避世的矛盾心情的充分反映。
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借物借事传情达意,把准确和曲折的效果相结合。在结构上,上下两片都采用前二后一的逆转句式,使重心落在每片的末句。而两片之间,结构对称,表意均衡,显得整饬、有力。
天南消息近成虚,一卷新诗当尺书。谁看坠鸢偏击棹,似闻鸣犊竟回车。
蛮夷总在天威外,越巂应非王会初!读罢瑶篇还涕泪,行吟何独有三闾!
开卷百年万里,连篇落日中原。一任骚坛定霸,争教学海穷源。
北溟鱼背几千里,负我大梦游弱水。蓬莱隔眼不盈拳,碧落香销吹不起。
茜裙女儿怀远游,远人不归明月羞。宝钗绾髻翠欲流,凤鬟十二照暮秋。
女娲炼石补天手,手拙石开露天丑。琼楼玉宇亦人间,直指示君君见不。
斯须鱼去梦亦还,白云与我游君山。
苍茫素野接金城,扈从龙舆先凤旌。岁序隆冬寒正肃,月华中夜冷逾明。
衰残更怯重裘护,感慨生增落木鸣。此际沈思惭肉食,重嗟西北有屯兵。
侍节湘南又皖公,髡髦截耳《柏舟》风。百年漆室针神课,四世朱门保母功。
侧叶惯经霜雪劲,铅华还屏珥瑜充。而今皓首归泉壤,留得芳名宇宙中。
苑外高楼夜不迷,秋光偏在禁城西。初移碧树金波动,渐转危栏玉镜低。
久客乡关愁欲赋,清宵宾从兴堪携。明年此会应难合,乌鹊于今未定栖。
滔天腥浪如天来,蛮烟瘴雾拨不开。江神无计役风伯,致使蜃气成楼台。
长桥复道千万丈,车盖人马相来往。须臾水天同一色,落日照篷渔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