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起二句以简炼的笔触,概括地写出了西湖的广阔与繁华。“烟波阔”,一笔渲染过去,背景很有气派。“风里丝簧声韵咽”,则是浑括不流于纤弱的句子,使人想象到那广阔的烟波中,回荡着丝簧之声,当日西湖风光和一派繁华景象,便如目前。
三、四句承次句点到的丝簧之声,具体写歌舞。“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写的不是丝簧高奏,而是舞后。但从终于静下来的“裙带绿双垂”之状,可以想象此前“舞腰红乱旋”的翩翩之态;从“香腮红一抹”的娇艳,可以想象酒红比那粉黛胭脂之红更为好看,同时歌舞女子面容之白和几乎不胜酒力,也得到了传神的表现。
换头由上片点出的“酒”过渡而下,但描写的角度转移到了正观赏歌舞的人们的一边。六幺是一种琵琶舞曲,花十八属于六幺中的一叠。因其包括花拍,与正拍相比,表演上有更多的花样与自由,也就格外迷人。酒杯手,连“裙璃滑”都感觉不到,为贪君歌舞而忘情之状。这样,转入明朝,就跌宕得更有力了。“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明朝”不一定机械地指第二天,而是泛指日后或长或短的时间。随着人事的变化,今天沉醉不觉者会有一天被车马带向远方。那时,异乡,甚至无可奈何的孤独寂寞中,回首画桥风月,该是何等惆怅。
词中关于西湖烟波、风里丝簧和歌舞场面的描写,似带有欣赏的意味,而车马东西,回首画桥风月的惆怅,则表现出无可奈何之中若有所失又若有所思的一种很复杂的情绪。
片帆开。又上西水向崧台。想像当年,羽幢东驻,作蓬莱。
宫槐。接天街。纷纷银烛早朝催。无端白面年少,出师书奏意酸哀。
五岭天险,无人分戌,控弦一夕潜来。为萧蔷变起。
钩党相角,朝士惊骀。
龙舸夜动喧豗。三两扈从,报国少涓埃。三宫苦、筑阳漂泊,桂角摧颓。
正衔枚,爨僰一路迟回。六诏喜仗雄才。晋王再造,惠国重兴,稍作屯难云雷。
又苦遭凶逆,为雠羽翼,作祸胚胎。四引楼兰铁骑,度金沙、血战磨盘开。
寄命缅甸凄凉,六军愧裂,鱼服辞填海。念龙饥、谁与文君块。
空呕血、诸葛时乖。又命屯、玉步难恢。恨凶渠。逼胁上云堆。
自重华逝,苍梧痛哭,血泪成灰。
我在漓江上,君行瘴海浔。因劳南去梦,暂望北归心。
别后年华改,新来雨露深。凭栏望书信,一字抵千金。
夺境不夺人,虚空问四邻。从来无眹兆,何事起埃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