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诗可以分为三大段。开头四句为第一段,这是全诗的一个“总帽”,它点名了题目中“感事”的内容是“幽忧”,是与友人分别是的相思之苦,这让欧阳修感受到人生在世“少乐多悲患”——这也就是本片的写作缘由。
从“每忆少年事”到“展簟绿阴前”这七十六句属于第二大段。这一段是全诗的主要部分。诗人欧阳修在这一部分中回忆过去,写了一年前青年朋友们相聚的时候的乐穷乐事,以此回应第一段中“少乐多悲患”这句中的“乐”字。这一大段又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开头,作者写与朋友们初识初聚的经过,以及癫狂落魄的情景;其次,作者回忆了对每一位朋友的印象;第三,作者写与朋友探幽访胜时的乐趣;第四,作者写歌舞宴乐的欢快场面。如此层层铺叙,步步推进,作者将西京留守府的青年才子们的赏心乐事渲染得淋漓尽致。在这一段中,诗人欧阳修有意以乐景衬托哀情——极力渲染往昔的“相聚”时的快乐,正是为了反衬而今的“相离”的悲伤。
第三大段从“乐事不可及”到全诗结束,共有十四句。诗人欧阳修写“酣歌变为叹”,以抒发朋友离散后自己的苦闷心情。这种心情就如同作者在为洛阳之会的另一位友人张先所写的《张子野墓志铭》中所说的:“知世之贤豪不常聚,而交游之难为可惜也。”
这首诗是一首以叙事为主,写景抒情,并兼带议论的长诗。该诗描绘了宋仁宗时期一批朝气蓬勃、充满自信的青年文学家的群体形象,展示了那一时期文人荟萃的历史生活画卷,对后人了解当时文化特征和文坛风气有认识价值。
久已厌宦旅,故兹归江南。始时遽辞邑,不及事春蚕。
残腊犹在道,险阻固所谙。扁舟次淮海,喜遇释子谈。
契阔十五年,尚谓卧岩庵。偶见如夙期,淹留良亦甘。
叹逝独泫然,怀悲情岂堪。班班云中鸟,共看投夕岚。
曷不念旧隐,山水唯素耽。我从湖上去,微爵轻子男。
溪上桃花如有语,怨君前日只空回。径须留客车投辖,相与浇愁酒漉醅。
我自马曹聊复尔,谁忧儿辈觉追陪。王郎醉墨题名处,尚有馀尊可再来。
万里携家出塞行,男婚女嫁总边城。多年无复还乡梦,官府犹题旧里名。
湖上花枝暖欲然,寺前杨柳绿生烟。凭君莫信春光早,宝积山头有杜鹃。
夷歌处处唤愁襟,懒向珠林听梵音。天地不堪还寄傲,江山何意复登临。
谁将桂树仍招隐,肯信桃源可重寻。且喜一觞时一咏,悠悠天外和龙吟。
汉界踰铜柱,蛮邦近越裳。远行随使节,蹈海及殊方。
鴃舌劳重译,龙波极大荒。异书君已著,未许剑埋光。
幻境依空立,初不在营构。譬如空中花,过眼安得久。
上人清虚室,置之无何有。心超三观妙,离净复离垢。
英英玉生辉,况值越之昼。前身乃雪峰,后身应雪窦。
夜闻落叶声,滕六肆驰骤。朔风号枯桑,猛若狮子吼。
炉头懒残芋,邀我速相就。我本有发僧,俗缘嗟逗遛。
昔也求一玄,今焉白自守。寥寥入无声,寂寂破诸漏。
兹聆阳春曲,一洗平生疚。载歌白战诗,千军当却走。
缟衣玄瓜立前除,天上人间剪纸糊。除却青青三四叶,月明满地却全无。
黑山东下水如潮,晓傍祠门绾玉镳。野老尚能陈往事,秋襟何啻挹奇标。
河丘勋迹晴空丽,洛社耆英故国遥。秀野囗中神注里,欲凭江雁寓芳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