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忆旧。“忆昔西都欢纵。自别后、有谁能共”这一深沉的慨叹蕴含着词人对青春生活的追忆,同时,更饱含着词人对洛中故友的深切缅怀。而事实上,在洛中与欧阳修相交甚欢的友人多半已经辞世,宋宝元二年(1039),谢绛卒,宋庆历七年(1047),尹洙又卒。到如今,昔日同在西京诗酒欢会、纵情游赏的友人,只有梅尧臣尚在,因而令词人十分感伤。所以一句“有谁能共”又包含着世事无常、人生沧桑之感。正因为如此,当词人回忆当年遍赏伊川山水洛川花的情形之时,不禁产生如梦如幻的感觉。“细寻思、旧游如梦”,细细寻思旧时同游之事,恍如一梦。
下片感今,述洛中故友多凋零,如今自首重聚痛饮,感慨良多,无限伤感。“今日相逢情愈重”三句叙写词人与友人久别重逢后的感受,沧桑的经历使二人更觉相互间情谊的厚重。一个“愁”字隐蕴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无限惆怅伤感。人生如此无常,故今挚友梅尧臣能折道来探望自己,让词人备觉这份情谊的珍贵。但白发相逢,词人终是难禁伤感之情。“愁闻唱、画楼钟动”,此一可理解为与老友畅谈之时,画楼钟声响起,警醒词人相聚之时在不断的流逝,故尔令闻者愁。二或可理解为筵席间歌女唱起了昔日洛中好友如今已然辞世的谢绛所填之词中的词句,“月西斜,画楼钟动”。词在人亡,引发筵席间词人的深重悲伤。末二句写词人面对又将到来的离别而劝饮的情景。老友见面,总是意味着许多的沧桑回忆,许多的酸甜苦辣,这些又岂是三言两语所能道尽的,眼下又要分别了,此地一别,此生还能否相见尚不得而知,因此还是撇开往事开怀畅饮,往事已够让人遗憾的了,千万不要再给此次相逢留下什么遗憾。句中的“此景”,是别离之景,更是人生迟暮之景。
自我来东吴,窃食偷燕闲。颓檐赋官居,漏雨穿屋山。
有如朐䏰虫,盘屈沮洳间。入门儿女愁,出门车马喧。
年来得新巢,易地稍立言。短墙蓬藋蒿,颇亦费剪芟。
视公有华屋,未敢窥其藩。恶木屏除翳,云山借空观。
郎曹二三公,相过缀游观。清吟屡刻烛,夜语常更端。
但恐陈太邱,开窗纳晴川。定复讥中郎,寸碧瞻孱颜。
两家合争雄,人物俱翩翩。不如醉明眸,堕马倾低鬟。
付此百年事,试作一笑看。我如云水僧,故乡未言还。
安得从杖屦,婆娑共跻攀。
策蹇渡桥春雨馀,乱山缺处草亭孤。不知何许丹青手,画我当年入蜀图。
薰风送灵雨,一夕燕山绿。晓闻卖花声,幽梦不肯续。
自起呼买之,倾箧餍所欲。纷然杂红紫,亦颇娱心目。
奚奴荷锸前,一盎莳一束。须臾十薮盎,鳞次相委属。
中庭有乔柯,老碧衒新沐。笑比支离叟,儿孙绕其足。
火云烁石畏出户,正似雪深坚卧时。吾甘饥冻死即死,触热生惭褦襶儿。
祗今谁是钱塘守?颇解湖中宿画船。晓起斗茶龙井上,花开陌上载婵娟。
老却眉山长帽翁,茶烟轻飏鬓丝风。锦囊旧赐龙团在,谁为分泉落月中。
三生石上旧精魂,解后相逢莫重论。纵有绣裳留别恨,已无明镜著啼痕。
能言学得妙莲华,赢得春风对客誇。乞食衲衣浑未老,为题灵塔向金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