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阕《清平乐》,代表了辛词的一种艺术风格,全词仅有八句话四十六个字,但是却描绘了一幅萧瑟破败的风情画。
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内围灯翻飞,而屋外却正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鸣响。“自语”二字,自然而又风趣地将风吹纸响拟人化、性格化了。独宿的这个“王氏庵”,是久已无人居住的破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一个平生为了国事奔驰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后则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的老人出现了。心境如此,环境如此,“秋宵梦觉”分明指出了时令,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难以入睡。半夜醒来,眼前不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而是祖国的“万里江山”。很显然,他“梦中行遍,江南江北”(《满江红》),醒后犹自留连梦境,故云“眼前万里江山”。这一句与“平生塞北江南”相呼应,而把上阕四句推到背后。平生经历使他心怀祖国河山,形诸梦寐;如今苍颜白发,壮志难酬,可心中所思所想,依然还会梦到往日的万里江山。
这首词用文字构筑的画面和表达的感情,若改用线条和色彩是完全能够表达出来的,可见作者用抽象的文字符号所捕捉、表现的景物的具象化程度了。而且,每一句话都是一件事物、一个景点,把它们拼接起来,居然连连接词都可以省略掉,形成了一幅难得的风情画。通过这幅画面,表现作者的凄苦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心情。
从词的格调看,近似田园派,或者归隐派,同作者的那些豪放之作相去太远了,而且还算不上是代表作。不过,这首词别具一格同样带给了人们美好的艺术享受。从创作来说,作品总反映着作家的所历、所见、所闻,所感,总反映着作家的一生及其一生的各个方面,即反映作家的全人。从创作的角度讲,任何作家也总是从题材内容出发,去努力寻求不同的形式和风格,他们之间的区别权在于成就的高低而已。象作者这样,能够在断承、发展苏轼词风的基础上,成为豪放派大家,同时还能在闲淡、细腻、婉约等格调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在文学史上倒是不多见的。正如刘克庄在序《辛稼轩集》时所说:“公所作,大声镗鎝,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这首词感情浓烈,语言平淡,纯用白描,环境气氛的渲染非常出色,抒主人公的心理描述和形象刻划是十分成功的,在稼轩的爱国作品中,别具一格,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语言流畅通顺,给本词增添了可读性,别说这评价好似在说小学生作文,流畅通顺代表着句意连贯,词境不绝。许多牵强附会上去的靡丽词句读之不顺,诵之不通,别扭拗口,自然影响情绪的表达。而本词读来一气呵成,荡气回肠,当真是“到如今凛然生气”,全无此病。
词中没有连词,上片将屋中的事物都简要描绘清楚,用语灵活,勾勒生动。如用饥刻鼠,一看即明白这里物质的匮乏,用“翻灯舞”显出蝙蝠之猖狂,再接以屋上风吹雨,加一“急”字更衬出小屋在风雨中单薄破败,使得下句出现得自然而然,情景早已在读者心中呈现。总的来说上片衔接毫不突兀,画面感甚强,没有特别出彩,但仍能看出以稼轩深厚的笔力为底,不加雕饰,反而直观具体。
稼轩青年戎马,沙场旧事总要时时浮上心头,一发收地复国之慨,可惜平生塞北江南,只换得归来华发苍颜,透过此二句,仿佛见到一个须发灰白的老人,终究被打压没能带兵与金人一搏,眼看时光易老,壮志难酬。以至于方从梦中醒来,眼前恍惚竟然还是万里江山,可见一颗赤诚为国之心。怎不令人长叹英雄失路,泪满双襟!
四海文章伯,三朝社稷臣。功名垂竹帛,风义动簪绅。
此道推先觉,诸儒出后尘。忘机心皎皎,乐善意循循。
大略才超古,昌言勇绝人。抗怀轻绂冕,沥恳谢陶钧。
耕稼归莘野,畋渔返渭滨。五年清兴属,一日壮图伸。
北阙恩知旧,东宫命数新。鸾凰开羽翼,骥騄放精神。
旷达林中趣,高闲物外身。挥金延故老,置驿候嘉宾。
主当西湖月,勾留颍水春。露寒消鹤怨,沙静见鸥驯。
酒熟誇浮蚁,书成感获麟。激昂疏受晚,冲淡赤松亲。
龙卧倾时望,鸿冥耸士伦。少休均逸豫,独往异沉沦。
策画咨询急,仪刑瞩想频。应须协龟筮,更起为生民。
下竺泉从上竺来,前波后浪紧相催。泉声似说西湖好,流到西湖不要回。
烈风梅岭肃,高会自平山。方拾迷楼烬,谁寻遗镞斑。
雨垣颓似蒉,江月晕如环。披发疑公下,苍茫羽檄间。
一气推迁星复回,人生常苦岁华催。冻云欲雪雁声过,腊酒正香梅信来。
昼梦每因啼鸟唤,柴门独为故人开。自怜衰晚无多事,心地都成一寸灰。
别来事事可名家,独我空添两鬓华。天际有山归未得,远峰休著淡云遮。
一径入幽谷,随山几萦盘。云树深蓊蔚,石溪响潺湲。
我来春色晚,山花亦何繁。好鸟不知名,向人自关关。
遗我发兴新,探讨忘疲艰。龙湫信奇绝,飞泉落云间。
快泻万斛珠,溅沫霜雪寒。尊者所经行,草木不可芟。
敢将尘土足,濯此清泠湾。晚投野僧家,山作碧玉环。
高堂极虚明,可寄须臾闲。此行端为山,山穷我当还。
明朝驱车去,依然随尘寰。胜处未易忘,神游清夜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