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这句诗化用了唐人诗句:孟郊“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杜牧(一作许浑)“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径香寒蜂未知”(《初春舟次》)。苏轼学古而不泥,前人诗句的造意,加上自己观察的积累,熔炼成这一佳句。“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江中自由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潋滟的视觉印象。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
“蒌蒿满地芦芽短”,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正是河豚欲上时”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苏轼就是通过这样的笔墨,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在苏轼眼里,这幅画已经不再是画框之内平面的、静止的纸上图景,而是以内在的深邃体会和精微的细腻观察给人以生态感。前者如画,后者逼真,两者混同,不知何者为画境,何者为真景。诗人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水郭开奁,酿成一片湖光。翠盖亭亭,扶他几队红妆。
谁家女伴,采莲歌、竞下横塘。吹来笑语,竟川雾鬓风裳。
日暮归来,画船犹剩馀香。此际冰轮,天边又送新凉。
觅莲得藕,心儿苦、隐隐商量。今宵莲子,劈来生怕空房。
山回路断溪谷穷,灵湫阴閟龙所宫。眼前无石不卓立,天上有水皆飞空。
飞空直落一千尺,鬼神不在疏凿功。绝壁古色划尔破,山腹元气冲然通。
有时静注绝不动,春阳下照神和融。有时飞舞渐作态,已知圆嶂生微风。
一瓯春茗啜已尽,水花未散犹复摇玲珑。飒然乘飙更挥霍,随意所向无西东。
不向寻常落处落,或五十步百步皆濛濛。岂料仙境在人世,谁作妙戏惟天公。
云烟雨雪银河虹,玉尘冰縠珠帘栊。万象变幻那足比,若涉拟议皆非工。
石门飞瀑已奇绝,到此始叹无能同。惟有天柱矗立龙湫中,屹然百丈与此争雌雄。
二纪论交久,吾生一面难。言曾借挹奖,书每问平安。
得讣初捐玦,升堂巳盖棺。穗帷神默渺,丹旐涕汍澜。
公昔含香入,时争捧辔看。人伦推秉鉴,名理伏登坛。
列署官何负,三州路自宽。诗能卑大历,禅颇洽长干。
吴曲工齐瑟,滇游泣楚冠。还山甘寂寞,开径逐盘桓。
颐解诸家定,挥毫六代残。十千尊是桂,八十梦犹兰。
阁束新诗卷,船收旧钓竿。却怜来独晚,江海一辛酸。
定水山中多古桂,老璘结茅来避世。囊中少试蒸花法,正藉烟霏作舆卫。
谁令作诗传世人,一时搅动声闻尘。百年公案结未了,复翁拈起还清新。
唱开石壁壁成字,百颗明珠照天地。不关旃檀林下风,薰破枯禅半边鼻。
吾闻佛家别有众香国,我亦三生学禅客。若为一洗六根空,从子归来分半席。
空对鲸波哭杜鹃,修文已入镜中天。苍龙宫里回螭驭,知是清宁第几年。
跏趺真作坐禅僧,不学窗间故纸蝇。湛若琉璃含宝月,此中无减亦无增。
飞盖霁色新,爽气来青嶂。行行见洪河,洪河流汤汤。
津吏向我言,夜雨添新涨。一叶凌浩渺,沸波溅其上。
鼓棹度中流,东西迷所向。雷车争砰鍧,雪屋互排荡。
儿女色如土,老夫神犹王。自矢管公诚,岂忧蔡姬荡。
篙师若有神,布帆遂无恙。三老顾何能,呵护赖神贶。
腐儒一寸心,幸哉天吴谅。刺剌抚儿女,无庸太惆怅。
宦海多风涛,绝胜洪河浪。
鸊鹈之膏双干将,灯下拂拭生神光。青蛇赤蛟欲隐跃,忽令四座惊寒霜。
雀环色黄犀靶黑,积铁传来海东国。风胡欧冶知何人,却带千年战场色。
娄城斗气非模糊,雄者不飞雌不呼。床头夜夜肯相守,吾家大阮频摩挲。
男儿意气自奇突,试脱儒衫舞《回鹘》。莫借他人去报仇,尊前且伴封侯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