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注释
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赏析

  这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这句诗化用了唐人诗句:孟郊“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杜牧(一作许浑)“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径香寒蜂未知”(《初春舟次》)。苏轼学古而不泥,前人诗句的造意,加上自己观察的积累,熔炼成这一佳句。“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江中自由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潋滟的视觉印象。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哲理思索。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

  “蒌蒿满地芦芽短”,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正是河豚欲上时”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苏轼就是通过这样的笔墨,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在苏轼眼里,这幅画已经不再是画框之内平面的、静止的纸上图景,而是以内在的深邃体会和精微的细腻观察给人以生态感。前者如画,后者逼真,两者混同,不知何者为画境,何者为真景。诗人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创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公元1085年(神宗元丰八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本首诗是其第一首。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登高峰兮俯幽谷,心悴悴兮念群木。见樗栲兮相阴覆,
怜梫榕兮不丰茂;见榛梗之森梢,闵枞橎兮合蠹。
槢桡桡兮未坚,椲桹桹兮可屈。
櫁du樽兮不香,拔丰茸兮已实。岂元化之不均兮,
非雨露之偏殊。谅理性之不等于顺时兮,
不如瘱吾心以冥想,终念此兮不怡。
儓予莫识天地之意兮,愿截恶木之根,倾枭獍之古巢,
取□童以为薪。割大木使飞焰,徯枯腐之烧焚。
实非吾心之不仁惠也,岂耻夫善恶之相纷。
且欲畚三河之膏壤,裨济水之清涟。将封灌乎善木,
令橚橚以梴梴.尚畏乎众善之未茂兮,
为众恶之所挑凌。思聚义以为曹,令敷扶以相胜。
取方所以柯如兮,吾将出于南荒。求寿藤与蟠木,
吾将出于东方。祈有德而来归,辅神柽与坚香。
且忧颙之翩翩,又愁狖之奔驰。及阴阳兮不和,
恶此土之失时。今神柽兮不茂,使坚香兮不滋。
重嗟惋兮何补,每齐心以精意。切援祝于神明,
冀感通于天地。犹恐众妖兮木魅,魍魉兮山精,
上误惑于灵心,经绐于言兮不听。敢引佩以指水,
誓吾心兮自明。
傲吏身闲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楼。
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

山头霞彩发天光,初日曈昽射短冈。莫使吹箫寻古曲,直宜点额作新妆。

不禁风雨飞来急,颇觉园林减却香。花下凌波奏奇舞,腰支尺六笑垂杨。

粼粼水增波,叠叠云弄影。
昔夸春径妍,今爱秋塘静。
芳筵集宾彦,清宴除艳靓。
时当爱雨馀,苍翠献林岭。
既忻冲抱舒,复快远目骋。
仰嘉钟鼎人,而乃眷箕颍。
深营察高趣,雅咏发沉景。
独使和者难,一夕愁欲瘿。

兔丝附朴樕,佳木生高冈。弱蔓失所依,佳木徒苍苍。

两美不同根,高下永相望。相望无穷期,相思谅徒为。

同车在梦想,忽觉泪沾衣。不恨岁月遒,但惜芳华姿。

严霜萎百草,坐恐及兹时。盛年无再至,已矣不复疑。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先皇遗恨鼎湖弓,世及家传总大公。谁误礼经争继统,妄拚尸谏效孤忠。

弟兄共托施生茑,男子偏迟吉梦熊。片纸病中哀痛诏,前星翘首又移宫。

黄榆高不极,临眺亦奇哉。河势中原坼,山形上党来。

白云横塞断,寒峡倚天开。摇落清秋色,多惭作赋才。

当年无奈气狂何,醉檄涪翁弃短蓑。晚落炎州磨岁月,欲从诸蜑丐烟波。

与君共作长江礧,况我能为南海歌。身世即今良可见,不应老子尚婆娑。

暂别斋扉数日余,重来整顿案头书。
砚池乾恐蚍蜉入,笔管闲容果臝居,
叶长密留梅实少,笋生多补竹茎疏。
匆匆未暇供吟课,莺送清声一起予。

熊盈娘子董双成,王母前头一对行。天陌偶逢秦弄玉,相将凤管和鸾笙。

重台信严敞,陵泽乃间荒。石蚕终未茧,垣衣不可裳。

秦芎留近咏,楚蘅搢远翔。韩原结神草,随庭衔夜光。

唐朝空自贵宏词,科目何尝得退之。
掌制徒闻夸子厚,残篇仅见命敦诗。
堪嗟实录无完传,太息淮西有后碑。
寄语莆田紫薇老,文章盖世例如斯。

泮宫儒先谢安石,平生笑傲东山游。朅来客授江湖晚,不废声延涧壑秋。

青青子衿惜分索,馥馥芳袖萦离愁。丈夫富贵恐不免,富贵应须趁黑头。

平生初志已酬之,怀抱怡然寂有归。
古帙懒开缘得意,幽房长闭为忘机。
数行鸟阵连云没,一带泉声隔岭微。
道合古今浑总是,何须更虑昔年非。
萍乡路与醴陵通,溪上长亭草木中。
行尽江南有山处,门前隔水是湘东。

我家远在南海头,朝夕相见惟罗浮。等闲采药逢云母,几度寻真到石楼。

客路俄经华阴县,太华三峰望中现。不见花开玉井莲,空看泉泻冰崖练。

闻道希夷睡正酣,满山松桂锁云岚。欲访神仙问丹诀,云深无处觅鸾骖。

阴云拂地散丝轻,长得为霖济物名。夜浦涨归天堑阔,
春风洒入御沟平。轩车几处归频湿,罗绮何人去欲生。
不及流他荷叶上,似珠无数转分明。

樊郎昔补太常掾,郊祀通天致敬时。先过罘罳张鼓乐,复从卤簿建旌旗。

颁宣即用金书刻,读祝还令玉版持。今日江南见樵者,命渠歌作赠行诗。

暗喜莲峰作近邻,拨开云雾见师频。
有时问个艰难字,便沐周旋说与人。
唐李监应留后迹,汉蔡邕想是前身。
堪嗟继踵无徒弟,笔法收藏在渭滨。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