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当年谢安隐居在东海,出仕做官鬓发已霜秋,中年难与亲友别,只有音乐可以减轻我的离愁别绪。一旦功成名就,准备返归东海,谁料抱病入西州。做官困扰了隐居的雅志,遗恨寄托于田园山丘。
既已年高衰朽,便当及早划筹,要做百姓穿粗裘。返回故乡遵迢千里,选取佳地长住久留。酒醉放歌君相和,醉倒在地君扶我,只有醉时忘忧愁。任凭刘备笑我无大志,我却甘愿身居平地,仰看他高卧百尺楼。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东武:指密州。
子由:苏轼之弟文学家苏辙字。
彭门:指徐州。
此曲:指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词。
安石:谢安,字安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名臣,以功封建昌县公,死后赠太傅。东海:谢安早年隐居会稽(今浙江绍兴),东面濒临大海,故称东海。
“从事”句:意为谢安出仕时鬓发已开始变白。谢安少有重名,屡征不起,直到四十多岁才出仕从政。
“中年”两句:《晋书·王羲之传》:“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丝竹,泛指管弦乐器。
“一旦”三句:意思是说谢安功成名就之后,一定准备归隐会稽,不料后来抱病回京了。西州,代指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市)。
雅志:指退隐东山的高雅的志趣。轩冕(xuānmiǎn):古代官员的车服。借指做官。
沧洲:水滨,古代多用以指隐士的住处。
岁云暮:即岁暮。云,语助词。
要褐裘(qiú):指换上粗布袍,意为辞官归乡,作普通百姓
迟留:逗留,停留。
“惟酒”句:语本《晋书·顾荣传》:“恒纵酒酣畅,谓友人张翰曰:‘惟酒可以忘忧,但无如作病何耳。”’
“一任”二句:意思是说,任凭有雄心大志的入瞧不起我们,也不去管它了。刘玄德,刘备。

鉴赏

  上阕咏史,写东晋谢安的经历,意在“以不早退为戒”。发端明点“安石”,领起上半阕。词人的写作角度比较独特,既不写他经天纬地的才能,也不写他建功立业的辉煌,由是写他人生的另一侧面。劈头就写谢安中年出仕的尴尬:他本来隐居会稽,踏上仕途时鬓发已开始染上秋霜,令人吃惊。再写人情的难堪:人到中年,与亲友相别时觉得难舍难分,于是借音乐来抒写离愁。由后突出他一向抱有的功成身退的心愿: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语气多么肯定,多么坚决,确实是对史书中所谓“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晋书》)数语准确的表述。由结果却是“扶病人西州”,这就反跌出困於轩冕不遂雅志的“遗恨”。这种“遗恨”,便是作者引出的鉴戒——“不早退”。词中的“困轩冕”只是一个文雅的或婉转的说法,实际上(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与贪恋功名富贵是联系在一起的。

  下阕述怀,设想早日“退由相从之乐”。换头“岁云暮”三字承上转下,“岁暮”当指年华老大,“早计”是对“遗恨”由言,其内容便是“要褐裘”,亦即辞官归隐,过平民生活。以下七句是由此产生的设想:在归乡的千里长途中,每逢山水名胜或有贤主、良朋接待之类好的去处,可以随意逗留,尽情游乐,不必如官场中人因王命在身由行道局促,一层:我带着醉意唱歌时你跟着唱和,我因醉酒倒下时你要搀扶我,——只有酒是可以使人忘怀得失的,二层:这样,有雄心大志的人会瞧不起我们,那就悉听尊便好了,我们只管走自己的路,三层:这种种设想,情辞恳切,言由中发,有如骏马驻坡,不可遏止,充分表现出词人对辞官归隐由享弟兄“相从之乐”的夙愿。“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极写想象中“退由相从之乐”的情态,简直是对二人的“合影”。篇末“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两句,反用典故,并非真要趋同胸无大志的庸人,由只是强调素愿的坚定不移,这体现了用典的灵活性。

  同《南乡子》(东武望余杭)、《醉落魄》(分携如昨)、《减字木兰花》(贤哉令尹)等词作一样,这首词着重表现了苏轼前期思想的另一面,虽然“功成名遂”尚未实现,出仕思想仍占上风,但在某种程度上徘徊于出处之间,却是可以肯定的。早在嘉祐五年(1060)苏氏弟兄寓居怀远驿时,即有“夜雨对床”,“为闲居之乐”(苏辙《逍遥堂会宿二首》引、《再祭亡兄端明文》等)的口头约定,这一回正是对前约的重申,当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对其弟的安慰,词中流露出深厚的兄弟之情。不过,他在诗词中不断表达的这种归卧故山的雅志,最终还是没有实现。苏辙词中的“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倒成了他们此后生活的写照。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八月,“相从彭门百余日”的苏辙打算离开徐州,赴南都(今河南商丘)留守签判任,临行前作《水调歌头》词告别。苏轼“以其语过悲”,便写下了这首和作,对其弟加以宽慰。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

岚横秋塞雄,地束惊流满。

彩鸾去,适怨清和,锦瑟谁共理。奈春光渐老,万金难买,偷钱空费。岸草烟无际。落花老地芳尘委。翠袖里,红粉溅溅,东风吹泪。
任鸳帏底。宝香寒、金兽慵熏绣被、依依离别意味。琼钗暗画心期。倩啼鹃、为催行李。黯销魂,但梦逐巫山,情牵渭水。待得归来后,灯前深诉憔悴。
一机寒水小吴绫,数幅荒林老画屏。
却恐秋光太憔悴,照天宫锦拒霜明。

隐矣何须复著书,百年清暇惜三馀。劣如老马知文事,敢比犹龙在物初。

秘苑待君勤校理,荒亭无客问玄虚。难期敷衽论心会,且托天涯尺素鱼。

十六年前莽少年,当时赤手欲回天。誓师雷雨穷荒外,开国河山落照边。

往事已怜成过电,雄姿未称画凌烟。于今不作登坛梦,渔鼓声中号散仙。

鸿鹄远矰弋,鱼鸟脱池笼。
始觉一无物,方知万事空。

旧习深知误,虚名久自羞。故人犹比数,文苑昔同游。

婺女遗言绝,胡公学制优。料君施善教,才俊满南州。

一川佳景疏帘外,四面凉风曲槛头。绿野平流来远棹,青天白雨起灵湫。

大道无名无说。休恁谩生分别。火灭与烟消,便是良辰佳节。宜拙。宜拙。认取春花秋月。

薄暮有所思,终持泪煎骨。春风惊我心,秋露伤君发。

晓峰高出半天横,环抱沧波似镜明。一叶孤帆山下过,遥看红日碧涛生。

两过安禅寺,皆言尚未归。
情知相见近,犹欲复来辞。
滩浅舟行涩,风轻雨下微。
白云回首地,天阔柳丝丝。

井邑银山匝画屏,层檐飞翼入苍冥。晓穿帘幕扶桑日,夜浸栏杆紫汉星。

春水涨来斜涧白,炉烟抹去半峰青。无边光景归吟日,莫向樽前辨醉醒。

一春不闻春禽啼,何处草绿裙腰齐。乍喜相邀出郭游,庆丰堤南涚水西。

翩翩肩舆相趁去,红缨紫鞚争先度。双林磴道一凭栏,出门问个东皋路。

王孙待我香界庵,轩轩同扶下石龛。笑指前村万缬红,铺茵设席来微风。

不用金盘堆玉脍,飞花自满颇黎钟。小队花间低按曲,曲中唱道春归速。

城阴笳吹落斜阳,日暮莺啼过修竹。更炊京稻煮河鱼,重向东皋亭上呼。

主人忘势客忘分,道旁醉倒酒家垆。明朝三斗看朝天,白头闲共春风颠。

高阁临霄久不开,断碑风雨独徘徊。只今重葺风墙日,倍想当年梁栋材。

瞻拜圣经同日月,摩挲礼器象云雷。登临平揖龙山塔,恍见奎光接上台。

草湖富地利,开屯集众工。屯兵杂戍卒,合作力不慵。

但多播种劳,而无芟薙功。良田与恶草,相伴各青葱。

耕报虽卤莽,终不碍岁丰。薰风五月交,雪山水融融。

长渠亘百里,畎浍无不通。灌溉既云足,曲折任所终。

永无水旱忧,日见仓禀充。兵食与民食,乃将取携同。

煌煌万世利,创作饮群公。使臣莅斯土,曲守唯兵农。

高秋看刈获,原野来清风。椎牛饮将士,拾穗喧儿童。

劝其广积蓄,节俭免困穷。

声名凛凛动寰区,忠义存心老不渝。
奋不顾生惟尽节,虞无遗策悉嘉谟。
独提南服三千旅,首冒重围万死涂。
时事已更身已逝,惟将阴德付鵷雏。
山居猿狖最多情,啸月旋风伴醉醒。
昨夜灵敏声霜外,元来不比在家听。

一椽也算吾庐寄,敲也宜棋。诵也宜诗。珍重平安日报知。

阑干每到愁时倚,风也离披。月也凄迷。又是天寒日暮时。

十年湖海忆明光,此日追随鹓鹭行。月色渐辞仙苑树,天风遥下御炉香。

章缝尽逐貂珰入,鼓角偏将凤吹长。满眼阳春词赋客,谁因笔墨赋长杨。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