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词当为悼念随作者贬谪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写岭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面唇红,高情逐云,不与梨花同梦,自有一种风情幽致。上阕通过赞扬岭南梅花的高风亮节来歌赞朝云不惧“瘴雾”而与词人一道来到岭南瘴疠之地;下阕通过赞美梅花的艳丽多姿来写朝云天生丽质,进而感谢朝云对自己纯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互为知己的情谊,并点明悼亡之旨。全词咏梅,又怀人,立意脱俗,境象朦胧虚幻,寓意扑朔迷离。格调哀婉,情韵悠长,为苏轼婉约词中的佳作。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翻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探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探),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像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在得其神韵。张贵《词源》论及咏物词时指出:“体物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此词,可以窥见其艺术技巧的精湛。
此词当作于公元1096年(绍圣三年)。据《耆旧续闻》《野客丛书》记载,此词乃苏轼为悼念死于岭外的歌妓朝云而作。作者创作这首词时大约60岁。
自我游毗陵,五年今于兹。未尝不闵雨,未尝不苦饥。
成汤周宣世,岂复能过斯。上无桑林祷,下无云汉诗。
赤子饿沟渠,良田生蒺藜。听于闾里间,愁毒不可为。
思得一贤人,救其渴与饥。上天似悔祸,子乃今来尸。
爱民在恭俭,自可为吏师。但恐百里小,膏泽难尽施。
子本湘乡君,湘人望子来。下难兄弟别,上顾坟墓违。
将母以谂君,上书再三辞。朝廷欣然许,多士咸谓宜。
为政推此心,可令孝者慈。吾闻屠牛刀,不贵于割鸡。
思君苦道远,莞尔寄此词。
累累东田瓜,葛藟相缠牵。自非同根株,那能久不迁。
爱子莫逆好,婉恋尊酒前。胡为互分合,复此当离筵。
出门忽千里,念远繁忧煎。临岐一挥手,踟蹰顾櫜鞬。
古交气谊固,松柏保岁寒。亮君秉高哲,抱策申赠言。
金风簌簌敲梧井。画屏耿耿摇灯影。屋角月华明。树头鸟鹊惊。
年光流水去。青镜催迟暮。便欲泛仙槎。苕苕河汉赊。
江边相遇便相携,双去双来羽翼齐。若到间关花下语,白鸥那得及黄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