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神子·恨别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欲寄 一作:寄我)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流离天涯,思绪无穷无已。相逢不久,便又匆匆别离。拉着佳人,只能采一枝暮春的杏花,含泪赠别。你问春天还剩多少,即便春意尚在,又能和谁一同欣赏?
三月的隋堤,春水缓缓。此时鸿雁北归,我却要到飞鸿过冬的湖州。回望旧地,清清浅浅的泗水在城下人淮河交汇。想要让泗水寄去相思的千点泪,怎奈它流不到湖州地。
注释
江神子:词牌名,即“江城子”。
东风:代指春天。
隋堤:指汴河的河堤,因建于隋朝而得名。
背归鸿:词人南下湖州(今属浙江)而大雁北飞,所以说是“背归鸿”。
彭城:即徐州,汉高祖刘邦的家乡
楚江:即泗水。

鉴赏

  此词作于元丰二年(1079)三月,为苏轼由徐州调至湖州途中。词中化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发了作者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

  词的上片以感慨起调,言天涯流落,愁思茫茫,无穷无尽。“天涯流落”,深寓词人的身世之感。苏轼外任多年,类同飘萍,自视亦天涯流落之人。他在徐州仅两年,又调往湖州,南北辗转,这就更增加了他的天涯流落之感。这一句同时也饱含着词人对猝然调离徐州的感慨。“既相逢,却匆匆”两句,转写自己人徐州人士的交往,对邂逅相逢的喜悦,对骤然分别的痛惜,得而复失的哀怨,溢于言表。“携手”两句,写他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最后离开此地时依依惜别的动人一幕。“携手佳人”,借人佳人乍逢又别的感触言离愁。“和泪折残红”,写作者面对落花,睹物伤怀,情思绵绵,辗转不忍离去,同时也是写离徐的时间,启过拍“为问”三句。末三句由残红而想到残春,因问东风尚余几许,感叹纵使春光仍在,而身离徐州,人谁同春。此三句通过写离徐后的孤单,写对徐州的依恋,且笔触一波三折,婉转抑郁。

  词的下片即景抒情,继续抒发上片未了之情。过片“隋堤三月水溶溶”,是写词人离徐途中的真景,将浩荡的悲思注入东去的三月隋堤那溶溶春水中。“背归鸿,去吴中”,亦写途中之景,而意极沉痛。春光明媚,鸿雁北归故居,而词人自己却人雁行相反,离开徐州热土,南去吴中湖州。苏轼是把徐州当成了他的故乡,而自叹不如归鸿。“彭城”即徐州城。“清泗人淮通”暗寓作者不忍离徐,而现实偏偏无情,不得不背鸿而去,故于途中频频回顾,直至去程已远,回顾之中,唯见清澈的泗水由西北而东南,向着淮水脉脉流去。看到泗水,触景生情,自然会想到徐州(泗水流经徐州)。歇拍三句,即景抒情,于沉痛之中交织着怅惘的情绪。徐州既相逢难再,因而词人欲托清泗流水把千滴相思之泪寄往徐州,无奈楚江(指泗水)东流,相思难寄,令词人不禁怅然若失。托淮泗以寄泪,情真意厚,且想象丰富,造语精警;而楚江东流,又大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感情沉痛、怅惘,读之令人肠断。

  此词写别恨,采用了化虚为实的艺术手法。作者由分别之地彭城,想到去湖州途中沿泗入淮,向吴中新任所的曲折水路;又由别时之“和泪”,想到别后的“寄泪”。这样,离愁别绪更显深沉、哀婉。结句“流不到,楚江东”,别泪千点因春水溶溶而愈见浩荡,犹如一声绵长的浩叹,久远地回响在读者的心头。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三月。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因不满王安石的新法,请求出京任职。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随后调往湖州任知州。此词即作于苏轼由徐州调至湖州途中。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讼闲征赋毕,吏散卷帘时。听雨入秋竹,留僧覆旧棋。
得诗书落叶,煮茗汲寒池。化俗功成后,烟霄会有期。
红入桃腮,青回柳眼,韶华已破三分。人不归来,空教草怨王孙。平明几点催花雨,梦半阑、欹枕初闻。问东君,因甚将春,老了闲人。
东郊十里香尘满,旋安排玉勒,整顿雕轮。趁取芳时,共寻岛上红云。朱衣引马黄金带,算到头、总是虚名。莫闲愁,一半悲秋,一半伤春。
挂冠知止足,岂独汉疏贤。入道求真侣,辞恩访列仙。
睿文含日月,宸翰动云烟。鹤驾吴乡远,遥遥南斗边。

灵州千载寺,郭璞谶犹存。壁峭通禺峡,江清见石门。

溪山新命驾,风土旧承恩。盛气当年事,从今更可论。

楚人少眉寿,此翁七十馀。剕士多轻扬,此翁乃好书。

世医悦肤浅,此翁识古初。习俗争锥刀,此翁尚玄虚。

数欲见此翁,为其亦起予。责人必求备,尧舜犹病诸。

渔者公阅休,逸人狂接舆。有之幸见告,我且从彼居。

温泉暖滑留余香,芙蓉出水红生光。
宝钗义髻嚲龙凤,力困未必忺霓裳。
斂衣侧步无穷意,犹胜朝来海棠睡。
谁知迎洗锦绷儿,已在华清赐浴时。

孤云天末山数峰,峰头隐隐衔乌龙。遥临北岭望故国,行歌负贩舟车通。

时当高秋雨霜后,木叶纷乱号悲风。声华一梦水流去,名迹千古山争穹。

津桥烟草阙双峙,驰道莓苔门九重。鸣銮飙驭杳何许,蓬莱顶上云濛濛。

徒惊朝市屡更变,遑问邱垄多英雄。鼎湖龙去自不返,非烟长锁琉璃宫。

当年真圣受天命,香生菡萏祥光红。宫前父老尚能说,顾瞻遗宇悲涕中。

桥山松柏閟弓剑,有时宝气飞长虹。今主绍述更神武,回眸一视云烟空。

请封章疏几时上,振跸行闻来自东。功成亦念创基业,从此不复言兵戎。

我生多难伤暌离,茫然却顾当何归。伏辕不作马思奋,塌翼应怜鸟倦飞。

临风且共一杯酒,要看酒面吹澜漪。不须遐想念今昔,吾庐好在寻归期。

湖上雪,银砾散奁华。黄竹歌残山夜月,琼林玉坠镜台花。

沙雁泣悲笳。

梅竹畔,粉蕊落轻纱。柳叶不分张黛巧,絮团还绕谢帘斜。

白屋万人家。

妾年十四五,自矜颜如花。靡容翳鲛绡,腻理覆蝉纱。

耳珰垂明月,脸晕凝朝霞。黄金理钗纛,碧珠缀鬓鸦。

褰帷当户坐,皎皎灿天葩。麝火博山然,云母屏风遮。

女师勤针薾,侍婢理筝琶。母兄命良媒,交口称柔嘉。

自缘根本好,那复委泥沙。岂知盛年去,空闺自长嗟。

五陵轻薄儿,纷纷斗骄奢。遂言邻女美,弃妾不复誇。

含羞临晓镜,恐似鸠盘茶。

迷者似河沙。想世间、学者如麻。万中敬信无一悟,观今视古,浮生浊梦,个个都差。达了莫矜夸。访洞天、闲卧烟霞。他年归去方知得,瑶台阆苑,神仙乐处,四序仙花。

潋滟离杯泛九霞,还家未久便辞家。出门恻恻重闱远,前路漫漫万里赊。

不怕狂风妨去鹢,偏愁寒月照栖鸦。诸生凝望须君至,共赋新诗赏雪花。

买陂塘旋栽杨柳,不妨三月农务。溪翁走报新痕涨,昨夜西山雷雨。

将没渚。有复道双洲,缭绕通孤屿。黄鹂对语。正春色暄妍,物华明媚,好在浴沂趣。

天涯路。芳草茫茫如许。蛮笺难写心吕。碧云冉冉春波绿,都是相思情句。

花共醑。似梅与山矾,臭味曾同谱。堤阴树古。要乱絮漫空,柔条蘸水,慎勿折樊圃。

云阙竖空上,琼台耸郁罗。紫宫乘绿景,灵观蔼嵯峨。

琅轩朱房内,上德焕绛霞。俯漱云瓶津,仰掇碧柰花。

濯足玉女池,鼓枻牵牛河。遂策景云驾,落龙辔玄阿。

振衣尘滓际,褰裳步浊波。愿为山泽结,刚柔顺以和。

相携双清内,上真道不邪。紫微会良谋,唱纳享福多。

蜀葵似锦,海榴如火,风拂小亭无暑。菖蒲绿映酒杯红,早知是、明朝重午。

新题相和,良朋快聚,莫问天边晴雨。客中有酒可销愁,且随分、钗符艾虎。

入市原知面可憎,避人聊就小窗灯。矫时嫚物吾何敢,枉已干人病未能。

宦况从来清似水,壮心渐觉冷如冰。行吟莫便伤流滞,如此清闲得未曾。

浔阳送客伤离别。船里清歌咽。烟波夜久梦初醒。

荻花枫叶伴哀吟。不胜情。

天涯飘泊朱颜老。江上西风早。红绡一曲又清秋。

谁将司马旧时愁。画中留。

有子万事足,相与乐湖山。
花迳板舆稳,萱庭衮服斑。
轲亲荣鼎养,鲁国忽丧还。
元气极之母,生贤奠两间。

梧桐叶底雨铃铃,五石苔痕惭上青。最好登楼携客咏,偏宜把酒与君听。

斜侵草阁飘花入,乱点山门带竹扃。闻说溪头春水满,潮来重订种鱼经。

离家岁将暮,归路雨初晴。
水阔空江冷,风高落叶轻。
锦囊倾内史,白璧报双成。
好试千金马,清霜白草平。
南州胜观越王台,天与诗人醉眼开。
云漠边蕃诗要远,水茫茫处潮回去,
人家一半藏烟树,往事千重问石苔。
料得清秋尤好在,一樽重红月明来。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