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苏轼的诗集,描写庐山和杭州的诗篇可说不少,但是这一首《观潮》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却很特别,极具禅味。
就苏轼的庐山诗而言,他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别开生面;他写的西湖诗“波光滟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也独步古今。前者哲理趣味极浓,说明如陷在里面跳不出来,就常被现象迷惑而看不到客观事物的真相。后者观察景物敏锐而深刻,譬如恰到好处。《观潮》一诗,也是继于以往人生体验,看清自己心随境转、杂念丛生的冲动之后的淡雅,不随着冲动妄念走。
从诗的命意看,可以看出诗人对庐山的风景和钱塘江潮慕名已久,常萦于梦寐。似乎如果不能身历庐山之境,一赏烟雨迷濠之奇;如果不能目睹钱塘江潮,一看它万马奔腾,势撼山岳之壮,真是辜负此生,千般遗憾,难以消解。可是后来攀登庐山,出任杭州刺史,饱览了庐山的烟雨,欣赏了一年一度的钱塘江潮,反倒觉得客观的景物究竟是旷世稀有还是平淡无奇,也不过是自己主观意识的驱动。烟雨的聚散飘忽,江潮的自来自去,似乎不再那么激烈澎湃,不过是风幡不动心妄动。
以禅理入诗的历代诗人都有,唐代的王维可以说是代表,因为他追慕隐逸恬静,后来更皈依佛教,所以很多诗表现了出尘的思想。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都是例证。苏轼在经历过宦海风涛,经历了人生道路上的许多坎坷之后,产生“及至到来无一事”的禅语,也是烦恼即菩提的真实价值。
苏轼借《观潮》为题,抒写了一种经历妄念躁动,转而豁然超越的思想,有佛家的禅宗情调。所谓禅宗,有南北之分,北宗强调“住静观心”、“慧念以息想,极力以摄心”;南宗则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以达到“无念为宗”。苏轼在诗中说的“及至到来无一事”,就是把自己妄念看清,恍然看清自己之后,细想这与苏轼当初未来时的千般期待、万分遗憾,显得很可笑了。
不枝惟叶茂,无干信中空。所以免摧折,为依君子风。
步月空阶下,蟋蝍迫人啼。急扶邛竹杖,越过画楼西。
登楼望南山,山峰如髻丫。西头云起处,定自故人家。
谁家采莲女,面如白玉盘。相对悄无语,风吹荷叶翻。
晓行秋川上,无柰秋色何。芙蓉难堪折,却愁零露多。
仙不在菖蒲涧,佛不在风幡堂。劳君打包出东林、骑鹤离武昌。
与君携手南极旁,坐看东海恶潮撼乐浪、西峤战云连点苍。
地下斗麒麟,天上笯凤凰。有矢不得射贪狼,有弓不得挂扶桑。
三十六军尽女子,军中之气安得扬?乘轩三百人,济济何跄跄?
江南李花河北杨,天下方歌妩媚娘。瓮头揭取六一泥,放出北斗斟天浆。
上天谁禦蛟龙车?渡海谁驾鼋鼍梁?地下主者媪不翁,天上主者刘而张。
烈烈蚩尤魂,持头欲咋古帝轩辕黄。千秋万岁心徒伤,横来小者侯而大者王。
乃今置之祝融汪,古月不凉今月凉。不生不死,百草何用神农尝?
长剑玉珥鸣琳琅,北收黄河南收江,乾坤纳纳一钵藏。
筮亦不能短,龟亦不能长。赤手捧出日月双,九头之纪重纪天地人三皇。
北不尽幽燕,南不尽荆扬。呼取天孙为织裳、牵牛为服箱。
胡为乃与下界虮虱徬徨重徬徨。古来颜回为素臣、仲尼为素王。
华衮斧钺,笔削终日忙。有天仅倚杵,压头头不昂。
丈夫动辄计万世,毕竟几人遗臭与流芳。麟乎麟乎逢鲁圉,凤兮凤兮趋楚狂。
僬侥之民不自小,乃与龙伯大人之国相颉颃。天欲无三光,地欲无五常。
世间狐貉瞰人尽,更遣虎豹来九阊。与君相逢今日竟何日,非苏非李落日吟河梁。
三万六千椰酒觞,饱有荔枝饥槟榔。三生一穗沉水香,死不用青蝇吊仲翔,生不用金鸡下夜郎。
罗浮仙蝴蝶,作茧供衣裳。香溪之水春可航,朱明洞天径未荒。
送君此去吾亦隐,四百三十二君待我开草堂。麻姑、玉女、梅花、美人尽列侍,人间无此温柔乡。
噫嘻乎嗟哉!白云乡是温柔乡。
今之人材可屈指,魏季宁都隐君子。放舟溟海六月风,茧足幽州八千里。
巨鱼吞舟人食人,白浪黄沙入睚眦。危途曾不废啸歌,壮心已觉齐生死。
往时为我言翠微,诸峰秀出旁无依。丹崖劖削下绝地,石窦委曲中开扉。
蚍行猿引步且伏,径尽高原见茆屋。分星牛斗即比邻,福地金精若奴仆。
良朋或近或远方,伯兄仲兄齐雁行。干戈之际独无事,花下往往闻宫商。
盈阶况复美子弟,讲德馀暇兼文章。有时雄辨相奔射,偏师角立还坚壁。
有时急难相周旋,首尾皆至如率然。嗟哉古道久已丧,老矣馀生复谁望。
闻君近者结吾庐,亦拟吾庐结其上。
雄胜东南越与吴,光华使节暂驰驱。比年郡邑多疲俗,今日朝廷用老儒。
固有风声镇媮薄,何妨膏泽慰焦枯。公馀且尽登临兴,严召终难缓走趋。
杯传梦尾共推予,客里风光岁又除。岂但故园千里隔,眼前人已怅离居。
寄谢西朝相,神奸古有图。如何延客处,庭燎照丰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