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专写词人人生与思想发生变化时的心态词,上片写秋夜秋风的冷势与词人不眠的心态,下片从相思的角度来烘托词人不热衷于回朝效命的心态。全词通过描写秋夜秋风秋月秋冷秋思来渲染词人的秋“愁”,这是继柳永之后,作心态婉约词的成功尝试。
上片,写秋夜秋风的冷势与词人不眠的心态。开头一句,气势磅礴。“昨夜”点时间,“秋风”点时令,“万里”点风势。第二、三句写深秋夜风冷煞人:白色的月光进到室内,冷光加冷色,“冷透人衣袂”。“冷透”二字,极其传神地将人的冷感带上了穿透力。由于秋夜秋风秋月秋冷,引发最后两句描写其后果:词人就是被大被裹住,还是“愁不寐”。那“愁”不是因为太冷,而是有难言之隐;词人“那堪玉漏长如岁”。“那堪”不是因为“玉漏”滴得太慢,而是有心理上的障碍。这种“愁不寐”、“玉漏长如岁”,道出了词人难盼天明的煎熬心态,可谓人木三分。这一过渡句没有立刻给予回答,只好留待下片分解。
下片,从相思的角度来烘托词人不热衷于回朝效命的心态。第一句就开门见山地道出:我这个旅居外地的游子,还没有回朝廷的打算。“功名真已矣,归计亦悠哉。”(苏轼《过淮三首赠景山兼寄子由》)第二、三句从相思的角度来回答为何“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梦停止了,人清醒过来了,痛苦啊,“魂销”魄散,肝肠寸裂,似有“夫人,魂以守形,魂散则形毖。今别而散,明恨深也”(江淹《别赋》)的愁恨。再看看“枕”上,满是“相思泪”:问我能有几多愁,恰似一眶泪水向枕流。
最后两句,写“愁”上加“愁”,秋夜秋风秋月秋思愁煞人。“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此句尤为抒写了羁旅思妻的感伤情怀,为相思而憔悴消瘦。“新书报我添憔悴”,妻子近日来信,说她因思“我”而一天比一天憔悴!说月能“冷透人衣袂”,说“玉漏长如岁”,是无理的,但却合情。另有龙注引简文帝诗,仅出“衣带宽”意,没有联系两句词的上下文意笺释。按此处词意当从柳永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凤栖梧》)中脱化而出,况且,“衣带渐宽”、“憔悴”等字面也有关连。
此词《总案》与《编年录》失载,朱本、龙本未编年。苏轼凡秋中为客者七,惟公元1085年(元丰八年乙丑)由常州赴登州,九月经楚州遇大风一次,最与此词相符。《与杨康公三首》其三写于赴登州途中,云:“两日大风,孤舟掀舞雪浪中,但阖户拥衾,瞑目块坐耳。杨次公惠酝一壶,少酌径醉。醉中与公作得《醉道士石诗》,托楚守寄去,一笑。某有三儿,其次者十六岁矣,颇知作诗,今日忽吟《淮口遇风》一篇,粗可观,戏为和之,并以奉呈。”又,《书遗蔡允元》:“仆闲居六年,复出从士。白六月被命,今始至淮上,大风三日不得渡。”这与词中“秋风来万里”、“羁舍留连”甚合,故编元丰八年乙丑(公元1085年)九月,作于楚州。
鼯鼠终成五技穷,老于文字苦无功。谩将平日雕龙口,细为离骚说豸虫。
拟借丹青画作图,退休老子作渔夫。凤凰池上虽荣贵,何似清闲看浴凫。
五字酬君诗百篇,知音免负伯牙弦。淹留子贱弹琴地,怅望兰成射策年。
术到仙真皆羽化,师无前敌在中权。古今风雅人多少,名下声华不浪传。
去秋把君臂,芝兰欣同趣;裘葛忽更非,江云隔渭树。
幽人叹索居,形影相谈吐;况乃云疾病,杜门惜跬步。
翘望古人来,风波不可渡。近传胡儿马,远避汉人戍;
日夕舟楫通,不妨任去住。遗我诗百篇,何如一惠顾!
八月九日天气凉,老仙会客登高堂。会稽太守廊庙器,黼黻政事多文章。
乌台御史守风节,州牧县令皆循良。盍簪偶尔动清赏,开筵四座罗壶觞。
太玄真人眉宇秀,辞辨析理推毫芒。举杯问答兴未已,歌舞落日增辉光。
娇鬟戏作猛将跃,大娘解演词人狂。冰弦戛击筝雁度,玉板拍裂鸣鼍轰。
婵娟鬓亸珠阿娜,细腰裙动金珰琅。霜糖炊粳荐膏膋,海错饤盘传蔗浆。
蜡炬照席飞银烬,桂花绕屋吹天香。人生得意须尽醉,酒渍啼痕秋梦长。
东山谢傅等陈迹,洛阳金谷何茫茫。月明上马清露下,无使乐极生悲伤。
人生依骨肉,胡乃有四穷。百族自食力,其奈兹疲癃。
俯仰各相失,出入将焉从。窥户绝爨烟,四壁凄其风。
牛衣纵不暖,犹与妻孥同。吁嗟兮茕独,偃卧披蒿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