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
羁舍留连归计未。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昨夜的秋风好似从千里之外吹来。皎洁的月光爬上了寝息之所的帷帐,寒意透入人的衣袖。我抱着被子心中愁苦难以入睡。哪里还能忍受玉漏慢慢滴漏。
我这个旅居外地的游子,还没有回朝廷的打算。梦里醒来凄绝伤神,枕上都是相思的泪水。衣带渐渐宽松,不为别的什么。只为新到的书信,又平添了许多憔悴。
注释
蝶恋花:词牌名。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屏:屏风。帏(wéi):床帐。
衣袂(mèi):衣袖。
衾(qīn):被子。
玉漏:古代计时器。长如岁:度夜如年。
羁(jī)舍:寄居之处。归计:指回朝廷当官,一说指回归故里。
衣带渐宽:指人因忧愁而消瘦。
新书:新写的信。

赏析

  这是一首专写词人人生思想发生变化时的心态词,上片写秋夜秋风的冷势与词人不眠的心态,下片从相思的角度来烘托词人不热衷于回朝效命的心态。全词通过描写秋夜秋风秋月秋冷秋思来渲染词人的秋“愁”,这是继柳永之后,作心态婉约词的成功尝试。

  上片,写秋夜秋风的冷势与词人不眠的心态。开头一句,气势磅礴。“昨夜”点时间,“秋风”点时令,“万里”点风势。第二、三句写深秋夜风冷煞人:白色的月光进到室内,冷光加冷色,“冷透人衣袂”。“冷透”二字,极其传神地将人的冷感带上了穿透力。由于秋夜秋风秋月秋冷,引发最后两句描写其后果:词人就是被大被裹住,还是“愁不寐”。那“愁”不是因为太冷,而是有难言之隐;词人“那堪玉漏长如岁”。“那堪”不是因为“玉漏”滴得太慢,而是有心理上的障碍。这种“愁不寐”、“玉漏长如岁”,道出了词人难盼天明的煎熬心态,可谓人木三分。这一过渡句没有立刻给予回答,只好留待下片分解。

  下片,从相思的角度来烘托词人不热衷于回朝效命的心态。第一句就开门见山地道出:我这个旅居外地的游子,还没有回朝廷的打算。“功名真已矣,归计亦悠哉。”(苏轼《过淮三首赠景山兼寄子由》)第二、三句从相思的角度来回答为何“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梦停止了,人清醒过来了,痛苦啊,“魂销”魄散,肝肠寸裂,似有“夫人,魂以守形,魂散则形毖。今别而散,明恨深也”(江淹《别赋》)的愁恨。再看看“枕”上,满是“相思泪”:问我能有几多愁,恰似一眶泪水向枕流。

  最后两句,写“愁”上加“愁”,秋夜秋风秋月秋思愁煞人。“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此句尤为抒写了羁旅思妻的感伤情怀,为相思而憔悴消瘦。“新书报我添憔悴”,妻子近日来信,说她因思“我”而一天比一天憔悴!说月能“冷透人衣袂”,说“玉漏长如岁”,是无理的,但却合情。另有龙注引简文帝诗,仅出“衣带宽”意,没有联系两句词的上下文意笺释。按此处词意当从柳永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凤栖梧》)中脱化而出,况且,“衣带渐宽”、“憔悴”等字面也有关连。

创作背景

  此词《总案》与《编年录》失载,朱本、龙本未编年。苏轼凡秋中为客者七,惟公元1085年(元丰八年乙丑)由常州赴登州,九月经楚州遇大风一次,最与此词相符。《与杨康公三首》其三写于赴登州途中,云:“两日大风,孤舟掀舞雪浪中,但阖户拥衾,瞑目块坐耳。杨次公惠酝一壶,少酌径醉。醉中与公作得《醉道士石诗》,托楚守寄去,一笑。某有三儿,其次者十六岁矣,颇知作诗,今日忽吟《淮口遇风》一篇,粗可观,戏为和之,并以奉呈。”又,《书遗蔡允元》:“仆闲居六年,复出从士。白六月被命,今始至淮上,大风三日不得渡。”这与词中“秋风来万里”、“羁舍留连”甚合,故编元丰八年乙丑(公元1085年)九月,作于楚州。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西风澹澹水悠悠,雪点丝飘带雨愁。
何限归心倚前閤,绿蒲红蓼练塘秋。
龟坼沟塍压堤。三农终日望云霓。一番甘雨报佳时。
闻道醉乡新占断,更开诗社互排巇。此时空恨隔云泥。

欃枪一扫灭,阊阖九重开。海晏鲸鲵尽,天旋日月来。

圣情苏品物,龙御辟云雷。晓漏移仙仗,朝阳出帝台。

周惭散马出,禹让浚川回。欲识封人愿,南山举酒杯。

为底先生此水居,正缘不解学颜愚。
身虽乐彼溪山似,名不期而天壤俱。
往事勿言今已矣,当时岂意在兹乎。
拟招故老穷佳胜,烟草萧萧宅一区。

扬眉下喝亦皆空,此性初无瞽与聋。若信见闻非耳目,瞽聋却解振宗风。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尽性时。若圣与仁虽不敢,乐天知命又何疑。

恢恢志意方闲暇,绰绰情怀正坦夷。心逸日休难状处,尧夫非是爱吟诗。

蜂蝶如知春欲归,雨馀莺亦缕金衣。东风尽把杨花剪,吹作满城轻雪飞。

日射敧红蜡蒂香。风乾微汗粉襟凉。碧纱对掩簟纹光。

自剪柳枝明画阁,戏抛莲菂种横塘。长亭无事好思量。

江边踏月入孤舟,水月流光一片浮。
夜静海门雷怒吼,潮头冻杀未甘休。
浅草干河阔,丛棘废城高。白马犀匕首,黑裘金佩刀。
霜清彻兔目,风急吹雕毛。一经何用厄,日暮涕沾袍。

戎旅今年四处家。故乡咫尺是天涯。寻巢未定身如燕,览镜曾经鬓似鸦。

愁对酒,懒看花。青衫老泪感琵琶。侧身天地无刘表,徙倚阑干日又斜。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àn),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ráo)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xiá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jī)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归来朝帝□,忽逢钧天响。悬知浐水游,绝胜汾川赏。

金盆沐罢水沈香,谩解双鬟趁晚凉。蝉翼轻盈笼薄雾,鸦翎闪烁出残汤。

凝脂翠缕风前滑,窣地青丝镜里长。恼杀多情惊一见,似曾行雨下巫阳。

石筛筛兮蔽日,雪叠叠兮薄树。车萧条兮山逼,舟容与兮水路。

悯晨夜之摧挫,感春秋之欲暮。征夫辍而在位,御者局而载顾。

江亭六月江水茫,千里乘风泛彩航。五马佩麟留岭表,一琴随豸入云阳。

儒臣徇国凭经济,圣主垂衣重大荒。却怪执鞭歧路远,望穷南斗认宫墙。

夜静疏星落,山深冷雨悬。浮云如客倦,寒月逼人眠。

性命怜知己,功名负少年。那堪成老大,终岁警烽烟。

两株芳蕊傍池阴,一笑嫣然抵万金。
炎齐照林嫣灼灼,彤霞射水影沉沉。
晓妆无力燕支重,春醉方酣酒晕深。
定自格高难着句,不应工部总无心。

春江江水连江陌,月照行舟送行客。蜀僧弹我绿绮琴,能使一声江水白。

一弦韽韽迟流云,再弦低似曲中君。复有六弦七弦遍,冷冷万象散幽沉。

忽续忽断声离澌,枞枞楚楚纷横披。错落千珠满客耳,前听后听回回喜。

倏尔夜色失天河,空馀江水微微波。昨宵东院琵琶起,琵琶声调那足比。

自是心远意象偏,客里静尽闻如此。促舟幽人坐抱膝,听之数起卧还立。

移舟更傍水东头,西洲将有蛟螭泣。

自古尝称蜀道难,百步九折萦岩峦。何况严冬深雪里,寒氛晻霭逾千盘。

前峰崒嵂矗天起,后峰连绵势未已。猿猱不度鸟不啼,悬崖无根谷无底。

峨眉剑阁云万重,扪参历井摩苍穹。蛟龙蟠孥古木偃,螮蝀卼臲飞梁通。

此时何处来徒众,运粮千里挽输重。仆夫股栗泥没胫,车轮欲摧马蹄冻。

谁能画者李营丘,秋毫细晰天为愁。心神自与元气合,笔力直与造化侔。

营丘本属唐宗系,邦家正值凌夷际。隆准王孙泣路隅,纥干冻雀遥飞去。

天宝以降传乾符,车驾几度留成都。汉阴馈饷骡背负,百官始得充朝哺。

蜀道之难难若此,危途数困唐天子。当时写此非偶然,后来题者赵承旨。

承旨亦是宋天潢,笔墨神妙真相当。徘徊叹赏最珍惜,似因弱宋悲残唐。

唐郊宋社久荆杞,又曾再阅沧桑矣。书画还从世上传,乾坤旧事随流水。

此卷经今八百年,卷中陵谷犹未迁。收藏印记亦屡易,令人对此情惘然。

君不见自有书契来,陈迹悠悠皆可睹。空将哀乐感兴亡,凭吊环州一抔土。

呜呼岂必王孙心独苦!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