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首写西湖荷花盛多: “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颍州西湖是安徽的风景名胜,其十里荷花更是秾丽迷人。人谓“东坡处处有西湖”,如杭州有西湖,颍州也有西湖,“性本爱丘山”的词人,他吟咏湖山,并热爱湖山。在十里荷香的颍州西湖,必会引发他描摹湖景的无限乐趣,故下文云:“画楼南畔夕阳和”。在四面依依垂杨和十里荷香的幽雅境界里,词人又看到南畔的画楼顶端正挂着一轮温和的夕阳,五彩的晚霞笼罩天空,映照着水波荡漾的湖面,给人以舒展惬意的美感享受。
下片突然转折,从快意煞时转向孤寂哀伤:“天气乍凉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天气乍凉引发了词人的寂寞感,真实而自然,但实际上,并非天凉必然引起寂寞,而是由于词人内心早存寂寥空漠的人生感受的缘故,天凉只是气候的诱因而已。此时的词人,可谓壮志难酬而心存忧虑,他在朝中屡遭小人攻讦和当轴者的忌恨,被迫“补外”作地方官。词人此时正是在三次被排挤而“补外”的坎坷境遇中,所谓“一肚皮不合时宜”,使他厌倦仕途、崇尚归田。结语“且来花里听笙歌”,说自己且忧中取乐,躲进荷花丛中来听赏悠扬哀伤的笙歌。
此词作细致描绘了词人面对颍州西湖的盛开荷花所引起的仕宦寂寞感受。全词大起大落,心物交融,强烈反差,寄慨遥深。本欲在淡泊利禄中使自己的心理获得平衡,然而实际上却是“剪不断、理还乱”,使自己陷入愈加难以解脱的矛盾苦闷之中。
碧松阴底大江边,两岸猿声更悄然。落日乱云迷远近,无心重理钓鱼船。
平地变丘壑,安排若自然。为山移白石,凿沼贮清泉。
栗里有松竹,兰亭无管弦。轩裳非我事,在野不妨贤。
宦游强半侍仙祠,况是悬车耄及时。厚薄人情穷易见,阴晴天气病先知。
绿樽一醉真当勉,白发千茎莫自疑。野渡山村梅柳动,身闲何处不熙熙。
城南幽谷去非赊,踏石穿云境趣佳。门下车鱼情浃洽,道旁旌旆影鬖髿。
笙箫宛转随风远,台榭参差对日斜。白玉为船载琼醑,未容轻负一川花。
越罗裁衫春服新,寒炉委灰无复温。夭桃著花红满槛,弱柳吹线青映门。
岂知天事有反覆,假借专物矜馀恩。平明雪片白似玉,败裘死灰仍纷纷。
女桑吐叶蚕欲生,东郊草绿方趣耕。玄冥欺人人弗信,百虫奋蛰雷已惊。
沈阴驱除坐可待,白日隐隐浮云外。
黄甲蜚英俊,乌台早致身。澄清曾揽辔,忠鲠独埋轮。
勋业追前辈,风声起后人。九原松柏冷,相望欲伤神。
我昔采药华山峰,群山一视青童童。或从暮霭见一线,知是鄞江源甬东。
娄东今见披裘者,浮江昔在鄞江中。钓竿每裁郧山竹,台笠独染蓬莱松。
向人只说鄞江好,似有江水蟠胸中。鄞江山水带瓯越,昼夜海日涵虚空。
青天时截螮蝀雨,白波或起鲤鱼风。潭云不碍山水色,百里尚见渔人踪。
阳光坐弄春荡楫,滩响卧听秋推篷。朝炊前村记烟树,暮搒别浦依丹枫。
扁舟所至聊复尔,饮水即如春酒浓。平生姓字人罕识,一自为渔今老翁。
故山年来暗烽火,苦雪岁晏愁空蒙。寻源未向武陵去,放舟尚喜沧溟通。
卖鱼偶入练圻市,得钱买米真珠红。犹惜黄尘满城郭,秋风濯足来吴淞。
眼明目送独归鸟,意尽忽见双飞鸿。夕阳晒网不知处,有梦数与乡人逢。
朅来相见不相识,一笑知我遭文穷。我本青城采樵者,孤吟岂是寒窗蛩。
怀中亦有太平策,不救午甑飞春虫。明朝拟入五湖里,且载茶灶寻龟蒙。
君今出此鄞江画,许我结网来相从。殷勤索诗馈双鲤,我欲放之疑是龙。
丹山赤水定何处,只今吟笑何人同。?君着我卧船尾,霜晨共听育王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