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道中二首

其一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其二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东风像是知道我要到山里行,吹断了檐间连日不断的积雨声。
岭上浮着的晴云似披着丝棉帽,树头升起的初日象挂着铜钲。
矮矮晴篱旁野桃花点头含笑,清清的沙溪边柳条轻舞多情。
生活在西山一带的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吃了好闹春耕。漫漫人生旅途就同我脚下悠悠的路,马行溪边,放下缰绳缓缓走着,听那潺潺溪水声。
那朝廷上的党争,即便是难用之材也怕搜林之斧,疲惫的战马希望听到收兵的号令。
下够了的细雨,带给茶农喜悦,在这乱山深处还有我的清官好友。
人间的歧路能知多少?问问田里耕作的农民吧。
注释
东风:春风。
吹断檐间积雨声:吹停了屋外下了很久的雨。
絮帽:棉帽。
钲(zhēng):古代乐器,铜制,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西崦(yān):这里泛指山。
饷:用食物款待别人。
委:舍弃,这里是放下之意。辔(pèi):缰绳。
散材:原指因无用而享天年的树木。后多喻天才之人或全真养性、不为世用之人。
卷旆(pèi)钲:收兵的号令。古代旗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泛指旌旗。
耦耕:二人并耕,这里指耕地之人。

鉴赏

  这两首诗是苏轼在去往新城途中,对秀丽明媚的春光,繁忙的春耕景象的描绘。第一首诗主要写景,景中含情。第二首着重抒情,情中有景。

  清晨,诗人准备启程了。东风多情,雨声有意。为了诗人旅途顺利,和煦的东风赶来送行,吹散了阴云;淅沥的雨声及时收敛,天空放晴。“檐间积雨”,说明这场春雨下了多日,正当诗人“欲山行”之际,东风吹来,雨过天晴,诗人心中的阴影也一扫而光,所以他要把东风视为通达人情的老朋友一般了。出远门首先要看天色,既然天公作美,那就决定了旅途中的愉悦心情。出得门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白色的雾霭笼罩着高高的山顶,仿佛山峰戴了一顶白丝绵制的头巾;一轮朝阳正冉冉升起,远远望去,仿佛树梢上挂着一面又圆又亮的铜钲。穿山越岭,再往前行,一路上更是春光明媚、春意盎然。鲜艳的桃花,矮矮的晴篱,袅娜的垂柳,清澈的小溪,再加上那正在田地里忙于春耕的农民,有物有人,有动有静,有红有绿,构成了一幅画面生动、色调和谐的农家春景图。雨后的山村景色如此清新秀丽,使得诗人出发时的愉悦心情有增无减。因此,从他眼中看到的景物都带上了主观色彩,充满了欢乐和生意。野桃会“含笑”点头,“溪柳”会摇摆起舞,十分快活自在。而诗人想象中的“西崦人家”更是其乐无比: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田间小憩,妇童饷耕;春种秋收,自食其力,不异桃源佳境。这些景致和人物的描写是作者当时欢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

  第二首继写山行时的感慨,及将至新城时问路的情形,与第一首词意衔接。行进在这崎岖漫长的山路上,诗人联想人生的旅途同样是这样崎岖而漫长。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阴风惨雨,也有雨过天晴。诗人不知不觉中放松了缰绳,任马儿沿着潺潺的山溪缓缓前行。马背上的诗人低头陷入了沉思。三、四两句颇见性情,很有特色,脍炙人口。“散材”、“疲马”,都是作者自况。作者是因为在激烈的新、旧党争中,在朝廷无法立脚,才请求外调到杭州任地方官的。“散材”,是作者自喻为无用之才。“搜林斧”,喻指新、旧党争的党祸。即使任官在外,作者也在担心随时可能飞来的横祸降临,即便是无用之材,也畏见那搜林的利斧。作者对政治斗争、官场角逐感到厌倦,就像那久在沙场冲锋陷阵的战马,早已疲惫不堪,很想听到鸣金收兵的休息讯号。所以,作者对自己此时这样悠然自在的生活感到惬意。他在饱览山光水色之余,想到了前几日霏霏春雨给茶农带来的喜悦,想到了为官清正的友人新城县令晁端友。临近新城,沉思之余,急切间却迷了路。诗的最末两句,就写诗人向田园中农夫问路的情形,同时也暗用《论语·微子》的典故:两位隐士长沮、桀溺祸耦而耕,孔子命子路向他们问路,二人回答说:“滔滔者,夭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诗人以此喻归隐之意。

  两首诗以时间先后为序,依原韵自和,描绘“道中”所见所闻所感,格律纯熟,自然贴切,功力深厚。尤其是第一首“野桃”、“溪柳”一联倍受后人激赏,汪师韩以为是“铸语神来之笔,“常人得之便足以名世”(《苏诗选评笺释》卷二)。其实不仅此联,即如“絮帽”“铜钲”之比拟恰切,“散材”、“疲马”之颇见性情,也是诗中妙对。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唯 一作: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明明 一作:皎皎)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谈䜩 一作:谈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绮席铺兰杜,珠盘折芰荷。故园留不住,应是恋弦歌。
爱而不见。立马章台空便面。想像娉婷。只恐丹青画不成。诗人老去。恰要莺莺相伴住。试与平章。岁晚教人枉断肠。
情脉脉。半黄橙子和香擘。和香擘。分明记得,袖香熏窄。
别来人远关山隔。见梅不忍和花摘。和花摘。有书无雁,寄谁归得。

挥毫曾对沈郎花,好事今同元亮家。看即槐庭满桃李,霜枝留与野人誇。

中峰鍊金客,昨日游人间。叶县凫共去,葛陂龙暂还。

春云凑深水,秋雨悬空山。寂寂清溪上,空馀丹灶闲。

我住城西寺,君归湖上山。马声知驿路,树色认乡关。

远戍霜鸿惨,荒汀雪鹭閒。自怜堤畔柳,愁绪不禁攀。

丰城孝子身姓刘,年始十三复父雠。天子临轩亲顾问,再拜阶陛重叩头。

臣父出宰海上州,奉宣德化纾民忧。民有大猾曰蔡某,作官乡里仍行赇。

交私寮佐搆閒隙,妄陈大府诬罪尤。使者巧诋遂致法,远谪煮海为羁囚。

臣甘解衣伏斧锧,愿白父秩冤之由。诏下执法复虑问,主谋枭首馀皆僇。

呜呼孝子罕匹俦,太仓少女差可侔。更请长缨系强虏,策勋万里归封侯。

瀛海无消息,冥冥鸟道长。已惊双鬓短,更待两瞳方。

落日依平嶂,洪河入大荒。忧来那可得,挥泪欲沾裳。

贫居得幽僻,世事不相关。诗思多因雨,閒情独爱山。

落花随水去,孤鹤望人还。最喜神清健,年来酒量悭。

当夏苦炎埃,习静对花台。落照依山尽,浮凉带雨来。

重云吐飞电,高栋响行雷。洒树轻花发,滴沼细萍开。

泛沫萦阶草,奔流起砌苔。无因假轻盖,徒然想上才。

天山洞里径森森,白日青尊对绿阴。云影山光看不厌,几人知道洞天深。

西风著意吹残云,寒上征衣。冻草凄迷,满路春愁怨马蹄。

溪梅不趁离筵折,冷萼香迟。别后相思,知寄江南第几枝。

人生如轻尘,随处欣所托。坐爱秋月明,不记春花落。

折来初步东溪月。月溪东步初来折。香处是瑶芳。芳瑶是处香。
藓花浮晕浅。浅晕浮花藓。清对一枝瓶。瓶枝一对清。

少陵野老去不返,十亩山田多白云。新筑茅堂尔为主,独栖嵓洞谁与群。

夏日来就碧窗卧,午风细洒青簟纹。飘然梦觉坐苔石,笑饮竹泉歌夕曛。

浩劫东南孰酿成,沧桑馀泪尚纵横。颇闻枢相殷推毂,俾绾疆符谬典兵。

势迫同舟甘掣肘,贼来满地且逃生。出身本是由厮养,屈杀书生两字名。

雾里凝眸,遥指点、青攒红簇。浑不识、匡山远近,庐山面目。

峡口双龙波底吼,峰前五老云中矗。羡此间、风景异人间,康王谷。

停游屐,溪桥熟。漾帆影,春江绿。爱莲花岭下,堪留信宿。

王粲新添怀古句,步兵不作穷途哭。待船头、冷月向东升,吹黄竹。

堤边流水高于城,摇摇孤艇如空行。
欲晴未晴小雨外,断虹落日争鲜明。
峨峨塔势远凌汉,隐隐雁行斜堕汀。
游人夜向酒楼宿,月明风冷吴歌清。
盛德光华阀,高风动九垓。
群英倾斗仰,一旦骇山颓。
吾道无纲纽,熙朝乏鼎梅。
明招涵夜月,忍听晓猿哀。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