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书信援引史实,把周公和孔子相互比较,由此说明只有同道知己才能相乐的道理。苏轼又以孔子与其弟子来比拟欧、梅与自己的关系,热烈地推崇他们,充分地表达了士遇知己的快乐以及自己内心高远的抱负。整封信围绕着知己相乐的论点,层层铺展,文章谈古论今,前后呼应,表达了作者对欧、梅的敬仰之情。
这篇文章作者没有直接倾诉胸臆,却是凌空而起,开头叹惜周公之不遇,接着引述孔子师徒厄于陈蔡而弦歌不绝,相得甚欢之事,而后以“乃今知”领起下文,兼收上两层文意,感慨周公虽富贵而有管蔡之流言、召公之疑虑,不如孔子虽贫贱而得天下贤才,其乐无穷。这段文字,劣周公,优孔子,以周公来反衬孔子,出人意外,立意警奇,乍看似乎无关题意,实际上立足点高而自处亦高,是暗以孔子比欧梅,以孔门弟子自况,说明富贵不足重,而师徒以道相乐才是人间最高的乐趣,一扫通常干谒文字浮夸阿谀的风气,表达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高尚情怀和人生追求。而且先以孔子师徒相乐立案,是为了给全文树立主脑,以交游贤才、遭遇知己之乐笼盖全文,提领整篇,使文章具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文章这样构思,完全打破了书信的常格,是颇有艺术独创性的。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以下开始折入正题,直叙蒙受识拔、遭遇知己之乐。自述年少时即闻欧梅之令名,稍壮又能读其文想象其人,且设想两公能“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这既显出仰慕之情由来已久,又对欧梅之乐虚点一笔。接着写来京逾年无缘一见,而会试礼部意外地受到识拔,荣幸地获得奖许,十年仰慕无由见,一朝相逢成知己,得意快慰之情可想而知。这一层叙述被识拔的经过,娓娓而谈,感情真挚,文势跌宕,笔墨淋漓。“退而思之”以下,自然地转入议论,表示人之一生既不能够以不光明的手段获取富贵,也不应该庸庸碌碌地甘居贫贱,有大贤人在此而能做他的弟子,也就足以有靠托而值得引为自豪了。这既反映出自己一举中第的内心快慰,又抒写出遭遇欧梅知遇的喜悦之情,同时又回应了上文周公富贵而有烦恼和孔子贫贱而足乐,进一步表明了自己的荣辱观,反映出作者高尚的志趣和磊落的襟怀,且再用侥幸荣获富贵、车骑雍容、市民围观的世俗之乐来作一反衬,愈加突出了东坡自乐其乐的精诚和真趣。
“《传》曰”以下引述经典,并结合对方的声誉、风采和文章,写梅公虽官非显通却自处坦然,从而颂扬梅公必有乐乎超凡拔俗的明达之道,最后收结到以聆听对方的教诲为请。这既表明二人的志趣完全投合,将彼此的高情雅怀融会为一,意气极为空灵飘洒,同时又承应上文,含蓄委婉地表达出请求谒见的心情,口吻亦十分得体。
综观全文,通篇以“乐”字为纲,用“乐”字呼应。由孔子师徒的相知之乐,写到欧梅的“自乐其乐”,转到自身受知遇之乐,拍合到梅氏必“乐乎斯道”,下笔处处不离“乐”字。作者写乐,一扫中第释褐脱离布衣地位便踌躇满志的浅薄识见,摆脱了乐富贵、忧贫贱的庸俗世风,而升华到超越外物的高雅精神境界,专从遭遇知已、师友以道相乐的角度立论,使文情超拔卓异,洒脱不俗,既表现了对梅尧臣的仰慕推尊,又蕴涵着个人的高自期许,真是高怀雅论,足以大破俗肠。作者写来文势开拓而荡漾,为赞孔子贫贱之乐,先悲周公富贵之不遇,为写欧梅知遇之隆,先叙无缘进谒之久,起伏跌宕,舒卷自然,且语言飘洒而爽畅,文笔摇曳而生姿。
列肆竞谈星,谬者十八九。达士何许人,俦中推好手。
精步宿罗胸,纵谈鬼擘口。技绝固招穷,鹑衣不掩肘。
朅来访臞翁,意欲相击扣。翁命翁自知,不问子休咎。
苍生命甚危,子亦知乎否。魏阙妖狐翔,吴江水兽吼。
冯夷肆陆梁,富媪难载负。强寇噬边州,湖堧经践蹂。
王师战且弱,钺钝甲兵朽。流民满江濆,沟洫纷骸髅。
京米贵于金,十千可一斗。暮夜光烛天,彗星大于帚。
灾眚此非常,其敢饮以酒。都人极皇皇,如鱼惊在笱。
国脉眇一丝,病固有从受。西山薨于前,鹤山继于后。
洪蒋与李徐,俱作修文友。吴讣漫塘翁,广哭菊坡叟。
天为国生贤,福贤理宜厚。何事数钜公,不为国耆耇。
周堪刘向亡,老光握灵寿。元城了翁去,贼京得皓首。
贤者今馀几,其生皆不偶。或入在朝廷,或出为牧守。
或未脱丹书,或犹耕岩薮。烦子布星躔,为余细分剖。
孰可坐庙堂,孰竟死田亩。孰坚如松篁,孰脆如蒲柳。
天如祚吾宋,存者必长久。狂生何能为,自分安老丑。
无地堪植锥,仰空长击缶。昂藏作丈夫,谄佞羞妾妇。
宁可效熊经,不出随狗苟。但愿世道宁,天宇息尘垢。
廷无憸壬人,周召置左右。边无儿戏军,廉蔺善攻取。
庶几老馀生,官职乎何有。閒日教子书,不教子学走。
窈窈岩壑姿,迢迢契幽赜。缅怀天台胜,遂寄山水癖。
赤城淹岁晏,所恋有三益。壮阴屈微山,关山雪盈尺。
虽嗟轨路阻,稍喜缁尘息。巾峰入草堂,天葩进瘆?。
美人罗公车,求友意何极。文筵丽奇态,流觥乐无斁。
鹿鸣纷谐和,造适非丝革。退念蒹与葭,兹幸附圭璧。
睹空悟气机,体有见真色。吾道未榛芜,辴然露胸臆。
健枝无冗笔,树外来江山。洲渚芦荻空,斜阳澹烟鬟。
归鞍倦危桥,短篷止荒湾。业渔古云乐,宁论晋宋间。
菰米莼菜羹,妻儿有馀閒。坐令王李辈,濡毫破天悭。
展玩不去手,绿阴掩柴关。浩歌沧浪辞,濯我尘土颜。
悠悠江湖梦,隐者招不还。
萧萧白杨风,依依吹井烟。旷哉上下宇,逝者不待年。
彼陇亦何祥,一日几新阡。谁招皋某复,递哭送九泉。
高楼当西日,落花满寒川。流浪旷劫间,彭殇俱可怜。
汉陵春萧瑟,回首尚变迁。万古一起灭,此意何茫然。
习武罗群旅,临冬试大观。制因沿国俗,职不隶虞官。
冻合银成界,流凝玉漱滩。招摇回瞥电,坌涌骇飞湍。
乍可严装结,争夸妙技殚。怵先还恐后,履险却趋安。
目眩惊飙疾,心怀夺锦难。长縆横浦阔,圆殚蹴霜寒。
旋折同环转,殷辚掩佩珊。陆行嗤骤马,云驭陋翔鸾。
呈巧太微座,酬庸上将坛。肄戎家法旧,天笑几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