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制帅

自怜麋鹿性疏顽,心在云林迹世间。
每厌尘埃驱俗驾,不辞险阻访名山。
池鱼得意时归壑,厩马长鸣暂出闲。
万仞峰头曾进步,禅机一拨透三关。

  王之望(1102-1170),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字瞻叔。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猜你喜欢
青梅雨中熟,樯倚酒旗边。故国残春梦,孤舟一褐眠。
摇摇远堤柳,暗暗十程烟。南奏钟陵道,无因似昔年。
春事到西湖,处处梅花笑。抖擞长安车马尘,眼底青山好。
身世两悠悠,岁月闲中老。极目烟波万顷愁,此意谁知道。

残生无似辱甄收,正作儒官已过优。只有望云朝夕念,恩波傥得下炎洲。

中峰云已合,绝顶日犹晴。邑居随望近,风烟对眼生。

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
系马倚白杨,谁知我怀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北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鼯鼠窠。
高皇子孙尽,千载无人过。
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
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澹墨轻和玉露香,水中仙子素衣裳。风鬟雾鬓无缠束,不是人间富贵妆。

枯蓬飞沙原野昏,律穷物惨生意存。尚夕气严扃我门,霜白月冻啼夜鹍。

围炉煨芋啖浊酒,有话细与妻儿论。

江山如画,茅檐低厦,妇蚕缫婢织红奴耕稼。务桑麻,捕鱼虾。渔樵见了无别话,三国鼎分牛继马。兴,休羡他。亡,休羡他。

仲夏五日箫鼓竞,薛老峰前舟可怜。水下九龙江意远,山回五虎地维偏。

故情幸不遗高适,豪论能无屈傅玄。万事糺纷人代里,聊为酩酊答风烟。

夕晴殊可喜,小作川原游。
水岸菰蒋合,野田鸿雁留。
云烟易得晚,城市那知秋。
落叶塞破屋,逃亡令我愁。

春风吹梦夜迢迢,香影无踪寄寂寥。和靖作诗空见诔,姮娥剪纸谩频招。

云深庾岭家何在,月落西湖恨未消。怨杀楼头吹玉笛,粉容芳质委蓬萧。

病来贪睡早,推月出山前。月色不相舍,小窗还自妍。

雪风吹冻冰人须,老梅着花明矮篱。
黄芦萧萧白雁落,野树历历青猿啼。
旗亭有酒味苦萧,地炉湿薪烟粗暖。
五陵狎客不下楼,红金火阁玻璃盌。

交亲零落鬓如丝,两袖秋风一束诗。明日还家有人问,青衫不似读书时。

瑶蛮既荡灭,两山净如扫。是处禾黍场,无复豺狼道。

奕奕司马公,殚猷赞鸿造。风景古来无,吾迹恨不到。

美人恣遨游,于此事幽讨。几度赋登高,与谁寻瑶草。

白发予垂耳,性痴慕高蹈。杖策苦无力,安得从所好。

扁舟泊嵩台,待君歌浩浩。

谁将窃遁费疑猜?辜负仙人玉镜台。出水白鱼成比目,随波红叶是良媒。

强梁丛里潜踪过,柔橹声中襆被来。一曲胡笳便归国,何须怅望白龙堆?

一种筼筜,绀珠万颗累累结。颂椒元日。历乱猩屏色。

耐此天寒,何事因人热。弹丸脱。湘娥夜泣。血泪看成碧。

宿雨初晴晓气清,堤边新涨野桥平。数峰青遍澄江上,一路看山直到城。

西窗斗炳惊秋早。昨夜玉簪开了。蝴蝶不知身老。犹恋花丛绕。

芳草吹落王孙草。桐叶飘来风扫。无限秋心谁晓。添得愁多少。

  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泊左蠡。庚辰,舣星子,因往游焉。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顿文会堂。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焉。

  辛巳,由三峡涧陟欢喜亭。亭废,道险甚。求李氏山房遗址不可得。登含鄱岭,大风啸于岭背,由隧来风,上攀太乙峰。东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泽,皆隔湖,湖光湛湛然。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壖;而山足皆隐矣。始知云之障,自远至也。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窥玉渊潭,憩栖贤寺。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返宿于文会堂。

  壬午,道万杉寺,饮三分池。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见瀑布在天中。既及门,因西瞻青玉峡,详睇香炉峰,盥于龙井,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返宿秀峰寺。

  癸未,往瞻云,迂道绕白鹤观,旋至寺,观右军墨池。西行寻栗里卧醉石;石大于屋,当涧水途中。访简寂观,未往,返宿秀峰寺,遇一微头陀。

  甲申,吴兰雪携廖雪鹭、沙弥朗圆来,大笑排闼而入,遂同上黄岩。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叩黄岩寺,跐乱石,寻瀑布源,溯汉阳峰,径绝而止。复返宿秀峰寺。兰雪往瞻云,一微头陀往九江。是夜大雨,在山中五日矣。

  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

  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