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联描写寺景。首联概写。众人驻足观赏,故曰“足未移”,而脚下之路却逶迤盘陀,早已绕过了西菩山腰,因说“路转山腰”。这时,对大自然的奇妙美景一向有敏锐观察力的诗人,于俯仰之间,已经发现了西菩寺内、外的奇景:“水清石瘦便能奇”。颔联便分写水、石奇境。《於潜图经》云:“寺前有东西两山,或有云晦,遥望如岭焉”,《咸淳临安志》曰:“明智寺中,有清凉池、明月池”,寺景所奇便在此二山、二池上。诗人如此描写:先承“石瘦”写两山:“白云自占东西岭”。两峰屹然,直插云霄,白云浪涌,时掩峰顶,其情景便仿佛是那白云自己占据了东、西二岭。又承“水清”写二池:“明月谁分上下池”。天已向晚,一轮明月早已钻出了云缝,它一视同仁,不分上下,使两池共婵娟,而池水清澈,漾出了一双月影。在这两联中,诗人将他诗家的眼光所捕捉到的景物特点,以奇特的想象和灵动的笔致,加以渲染,便使那客观景物染上了浓厚的主观色彩,情态逼真,奇趣横生,生动地展现了西菩寺的无限奇妙风光。
颈联的描写,又变换了手法。诗人在游目庭院、田野时,看见了累累秋实:初熟的小米、高粱,半熟的柑和桔,就重研丹青,为它们分别抹上了黑、黄、朱、绿四种较实物更为浓艳而鲜明的色彩,绘成了一幅色泽斑斓的秋色图。入胜境而观奇景、美景,诗人的游览之乐于此时便达到了极点,尾联便直说其乐:人生这种登山临水、探奇访胜之乐,是要由老天爷踢给的,可千万别让小儿辈们随随便便得知个中消息。方其时,诗人似乎已全然忘却了胸中深藏的许多烦恼了,实则非也。“天赋”已暗兜“天教”,分明有慨;而“莫遣”句,出自《晋书·王羲之传》诗人之意为:自己的探胜幽趣,如果让儿辈们知道,也会遭到非议,使人败兴。虽有这种言外之意在,又妙在比前首更为含蓄。
昂霄杉桂不知年,风纛云幢锁暮烟。狡狯老钦能缩地,十洲移得别山川。
珠题嵌绝辟,人巧依天匠。峭绿叠颓岚,青天怯磨荡。
濛濛太始云,旷劫相酝酿。一自辟玄宫,斧作仙家障。
苍峦夹攲窦,高天入盆盎。终古容清虚,诸仙几回丧。
真人将上升,先此规图样。十二楼五城,某天如某嶂。
宫成付黄冠,仙邮侈供帐。道装俗须眉,只此输天上。
野鹤昂藏意。是当年、弹文柱后,杨球司隶。骢马连钱霄汉上,骑出五侯争避。
谁通道、蛾眉见忌。飘泊东南天地外,长五湖、不待官家赐。
逢醉尉,防其詈。
虎头妙笔真无二。写元龙、豪举不似,三闾憔悴。历遍九州夷险路,惟有醉乡堪寄。
更许我、入林把臂。二八婵娟弹锦瑟,傅尊前、暂阁英雄泪。
歌既阕,唾壶碎。
误入仙源亦足夸。饱吃胡麻。饱看桃花。刘郎一去计原差。
抛了仙家。负了艳霞。
青鸟沉沉信转赊。天上灵娲。海外仙槎。莫将幽怨托琵琶。
一卷南华。一部楞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