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清 一作: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不知是谁在窗前种下的芭蕉树,一片浓阴,遮盖了整个院落。叶片和不断伸展的叶心相互依恋,一张张,一面面,遮蔽了庭院。
满怀愁情,无法入睡,偏偏又在三更时分下起了雨,点点滴滴,响个不停。雨声淅沥,不停敲打着我的心扉。我听不惯,于是披衣起床。
注释
添字丑奴儿:词牌名。一作“添字采桑子”。“丑奴儿”与“采桑子”同调而异名。添字:在此词中具体表现为——在“丑奴儿”原调上下片的第四句各添入二字,由原来的七字句,改组为四字、五字两句。增字后,音节和乐句亦相应发生了变化。
中庭:庭院里。
舒卷:一作“舒展”,在此可一词两用,舒,以状蕉叶;卷,以状蕉心。且卷,有通“婘”之训,谓好貌。馀清:此据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和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此首断句亦从吴著。“馀清”,今本多作“馀情”,“情”字在此其意似欠当,因此词上片旨在咏物并非简单的拟人之法。馀清,意谓蕉叶舒卷;蕉心贻人以清凉舒适之感。视“清”字为“情”字的谐音,其意似胜于径用“馀情”二字。
霖霪:本为久雨,此处指接连不断的雨声。

赏析

  这首词作于南渡以后,通过雨打芭蕉引起的愁思,表达作者思念故国、故乡的深情。上片咏物,借芭蕉展心,反衬自己愁怀永结、郁郁寡欢的心情和意绪。首句“窗前谁种芭蕉树”,似在询问,似在埋怨,无人回答,也无须回答。然而通过这一设问,自然而然地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接着,再抓住芭蕉叶心长卷、叶大多荫的特点加以咏写。蕉心长卷,一叶叶,一层层,不断地向外舒展。阔大的蕉叶,似巨掌,似绿扇,一张张,一面面,伸向空间,布满庭院,散发着清秀,点缀着南国的夏秋。第二句“阴满中庭”形象而逼真地描绘出这一景象。第三句重复上句,再用一个“阴满中庭”进行吟咏,使人如临庭前,如立窗下,身受绿叶的遮蔽,进而注视到蕉叶的舒卷。“叶叶心心,舒展有馀情”,歇拍二句寄情于物,寓情于景。“叶叶”与“心心”,两对叠字连用,一面从听觉方面形成应接不暇之感,—面从视觉印象方面,向人展示蕉叶不断舒展的动态。而蕉心常卷,犹如愁情无极,嫩黄浅绿的蕉心中,紧裹着绵绵不尽的情思。全词篇幅短小而情意深蕴。语言明白晓畅,能充分运用双声叠韵、重言叠句以及设问和口语的长处,形成参差错落、顿挫有致的韵律;又能抓住芭蕉的形象特征,采用即景抒情,寓情于物,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抒发国破家亡后难言的伤痛;用笔轻灵而感情凝重,体现出漱玉词语新意隽、顿挫有致的优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词人南渡之后。根据蔡中民的观点“深情苦调,楚哀动人,当是建炎三年其夫赵明诚死后所作”(《百家唐宋词新话》)可知此词创作时间在公元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之后。

名家评论

  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此首又见《广群芳谱》卷八十九(卉谱三)芭蕉,调为《采桑子》,词句亦与《采桑子》同而非《添字丑奴儿》。其词云:“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展馀光分外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点霖霪,似唤愁人,独拥寒衾不忍听。”按《全芳备祖》国内无刊本(董康《书舶庸谈》云:日本有元刊本),但各抄本均作《添字丑奴儿》。《花草粹编》云“添字”,是陈耀文所见本当亦相同。《广群芳谱》作《采桑子》,殆为编者汪灏等所妄改,不足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0月出版)

  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添字或摊破的另一种方式,是在增入音节、字数后改组乐句。如《丑奴儿》歇拍为七言一句,李清照《添字丑奴儿》添入二字,改组为四言、五言两句。(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1月出版)

  喻朝刚《宋词精华新解》:此篇写于南渡以后。词人因见芭蕉而起兴,触景伤怀,抒发了流落异乡怀念故土的寂寞愁苦之情。李清照这种背井离乡的寂寞凄楚之感,产生于国亡家破夫死以后,不同于平常环境中的羁旅行役和离情别绪,具有深广的现实意义。当金兵入据中原后,被迫离开故土、逃亡南方的“北人”,何止干千万万!作者也是其中的一员。此篇既抒写了词人的感受,也唱出了许许多多难民的心声。这首词篇幅虽短,意蕴却很深,语言浅近通俗,脉络十分清晰,体现了漱玉词的艺术特色。全词以芭蕉、夜雨为背景,写了一天的见闻和感受。上片诉诸视觉,描摹白天窗前所见;下片诉诸听觉,刻画深夜枕上所闻。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之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景物的变化而起伏动荡。两片的第三句“阴满中庭”和“点滴霖霪”均用叠句,起到了渲染环境气氛、加强艺术效果的作用。词中还运用了双声叠字,形成错落有致的韵律,使作品的意象显得更为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8月出版)

  平慧善《李清照诗文词选译》:起首一问句表现了词人对种树者的怀念与对芭蕉长成的喜悦,因此她移情入景,说“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写芭蕉对人的深情,正是抒发词人自己的深情。上半阕写从室内看芭蕉成荫,下半阕则写枕上听雨打芭蕉。经过国难、家破、夫亡种种打击后,避难客居的人夜不成眠,夜雨不停地敲打着芭蕉,也敲打在词人愁损的心上。“起来听”这一外在的动作,曲折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万千愁绪。(巴蜀书社1988年10月出版)

  蔡中民:此词通过对夜雨芭蕉这一南方特有景致的描绘,抒发自己思乡忧时的浓愁。深情苦调,楚哀动人,当是建炎三年其夫赵明诚死后所作。夜雨芭蕉同夜雨梧桐一样,是秋日里最撩人愁绪的景象,诗人常常遣之笔端,作为抒发愁情的形象载体,以取得更为感人的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如杜牧《八六子·洞房深》:“听夜雨,冷滴芭蕉。”顾敻《杨柳枝·秋夜香闺思寂寥》:“正忆玉郎游荡去,无寻处,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李后主《长相思·云一緺》:“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两三窠。夜长人奈何。”清照词从白天写起,白天的芭蕉婀娜多姿,日炎独阴,“叶叶心心,舒展有馀情”,给人带来一丝深情的慰藉。下片写夜景,兀地揭起。“伤心枕上三更雨”,本来就夜深不寐,苦不堪言,可偏偏三更头上,又吹来一阵寒风,打下三二滴疏雨。“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那点滴霖霪的雨滴打在芭蕉上,不啻是打在自己备受创伤的心上。她想起失去的家园,死去的丈夫,想到动荡不安的时局和苟且无能的赵构小朝廷,想到不知何时才能“相将过淮水”,自然是要“愁损北人”,更加没法入睡,只得披衣而起,独抱浓愁待天晓了。白日之情景是铺垫,是“虚”写,目的是为了与下片形成对比,以“虚”见实,孤苦处境中希冀寻求一点慰藉,是“虚”中之实,“不惯听”并非因为惊醒而是本来就忧深愁重,又是实中之“虚”。首句一问,埋下伏笔,结句拍合,醒明题旨,不答亦答。“点滴霖霪”一叠,造成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延伸感,加重了环境凄凉愁惨的气氛,丰富了词语的表现力.使所表之情更加真切,更加深重哀婉。(《百家唐宋词新话》,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

  李静等:这首词通过对芭蕉的描写,抒发了对颠沛流离、怀远念归生活感慨。上片是对芭蕉的描写。开篇一句,似问非问,颇有气势,点明庭院之中的芭蕉并不是词人种的,因为这里并非家乡故土。这一句看似平淡,其实暗寓深情,浸透了流离的感伤。随后两句,写芭蕉叶肆意伸展,覆盖了庭院。这一句把芭蕉叶的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叶叶心心”,叠字连用,一方面从听觉上给人以急迫感,另一方面也从视觉上展示了芭蕉叶的形态,颇具动感。下片抒情。北方天气干燥,很少下雨,所以北方人乍到南国,一开始会很不适应当地潮湿的气候。再加上深夜失眠,于枕上静听雨打芭蕉,更使人思绪翻涌。“不惯起来听”五字,直白浅显,似随口说出,但内涵丰富。“不惯”写词人的心理感受;“起来”是因为内心烦躁。词人在这里把自己失眠的原因归于芭蕉,这是典型的迁怨于物的手法,其实真正让她坐卧不安的是心中的愁绪,是国家的沦亡和故乡的遥隔。全词通过对芭蕉和夜雨的描写,巧妙地传达了词人一天的所见、所感。(《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

  孙崇恩《李清照诗词选》:这当是李清照南渡后抒发思乡忧国之情的词作。上阕描写白天庭院中的芭蕉。首句奇突一问,似无意,接着描写蕉叶形态宛若含情。叠句“荫满中庭”夸芭蕉枝叶繁茂,衬托环境幽暗;“叶叶心心”句赞芭蕉叶展心舒,含无限眷恋之情。下阕笔锋转折,描写夜深枕上闻雨声的情景。换头句写愁人在床上辗转反侧,枕上听雨;叠句“点滴霖霪”写夜雨淅沥,烘托心绪凄凉。结句点明题旨,突出了深沉的忧国怀乡之情。全词咏物抒怀,运笔轻灵,语意隽永,婉转有致,情意深切。(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

  刘瑜《李清照全词》:正是“乡愁怕听三更雨”,更那堪雨打芭蕉的凄凄历历的声响呢?“芭蕉”生在南方,雨打芭蕉更刺痛了她的“故乡心”、“愁人耳”。故“不惯起来听”。卒然一结,轻淡饶味,馀韵袅袅。至此,一个杰出女词人,在国破、家亡、丧夫、颠沛流离等不幸遭际的打击下,孤凄、哀伤、憔悴、思国怀乡的形象跃然纸上。此词,也有所祖,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与易安此词意境相似,只是“梧桐树”表示秋天的时令,而易安词中“芭蕉”“心心”“卷”着,时指春季罢了,写的是离情。李煜《长相思》有“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耐何!”与易安词意境略同,写的是相思。《词苑丛谈》载宋徽宗时无名氏《眉峰碧》云:“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写的是乡愁,与易安词更见相同之处了。而易安词写的是思国怀乡的深厚感情,立意高远。她融化前人词意,脱胎古人诗句,不着痕迹,并能创意出奇。叶少蕴云:“诗人点化前作,正如李光弼将郭子仪之军,重经号令,精神数倍。”周紫芝《鹧鸪天》有“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离别”句。宋人还有“枕前泪共三更雨,隔着窗儿滴到明”句。均可见文学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此词语言浅谈隽永,构思精巧,结构严谨。上片着重写景,融情入景,是下片的铺垫;下片着重写情,情景交融。上片着力渲染芭蕉的株多、枝繁、荫浓、“有馀清”,因而下片雨打芭蕉的声响才越大,女主人公的心境也就愈凄楚苍凉、痛苦难耐,思国怀乡之情也就更浓烈,词人的心境也愈令人悲悯。上扬下抑,顺理成章。“无情未必真豪杰”,李清照在此词中所写的“伤心”、“愁损”,绝非无病呻吟,实际上交织着对北宋亡国之恨、民族之爱、颠沛流离之苦,流落江浙,心系乡国。其中也蕴含着对自己种种不幸遭遇的感慨,又客观反映了宋代人民历经战乱,身陷水火的深重苦难,其典型意义就在这里。(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出版)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猜你喜欢
密片无声急复迟,纷纷犹胜落花时。
从容不觉藏苔径,宛转偏宜傍柳丝。
透室虚明非月照,满空回散是风吹。
高人坐卧才方逸,援笔应成六出词。
汉代簪缨盛,梁园雉堞雄。物情须重德,时论在明公。
族大逾开魏,神高本降嵩。世家论蹇谔,官业即清通。
翰苑论思外,纶闱啸傲中。健豪惊彩凤,高步出冥鸿。
履历虽吾道,行藏必圣聪。绛霄无系滞,浙水忽西东。
庾监高楼月,袁郎满扇风。四年将故事,两地有全功。
去去才须展,行行道益隆。避权辞宪署,仗节出南宫。
雁影相承接,龙图共始终。自然须作砺,不必恨临戎。
幕下莲花盛,竿头cG佩红。骑儿逢郭伋,战士得文翁。
人地应无比,簟瓢奈屡空。因思一枝桂,已作断根蓬。
往事应归捷,劳歌且责躬。殷勤信陵馆,今日自途穷。
蜀山攒黛留晴雪,簝笋蕨芽萦九折。
江风吹巧剪霞绡,花上千枝杜鹃血。
杜鹃飞入吹下丛,夜叫思归山月中。
巴水漾情情不尽,文君织得春机红。
怨魄未归芳草死,江头学种相思子。
树成寄与望乡人,白帝荒城五千里。
青林果熟星宿烂,修竹风来环佩鸣。
翠影扶疏僧宇静,吟馀屋角见云生。

天下少知己,寒山多苦音。欲将千古事,赠子十年心。

前路风霜满,故乡烟水深。莫劳刘子骥,迟汝桃花林。

望极东湖水,春来益可怜。长堤回草色,斜日澹波烟。

窈窕鸥双下,逶迤渚自连。何当呼小艇,相与出潺湲。

蜾臝祝类我,慈乌知反哺。
伊人矧最灵,而不以斯故。
养雏数羽毛,初志亦辛苦。
怀哉肯堂念,寥寥几千古。
君其若而人,凄怆践霜露。
钦闻先君子,清折守儒素。
何以遗后人,多文以为富。
潭潭诗书府,鱼鱼礼法度。
王槐信厚成,窦桂阴德著。
雪玉尘不缁,锺美见垂裕。
勤修不自閟,刻词流肺腑。
应无忝厥绍,锡类及咐伍。
卑飞未仰报,有泪滂如雨。
山高不碍天,水流必东注。
愿言坚此心,宜诣圣贤处。
他石或可攻,庸效南陔赋。

着屐山行喜日长,落花风里晚生凉。叩门正值高人出,闲看藤梢尽过墙。

宦况乡心共寂寥,秋蓬凉苇总萧萧。西风似欲留人住,吹得垂杨挽去桡。

抱石亲征泽潞时,艰难犹想旧开基。
官军不守河阳渡,回首桥山泪欲垂。

小陆才猷旧有名,天骄胆落惮长城。锦裘绣帽陵羊李,仗策持筹失勃平。

论定每劳青海戌,功成还拟赤松盟。只今共济欢鱼水,同泛长江醉月明。

燕燕楼空帘意静。露叶如啼,红沁胭脂井。浅约深盟期未定。木犀风里鸳鸯径。
楚岫秦眉相入映。私倚云阑,淡月笼花顶。今夕兰釭空吊影。绣衾罗荐余香冷。
萧条晚秋景。
旻云承景斜。
虚堂起青霭。
崦嵫生暮霞。
空居寂以欷。
左右自幽歌。
骑星谢屐尾。
濯发惭阳阿。
年歇玄圃璧。
岁减天津泿。
金箫哀夜长。
瑶琴怨暮多。
四时通信黯。
春风日夜过。
楚水徒有兰。
忧至竟如何。

浴起新围宝袜轻。乌栖人静夜无声。手携金鸭下阶行。

榆荚柔风薰佩带,桐花斜月晒帘旌。谁人遣比此时情。

清晨上鲸山,言访凰仙寺。山行未及半,泉声淙然至。

仰见瀑流悬,十丈乃及地。入寺寻水源,岩嵁倚幽邃。

下注百尺潭,上出层峦翠。荡漾忽随风,虬姿生百媚。

羁勒脱悬崖,决骤如奔骥。如组复如琴,孰驭六龙辔。

雾雨尽濛濛,殷雷魄为悸。不谓耳目间,觏此发皇异。

忆昔乐城游,悬流近城治。日夕出衙斋,清游极恣肆。

选胜到龙湫,空奇绝思议。诡谲罗万状,下笔不能记。

梅雨访深潭,曾亦豪情寄。石门扁舟过,登临失交臂。

平生未始游,庐山空梦寐。今兹尘外逢,那复意中事。

自叹拘墟人,苦为尘俗累。咫尺不相知,能无山灵愧。

书此志吾过,感喟未能置。峭壁列森森,待补摩崖字。

早暄梅信舒,新晴涨痕浅。小舟衔尾出,野塘风正软。

遥见皋亭麓,平林白于茧。暖烟结曾阴,颓日下西阪。

人家依水住,大半花作堰。入春已逾旬,幸我来未晚。

相将恣幽探,腰脚犹可勉。

荦确频驱上计车,饶人看遍帝城花。不如春社寻巢燕,大厦连云处处家。

天柱一峰出,今朝应是晴。崖阴翻瀑雪,云气曳松声。

茅舍稀人事,山田带石耕。荒涂难可憩,林壑慰饥行。

万虑中来搅不眠,醉时一觉自陶然。
冥冥固已忘天地,岂向杯中觅圣贤。
春湖浩浩无津涯,银河之水天上来。
波澜万顷清复浊,日光云影相昭回。
雄吞宇宙何寥廓,欲度冥鸿势还却。
南通海气北长江,月出东兮日西落。
当时神禹别九州,彭蠡之泽居上流。
千年人物余润泽,况乃雄秀光潜虬。
洪涛如山驾楼栌,春风夜夜喧鼙鼓。
谁是江湖归去人,扁舟范蠡随渔父。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