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上片,一开头先展现出堂宇的一片清凉明丽的夏日景象:雕盘中升腾缭绕着的霭霭烟香,堂上陈置着冬日储存的天然冰块,满屋清香扑鼻,又时感浑身清凉。爽凉舒适的环境,为下文妙丽“红妆”的出场,做好了铺垫;同时也为“主人情重”的盛意,进行了渲染。下面“腻玉圆搓素颈,藕丝嫩,新织仙裳。”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歌女“啭春莺”的外貌美。而“歌声罢”三句,则极写歌声的馀音回荡,显出灵动悄恍之美。你看,当歌声停歇之后,人们才如梦初醒般看到月光已从静寂的屋檐下爬了进来,因为歌声太迷人了,听得也太专注了,所以忘记了时间的飞逝。不仅如此,那悠扬美妙的歌声馀音,似乎还在人们耳边飘荡回旋不止呢!这是暗用了《列子·汤问》“曹娥善歌”的故事寓意:“昔曹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词借此典故,夸张地表现了啭春莺的歌声极强的感染力,有如曹娥的“馀音绕梁”,给人以无限想象的馀地,说明歌女不仅外貌美而其歌声更美。
下片转向了作者对绝代佳人的惊讶和赞叹。“人间,何处有?”像啭春莺这样美貌而绝伦的歌手,人间无处去找那些司空见惯的女伶,实在是寻常。“坐中狂客,恼乱愁肠”,作者不禁为之心绪缭乱,“狂”态百出,不知如何是好了。蓦然间,“报道金钗坠也。”歌女一声尖叫,作者的视线也立即随着她的手伸向地面去捡拾金钗——一只纤长细嫩的手臂煞时从舞袖中袒露出来:十指尖尖,如春笋初发,愈加可爱无比。这个突发的小插曲,却骤然增添了歌女的另一层美丽,启示人们对她整体部位美的想象和思索,意味无穷。于是,词情便顺利地转向了虚处的渲染和烘托:“亲曾见,全胜宋玉,想象赋《高唐》。”意谓:宋玉在其《高唐赋》中塑造的巫峡妙丽神女,是出自他的艺术想象,现实中并不存在;而我自己这番亲眼所见,却无与伦比,她的美,远远超过了宋玉笔下的神女。这段话,是作者的自言自语,一如痴人痴话,任其倾慕思恋之情,全从心底款款流出。在感慨万千中,将无穷思绪引向无边无际的时空之中。美人不多见,也难能再相遇,作者此时似乎还交织着一种怅然若失的人生感受,遗憾不已。
这是苏轼一首显著的婉约词,写得灵动逼真,意趣盎然。这首词虽然也受到柳永词的影响——如“腻玉圆搓素颈”,全用柳永《昼夜乐》。然而从词的整体艺术格调来说,它感情纯真丽自然,与柳永词的华丽浓艳不同,而有所超越。
胜地开莲宇,山川两岸分。启窗全纳日,扫榻半留云。
钵静蛟龙卧,钟圆昼夜闻。春来烟水满,鸥鹭得同群。
因过王生忘坐久,阶前花有白鸡冠。草堂出酒生新敬,雪壁题诗寄此观。
肯谓陶潜逢九日,却如李白醉长安。老夫遍赏东篱菊,摇落群芳正耐看。
湘南三月湘水生,驰波跳沫空江鸣。?砑乱石亘江面,险如瞿塘滟滪谁能撄?
我闻就下水之性,岂乐与石相排争。清流何为辄暴怒,鼎沸势欲苍厓倾。
其如滩石太险巇,横排曲扼真难平。笆竿之船薄如纸,左旋右折中流行。
柁师自许识趋避,到此亦觉心魂惊。十里五里在俄顷,回头不见丹峰横。
一滩才过一滩至,到耳总作奔雷声。纵然赋命果穷薄,毋乃太视波澜轻。
中寿祇百年,三万六千日。逝者已如斯,因知来者疾。
一朝同蟪蛄,春秋更莫必。亲朋谁后彫,屈指十去七。
出门寡所欢,兀尔闭虚室。怀哉诵先民,世殊而揆一。
行即不能然,心实与之昵。无始观我生,萧然泯劳逸。
林下悠閒气味深,家风不重满籯金。
浮生已悟庄周梦,国士须知豫让心。千载贤愚同瞬息,百年身世任浮沉。
古来万事东流水,彭祖何曾老至今。
夫子淹梁狱,书邮藉老禅。字珍宜诲盗,言洁合投渊。
肝胆蛟龙得,精神鲤雁先。不将持告密,犹叹胜时贤。